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什麽時候可以出現對美國說‘不’的韓國?

(2010-07-18 11:29:59) 下一個
韓媒:日中先後挑戰美霸權 渴望韓國背叛美國

2010-7-17

  韓國《中央日報》7月14日發表了一篇題為《可以對美國說‘不’的韓國》的文章,指出日本、中國先後挑戰美國霸權,並都發出了“可以對美國說不”的呼聲,韓國不能隻是旁觀,渴望韓國也能對美國說“不”。

  文章稱,20多年前日本第一個對美國說了“不”。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的日本處於泡沫經濟的最頂峰。因為日元升值和證券市場的泡沫,日本一時席卷了世界十大銀行(以市價總值為標準),而且重新改寫了製造業的神話。日本曾炫耀稱“就算是美國想要發射導彈,沒有日本的半導體是根本不可能的”。日本在整體上超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幻想由此開始。

  這種幻想在1989年出版的《可以說不的日本》中達到了頂峰。這本書由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和現東京道知事石原慎太郎共同執筆,引發了空前的反響。但也就是到此為止了。1990年泡沫開始破裂,東京證券市場損失了三分之一,金融公司也倒閉了,製造業也岌岌可危。相反,美國的金融公司們卻在東京證券市場下滑時下注投資,卷入了巨資。吉川元中在《Money戰敗》一書中稱:“從財產損失比率來看,1990年的金融慘敗結果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敗差不多。”這是製造業自有技術不足、誇耀沒有尖端軟件隻是塊頭大的金融的代價。

  文章指出,第二個說“不”的國家也出自東亞。《中國可以說不》在1996年出版。但此書的“不”更偏向於感情而不是實力。當時中國經濟無法同美國抗衡。兼備了實力的中國的“不”是從去年開始的。美國因金融危機動搖,而中國經濟沒有一絲晃動。中國的金融塊頭也變大了,符合世界最強的製造業的身份。世界10大銀行中有5家是中國的銀行。而且中國還堅決對美國提出的人民幣升值說“NO”。描寫了這種氛圍的《中國不高興》成為了去年的暢銷書。書中斬釘截鐵地稱:“美國的目標是想從中國這裏獲得利益,這令人不痛快。”

  迄今為止,中國都同日本一樣。今後會怎樣呢?《第一財經日報》的副主編張庭賓稱“中國同日本不同”。就是說中國清楚日本為什麽失敗,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中國邁向了同日本不同的方向,在防守型的“不”中更進一步,開始說攻擊型的“不”。其主人公是大公國際自信評估有限公司,該公司將美國的信用等級排在了中國下麵。公司董事長關建中稱:“這是世界第一個非西方國家評級機構第一次向全球發布的國家信用風險信息,這將改變美國三大評級機構長期壟斷國際評級話語權的格局,改革不合理的國際評級體係”。

  報道稱,“大公的250名專業人才中包括了很多中國國策研究員,算是一個半官方組織。這就是為什麽有人稱中國政府推出大公是正式挑戰美國的金融霸權。”

  文章最後稱,“G2”大戰的勝負不會那麽容易就決出,也是值得關注的事情。但不知為何心裏“有些不甘心”。東亞的3個國家中就隻剩韓國了。幾十年來韓國隻是看著別人,這行嗎?渴望《可以說不的大韓民國》的出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