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去年12月裏的一個星期五早上,在我家附近的一個公車站。天已經很冷了。我像往常一樣把自行車鎖好,走向候車亭。看見裏麵站著一位頭發灰白的老年男子,身邊有一個旅行箱,我猶豫了一下,沒有進去。本地人沒有跟陌生人說話的習慣。我覺得如果隻有兩個人,距離很近又不說話,會讓我感覺不自在。如果不下雨的話,我不會進入已經有人的候車亭。
他看到有人走近,就朝我看過來。我報以禮貌性的一笑,並說早上好。他也回以微笑並打招呼。出乎我的意料,他並沒有讓例行的問候成為交流的結束。他又說了一些話,具體內容我不記得了。或許是問我幾點了,或許是評論了一下當天的天氣。於是我們就開始了第一次談話,並一直聊到車上。
他先問了我從哪裏來、為什麽來這裏、要去哪裏之類並沒有哲學意味的問題。他告訴我,他要去他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同她共度周末,星期一再回家,旅行箱裏裝的是他的衣服和洗漱用品。他說他83歲了,女友比他大4歲;他太太於12年前去世,她去世4年後他認識了現在的女友,他們仍在熱戀中。過去一直是女友來他家度周末,但最近她身體不太好,天又冷,就改成他去她家。他坐公車要40多分鍾,到站後還得走10多分鍾的路。
我聽後頗有些好奇。七、八十歲的老人,仍有戀愛的激情,還能夠保持8年的關係,而且這樣路途遙遠的約會對於兩位80多歲的老人並非易事。我想知道他們為什麽不結婚或同居,是因為財產的原因嗎?比如考慮到再婚可能會使子女能繼承的遺產減少;或是他們不願讓愛情成為婚姻的犧牲品?畢竟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是難以改變的,老年人組建家庭將會麵臨要適應對方生活習慣的問題。但我還是抑製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我知道,問西方人這種私人問題是不禮貌的。當公車經過一個小鎮的時候,他指著離公路不遠的一座房子告訴我,他有個女兒就住在那兒。後來我們又聊了一些話題,直到我先下了車。
以後幾乎每個星期五早上的同一時間都會在候車亭遇見他。隨著聊天次數的增多,我也知道了更多關於他的情況,比如,他一個人住在一個房子裏,家務活包括花園裏的活兒基本上都是他一個人幹的。他還有個女兒住在離他家不遠的地方,有時會去看他,幫他幹點活兒。他經常主動說些我並沒有問的事情,而且說話時總是麵帶微笑,這和普遍冷漠的本地人很不一樣。他的皮膚顯得有些浮腫,臉色紅得好像不正常。他說自己有心血管方麵的疾病,每天都得定時吃藥,除了周五和周末,其他的每一天都得上醫院做檢查和治療,不過他又強調自己感覺很不錯,比如說,拎那個沉重的旅行箱就毫無問題。
其實,我們真正值得談的話題並不多。他一輩子都沒有去其他國家遊曆過,對中國更是幾乎完全沒有概念,隻知道“Peking”和“Shanghai”這兩個地名。關於他自己國家的曆史,他也沒什麽可說的。“一戰”時他還沒出生,“二戰”他又沒有參加。從年輕時到退休他做過的唯一的工作就是打磨鑽石,除了鑽石,別的東西他所知甚少,而我對鑽石又不感興趣。他對自己加工鑽石的技藝感到很驕傲,還說老板在他退休的時候贈送了一顆很大的鑽石給他,以感謝他多年來的工作。我記得他說這話時顯得特別高興。
大多數時候,我們隻是談論一下天氣,這是本地人見麵時的經典話題,要不就是抱怨公車總是遲到。有時我聽不懂他說什麽,就笑一下,也不追問,因為我知道這不重要;有時他也聽不懂我說的話,他會很直接地告訴我他沒聽懂,這時候我往往隻是說沒關係,也不再重複或解釋。
後來,我們的交談變得越來越簡短了。我也常常在打過招呼、談論過天氣之後就拿出書來看。但隻要我跟他說話,總是能夠看到他臉上的笑容。
寒冷的冬季過後,從某一個周五開始,他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我自然有種種猜測。他和女友相愛很久了,分手的可能性應該很小。也許他們終於決定要一直住在一起了;也許其中一位生病住院了;或是最壞的一種可能性--其中的一位去世了;再或者,他隻是把搭車的時間改了。
幾個月過去了。每個星期五早上,當我來到那個候車亭的時候,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我有點奇怪,我們聊了這麽多次,卻從來沒有問過對方的名字,也從來沒有主動介紹過自己的名字。也許我們都認為我們之間的交流沒有進一步深入的必要。事實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