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蓮

人生在世,以誠相待足矣。 我對人生充滿希望,但隨遇而安
個人資料
綠珊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於向真:《人物小傳》 長命百歲的姥姥和姥爺 (二)

(2025-08-19 06:35:25) 下一個

姥爺起伏跌宕的人生

我姥爺名叫理至善,家譜記載:李寒石是明末崇禎帝被倚重的一位大臣,明朝覆滅李寒石離京回原籍西華縣,“因不願與反賊李自成同姓,改姓為理”,西華縣至今依然是理姓聚居之地,據說理家後人也逐漸散落到廣西、福建和台灣等地,但祖先同為明末的理寒石。前麵說過,姥姥姥爺晚年時,有出差機會我就去鄭州,曾特意買過一個小巧的錄音筆,我能如實寫出姥姥姥爺的經曆,多虧當年有支錄音筆,李寒石改姓理,錄音筆中也有記載。

理至善幼年讀私塾,16歲到開封市考上河南省立一中,時受到北大畢業該校任教的中共黨員潘老師的器重潘老師創辦了一中校刊《火信》,創刊號收錄了理至善的作文“老兵”,1927年被秘密發展為兩名中學生黨員中的人。不久後潘老師在教師宿舍被捕就義被捕前國民黨兵砸門時潘老師托舉正在他家的學生黨員跳窗報信囑咐至善趕快跑”,姥爺連夜逃家鄉。1931年3月8日我媽媽出生時,姥爺在縣中學當教師

1937年我姥爺棄文從武,聚集起一支抗日隊伍,姥爺說“當時抗日熱情高漲,很快聚集起200多人馬,附近縣鄉年輕人紛紛投奔而來。”一年後,從延安來的老紅軍張愛萍經組織委派與之搭檔,出遊擊大隊政治主任,我姥爺大隊長。同年從延安來的彭雪楓專門找過理至善,表示願意當介紹人,讓理至善進延安抗日大學深造,還沒成行,理至善中共河南省部派遣打入國軍,姥爺家馮玉祥幹將魏鳳樓兩西華縣北大街的老街坊魏鳳樓早年參加馮玉祥的西北軍,出任第三軍軍長,能征善戰深受馮玉祥器重,蔣馮戰爭後被國民黨通緝一度隱居。抗戰初期,魏鳳樓回家鄉組織抗日隊伍,與國共兩黨均有往來,彭雪楓介紹魏鳳樓為中共特別黨員,但魏鳳樓畢竟效忠國軍,中共派理至善去魏部,魏鳳樓接收了他。姥爺曾告訴我,他被派臥底國軍而失去上抗大的機會,是個很大的遺憾。

 

 

理至善是老中共黨員這是抗戰初受中共河南省部派遣,打入國軍魏鳳樓部臥底時的一張照片

 

姥爺被委派進入國軍後,快速投身正麵戰場與日軍展開激烈搏殺1941年初中條山戰役中,魏鳳樓被日軍炸成重傷,蔣介石急派私人飛機送魏將軍到後方醫院搶救;我姥爺所在的魏鳳樓部主力團傷亡極其慘重,激戰後,僅餘擔任軍法處長的我姥爺在內的四人,姥爺曾告訴過我“停火後,我到附近村莊叫來幾個農民一起打掃戰場,雙方死傷都非常慘重,光是被農民抬走的日本兵丟下的鋼盔就裝滿四個半擔架……”。

1945年8月,國共爭奪魏鳳樓部進入白熱化,一天魏鳳樓離開駐地,我姥爺國民黨軍官集中到一間屋裏開秘密會,他趕緊叫來另外兩名中共地下黨員,三人迅速國民黨骨幹議事房間的門和窗從外麵鎖牢即刻帶領部隊出發,理至善舉著旗走在隊列最前麵4000多人的隊伍帶到解放區那天迎接他們的中共區委領導是後來“中國十大駐外大使”之一的王幼平。延安的《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很快刊出“魏鳳樓率部起義”重磅消息此事帶動了華北地區國軍向共軍投誠一連串事件。魏鳳樓起義背後實乃以理至善為首臥底多中共地下黨立的功勳他們之後接連遭受嚴酷整肅埋下伏筆。

投誠後理至善加入淮海戰役,1947年春,他帶領中共領導的一支隊伍先後解放了扶溝、西華、商水、臨潁等縣,1948年解放了鄢陵、鄧城、陳留和郾商地區,內戰期間他率部共解放了17個縣,其中10個縣靠拉鋸戰最終“被解放”。文革後我不止一次聽到周口地區和西華縣來人說:先前地方誌有明確記載“理至善帶領部隊解放”該縣或市,後來上麵指示“地下工作者一律不能被留名”,故而理至善名字被從這些地方誌中統統抹去。本世紀初,還曾有西華縣委幹部用實名寫信替我姥爺鳴不平,我看過那封石沉大海的署名信。

 

1948年理至善出任開封軍區司令員,不久下發中央文件,毛澤東對地下黨員在建國後製定的政策是“降級安排,空置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之前1940年5月4日毛澤東針對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人員的方針是“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前後對比天差地別,可悲可歎!理至善被棄用後隨部隊南下出任佛山市第一任中共市長,之後每次運動被調查、遭迫害,一路降職降薪1953年曾被“開除黨籍”。1958年因肇慶專署急需財稅幹部,才恢複理至善黨籍,改判“留黨察看五年”,任命他為肇慶財稅局局長。1964年調回原籍,出任鄭州稅務局新組建的二七分局局長(正科級),文革初成“為走資派加曆史反革命”差點被打死,押送到黃河放了幾年羊

 

熟讀中華曆史的人都知道,帝位坐穩就要滅功臣,曆朝曆代皆如此,不然“杯酒釋兵權”怎麽能成為千古美談呢?開國將帥及部長們,包括我姥爺理至善的人生悲催,概莫能外。

再說被荒灘放羊,條件雖苦,理至善卻很開心,有機會練功了。小時候家裏聘請武師輔導他打拳練功;中條山開戰前,他在洛陽第一戰區時,遇到一名精於武術的教官李丙臣,兩人交好,李丙臣喝醉後曾向理至善透露他是替蒙古活佛潛入中國的,目的是偵探軍政國情,李丙臣傳授給理至善一套太極劍秘功,還告訴他“民國初五虎下江南,高手已經在南方”;理至善南下出任佛山市市長前,曾在廣州黨校參加培訓班,巧遇當年下江南五虎之一的嫡親後代傅永輝,傅永輝大師時任廣東武術協會會長,二人一起切磋太極劍互補短長;1964年到66年間,理至善每次來北京必到中山公園,在那裏跟楊大姐學了一套楊氏太極拳術。

理至善從廣東調回鄭州稅務局當了幾年科長,他主持二七稅務分局那幾年,年年被評為先進集體,可是1981年他離休時莫名其妙被降級隻給了“副科級”微薄薪水,27年入黨的老革命,離休幹部的身份無法抹殺。好在姥爺心胸開闊,離休後身為“傅氏太極劍”首席傳人及楊家拳習練者,終身習武他,傳授過數名高徒

1964年姥爺回鄭州後,很快擔任了河南省武術協會掌門人,文革後,他提議盡快挖掘傳統武術項目,研究後分三路,分別去少林寺恢複少林武功,去陳家溝請出陳家拳掌門人,到北京請教楊家拳嫡傳人。影片《少林寺》就是在理至善派人到少林寺發掘後,作家將報道發到《河南日報》後,編成劇本拍成電影。陳氏太極拳傳人被請到鄭州,先後開辦數次培訓班,之後陳家拳弘揚到歐美多國。

  

 

 

理至善(左2)與陳式太極拳掌門人(中間老者)

 

 

 

1982年陳式太極拳第三期結業留念,前排坐者左9理至善。

 

 

理至善與他創辦的河南省老年武術隊

 

  

 

晚年被鄭州市聘為輔導員的理至善在練太極拳

 

姥爺晚年時,有次我在他家裏遇到個穿軍衣的老軍人,由一名警衛員陪著來看望我姥爺,老軍人和我姥爺姥姥聊的那麽投機,一看可知是常來常往的老相識。樓門口停著一輛軍隊番號的小轎車,老軍人離開時,我看到司機趕緊下車給老軍人開車門,警衛員扶著坐好後離去。我問後知道這位老軍人是我姥爺戰爭年代最後一名警衛員,姥爺收留前,他是個討飯的孤兒,給我姥爺當警衛員後才開始學認字,離休前是河南某軍分區司令員,級別待遇比我姥爺高得多,賦閑後也住在鄭州市,時常來和老首長聊聊天。

姥爺也有不給人麵子的事,改開後有一回我去鄭州出差,遇到鄭州市稅務局的人敲鑼打鼓來家裏報喜,宣讀賀信給理至善“恢複待遇,開始領取正處級離休金……”。那些人離開後,我三分不解七分責怪地問姥爺“單位來人敲鑼打鼓給你提高待遇,你怎麽從頭到尾連個笑臉都不給人家呀?”姥爺看著我,平靜地說“我又沒要”,頓時我無語了,一個中學時就入黨,一輩子做貢獻的老革命,昔日的戰友有任職國防部部長的,最後一名警衛員任職軍區司令員,而我姥爺離休時竟然無緣由隻給副科級待遇,落實政策並非姥爺索要,他自然沒心情笑臉迎客。

對了,說起國防部長,我又想起一件往事:一次我在鄭州和姥姥聊天,姥姥說“你姥爺對張愛萍有意見,文革初挨整時,外調人回來說張愛萍不肯為你姥爺的曆史作證明……”我回北京後,有一次小學同班同學聚會,我向在國防大學當老師的徐小明詢問了張愛萍的文革經曆,再到鄭州我對姥爺說“你挨鬥最厲害時,張愛萍也在挨批鬥,那個時候他替你說話可能起反作用呢。”看到姥爺直點頭,我明白他心裏對老戰友的小疙瘩已經解開了。

姥爺心靈手巧,晚年多了個好,把掛曆、畫片上好看的小東西仔細剪下來,設計圖形拚貼在紙板上,用彩色筆勾畫好,形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閑來無事自己翻看欣賞,時得意地笑出聲來,有時還拿出來“炫耀”戰果,聽誇讚笑得像個孩子。

 

“陳世美”和“秦香蓮”的恩愛晚年

我出生時國家幹部實行供給製,50年代初,公家出錢請雪嬸照顧哥哥和我。改換為薪金製,媽媽帶我們到照相館合影留念後,雪嬸回了老家安陽。不久,姥姥從西華縣來到鄭州,1958年我們一家人來到北京,直到我住進寄宿製學校,我一直是姥姥的小跟班;幾年後,父母長期駐國外工作,姥姥從廣東回到北京照料我們兄妹童年、少年與姥姥相處的時間遠遠多於和父母同處的時間,對姥姥的感情自然格外

剛懂事時就聽說姥爺當上市長後與姥姥離了婚,是現代版“陳世美”,讓我現實版“潘金蓮”姥姥既心疼又敬重1962年姥爺姥姥複婚,我對“陳世美”的憎惡遠未消除,我上初中一年級時,有一次姥爺給我一遝人民幣,我看一眼馬上轉身離開,心想才不稀罕你的恩賜呢。沒料想,延續了近30年的綿綿恨意竟突然一個和暖的晨曦中次我出差鄭州住在姥姥家,一天早晨我正要外出工作,姥爺走到家門前與我道別,清晨的一縷陽光斜斜地照在他的臉龐上,我驚覺媽媽的五官竟然與姥爺那麽相似,擋不住的親情突然湧上心頭,瞬間將埋藏在心底的那股怪罪與恨意衝刷得無影無蹤,出門後發覺自己已經淚盈滿眶想起幾姥姥姥爺即將攜手百歲,二老皆良善他倆晚年的恩愛太感人了。

 

我當記者那25年報社隻要有出差鄭州機會,我一定住在姥姥家陪伴二老。在北京時,我每周打長途電話問姥姥安,逢年過節給姥姥寄錢孝敬她。我們兄妹五人節假日也多次專程去探望二老曾經離異又複合的兩位老人晚年相敬如賓、你幫我扶的情態,一次次感動過我我看到每晚睡前洗腳時,另一人在旁邊拿暖瓶不時往盆裏添加點熱水,讓老伴兒泡得更舒服;吃飯時,一個沒坐下時,另一個耐心等候絕不先動筷子;平常話不多的二老誇讚對方時出手闊綽,從不吝用最美的字眼給予褒獎,每每讓我笑開懷;若是二老中一人病了,另一位守在身旁淒惶不已不寧的樣子,任憑鐵石心腸也難免濕了眼睛。

一年姥爺火車停站時下車買東西,再上車時火車已啟動飛身抓住最後一節車廂的扶手被甩落下,腿受了重傷,我看到姥姥衣不解帶侍候在旁,熬藥喂飯體貼入微幫老伴兒筋骨徹底複原,重新活躍在中原武林高手

姥姥85歲時,一名喝得醉醺醺的城管隊員在人行道上逆行在斑馬線中正常過馬路的姥姥狠狠撞倒,導致大腿骨和髖關節兩處粉碎性骨折,肇事者迅速逃逸。姥姥被我姨醫院醫生看了光片,對我姨說85歲高齡骨頭早就酥了,沒法治,回躺著吧!”姥爺一連兩天不吃不喝,誰勸也沒用我和大妹妹聞訊請假坐夜班火車從北京趕到鄭州,好言相勸姥爺才勉強吃點喝點。姥姥臥床那段日子,每次開飯,姥爺都保姆或家人桌子抬到姥姥病床前,以免老伴寂寞並不時把好吃的一勺勺喂進姥姥嘴裏之後姥姥用雙手撐、拖著兩腿在家裏活動,用行動證明自己不會放棄,姥爺才恢複正常生活數月後姥姥居然可以拄著拐杖自由活動了

 

二老90多歲後,更是結成生命共同體,姥姥雙眼白內障看不清東西,姥爺兩耳失聰聽不清聲音,但姥姥聽力特好任何一點動靜都聽得真姥爺視力未減遠近大小的物件全能看得見他倆正好形成互補,既能能聽得見。

姥姥姥爺都是愛玩人,姥爺自小練拳耍劍,沒一天不鍛煉的。姥姥愛聽戲愛看電影,80多歲時還買公交月票(那時候還沒有對老年人免票的規章)到處跑著玩,有了新劇新影片不落空還多次坐火車到北京和我們團聚姥姥姥爺都愛下棋,從前腦子靈光會下好多種棋,90歲以後反應慢了,就改隨心所欲的跳棋。偶爾家裏人多打打撲克牌、唱唱歌,日子過的可開心呢。百歲後兩位老人,除非孫子、外孫開車來接,平時不出遠門,天氣晴好時,無論冬夏在自家後院和單元門口樓外過道散散曬曬太陽

姥姥姥爺愛勞動,90歲後除了買菜做飯其他事盡量不讓保姆幹。我在姥姥家住的時候,看見姥爺每天認認真真鋪床疊被,想幫他不讓,我看見他掃帚一下一下特別認真地掃地姥姥對我說“這些是他每天鍛煉的內容之一,你就讓他幹吧。”

 

二老別樣的人生句號

 

2011年我姥姥101歲,姥爺歲,這年秋天姥爺生病住院後報了病危。姥姥讓保姆用輪椅推著她去醫院與姥爺道別,老兩口久久拉著手,臨別前姥爺對姥姥說“你身體好,多活些年啊”。那天下午我突然接到姥姥打來的長途電話,接通後姥姥不說話,我問她可好?話筒中傳來壓抑著的哭泣聲,我慌忙說“姥姥你遇到什麽不開心的事了?千萬別傷心,我會盡快趕過去陪你。”姥姥嗯了一下掛斷電話。當時我已經退休,接電話時正在北京某醫院照顧做手術後剛住進病房的小妹妹,姥姥向來通達樂觀,突然在電話中哭泣,讓我好心慌,莫非她生病了?

因為需要照顧術後的小妹妹,第二天還沒等我買火車票,鄭州那邊的噩耗就傳來——姥姥離開人世了!原來昨天下午那個電話,是姥姥看望姥爺回家後打給我的,哭泣是錐心痛的難言之隱。那天晚上姥姥讓保姆幫她洗頭洗澡,第二天一早她已經不能說話,指著牆上的號碼讓保姆打電話叫來兒女,用手勢比畫著讓兒女們團結互助,然後一撒手就咽了氣,安然離世。

 

姥姥比姥爺大一歲,姥姥走後我家人變著法兒瞞著姥爺,說姥姥被我媽媽接到北京住,開始姥爺還信,念叨著“我耳朵不好,你們打電話告訴她我出院了,讓她趕緊回家。”後來姥爺不信了,不肯吃飯了,姥姥故去一年後,姥爺因不吃不喝再次被送進醫院,拒絕服接連三次拔掉打點滴的輸液針頭,靜靜躺在床上閉著眼睛直到停了呼吸。姥爺晚姥姥一年辭世,二老辭世同為101歲高齡

祝姥姥姥爺安臥天堂!祝親友們健康快樂!

於向真 2025年8月15日 馬來西亞森林城市

 

附:關於晚年用保姆還是進養老院

人到晚年,靠忙忙碌碌自顧不暇的兒女,基本沒戲,多數人不願意進養老院,一是好的養老院價格太高,我們一般人的退休金根本承受不起,二是養老院裏太勢利,一旦兒女不經常來探望或者不能送好處給護工,吃啞巴虧的肯定是老人。

怎麽辦?居家養老,想遇到一個比較稱職,基本善良的保姆真不容易啊!我姥姥姥爺90歲後,11年換了將近10個保姆,都是公司大力推薦的優秀員工,可惜不是偷走幾乎所有值錢東西突然消失,就是自己吃好喝好,同時糊弄老人最後一個居家保姆是個60多歲的不識字的農村老太太實誠,幹的時間最長,3年多時間送走兩位101歲老人。我家人為感謝她,二老離世後允許叫來孩子,把家裏的家具用品,部分老人存款都送給她了。

我媽媽86歲後,相繼3個保姆,我發現不是保姆伺候她,而是我老媽媽做飯給保姆吃保姆隻負責“打掃衛生”,還一次次訴苦要錢。需要帶孫的哥哥和我隻好把媽媽送進了養老院開始每月交13500元,90歲後每年15000元,我兄妹經常去看望並送生活用品、藥品。疫情期間,養老院不允許探視,也不允許接老人回家暫住了每次我們過去,隻能隔著鐵門與老媽媽說說話

我父母生養了五個子女,我的兩個妹妹因病早夭,好在我哥哥嫂嫂經常開車去看望老媽媽,我每次回北京,首要的事就是去陪伴老媽媽,時不常給護工送點禮物,讓她們費心照顧老人。總之我的老媽媽因為參軍早,離休金高,有條件入住條件比較好的養老院,晚年總算比較安穩,但是像泰康那種高收費的養老院,我家人實在無力負擔。

 

至於毫無官職的老伴兒和我,預測年過80之後怎麽養老?真是前景莫測,我倆沒有我老媽媽的條件好,連中等養老院的費用也難以支付。隻能盡量保持健康,延長自理時間,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不情願被毫無尊嚴的窘困裹挾,那就效仿我姥爺的方式果斷離世。

(完)

 

於向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兩位老人的故事是真的,太淚目了。但是本著誠實的原則,太極拳大師與散打強人的對壘,太極拳可是花架子啊。希望沒有冒犯到你們!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我見過的最好的老年生活就是基督徒的:

1 喬治穆勒一生傳福音,自己租房住,但是神給他的金錢大概約今天的幾千萬美金,他建立了20多所孤兒院,等等,google可得。他去世前前一天,還在工作,身體完全自理,活了好像90多歲。

2 戴德生終生獻給華人的靈魂得救事功,他去世前也還在工作,半夜3點還是像平常那樣讀《聖經》,早上就被神接走了。

3 宋尚節一生行的神跡似乎比《聖經 使徒行傳》記載的都多,他身體不好,去世前一兩年都是臥床,但是神感動很多教會與同工照顧他和他的家庭,他從未缺乏。穀歌可得詳情。
Rosette331 回複 悄悄話 老一輩的經曆真的是跌宕起伏,令人唏噓不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