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
2022 (197)
2023 (122)
2024 (82)
說話說到有人厭惡,比起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
正無需乎震駭一時的犧牲,不如深沉的韌性的戰鬥。
——魯迅
“李南央狀告海關案”跟進報道(133)
——韌性的較量
本期“跟進”可以告訴大家的是,8月22日“李銳資料歸屬權案”的法官簽署了命令,接受由中國國家圖書館替代亡故的李銳第二任妻子張玉珍作為本案的被告和反訴原告。一位意大利朋友得知此訊發來電郵:“您是否認為目前中國政府已經通過國家圖書館直接介入此案?我覺如此。太瘋狂了!”我想很多人都會有此直覺,認為這標誌著此案背後的推手中國共產黨從後台走到了前台,不再遮遮掩掩。
法官簽署這項命令的那一天,恰巧是本案正式開庭審理周年的第二日。自6月11日張玉珍的美國律師通知法庭張玉珍的兒子(養子)鍾勝利告知張玉珍離世,將會選擇替代人接替她在此案中的位置,至8月22日法官接受替代人,案件審理程序中斷兩個月零十天,現已重啟。若法庭裁決張玉珍敗訴,李銳資料歸斯坦福大學胡佛檔案館所有,中國國家圖書館將什麽也得不到。但是從中共當局在張玉珍死後不肯放手的作法判斷,中國國家圖書館會選擇上訴,此案不會很快落幕。
“李銳資料案”初始,我的很多美國朋友都不理解,中共為什麽要斥巨資反訴這樣一個它根本不可能贏的官司。從張玉珍在2019年12月聘請美國律師啟動反訴,至今逾五年半。中共一方的所作所為讓這些朋友們看清,中共這樣做無非是想恐嚇住美國的其他研究機構和檔案館:你們膽敢收藏類似李銳資料,等著你們的就是斯坦福大學遭遇的巨額法律糾纏。斯坦福大學的朋友告訴我,以前學校經手的“白領官司”無不以和解結案,隻有“李銳資料”一案,雙方均不妥協。斯坦福的朋友和律師讚賞我麵對強權的勇氣,而我則敬佩斯坦福大學法律團隊的專業素質和胡佛研究所堅守胡佛圖書、檔案館建館宗旨的職業精神:
一百多年來,胡佛研究所圖書館與檔案館向全球開放所收集和保存的關於戰爭、革命與和平的最重要的圖書館資料和檔案館藏,供充滿活力的學者群體和對曆史意義和作用感興趣的廣大公眾研究、交流。
我相信,斯坦福大學為美國其他機構樹立了一個模本,中共的恐嚇在美國是不會有效果的。可歎的是,為習近平的任性買單的是必須向政府交稅,卻無任何權力的中國納稅人。
無論如何,斯坦福大學和我的堅持會讓“李銳資料歸屬權案”早晚在美國得到裁決。“李南央狀告海關案”在中國卻如一粒石子投入湖中,在最初的漣漪後,似乎已無跡可尋。但是我每月的“跟進”總會在那死寂的湖麵上激起些許波紋,它已經讓一些人感到忍無可忍的厭惡。魯迅先生說:“正無需乎震駭一時的犧牲,不如深沉的韌性的戰鬥。”我生活在美國,抗爭無需犧牲,確是一種深沉且韌性的戰鬥。9月4日是北京三中院發出第30份“延審通知”的日子,我等著。
朋友周實寫給我一首詩:
何謂活著,
嘿嘿,
不就是這顆心,還有那口氣。
心沒了,氣沒了,人也就沒了。
這是一份溫暖,一份激勵!
202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