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飛豹”擁有純正“中國心” 具抗海洋腐蝕能力

(2010-07-15 08:44:18) 下一個
2009年10月1日,新型“飛豹”戰機分秒不差地飛越天安門廣場,以出色的表現接受祖國人民檢閱時,古都西安市郊的一幢大樓內幾十雙眼睛緊盯著屏幕。10多分鍾後,當渤海之濱負責戰機保障的海軍某軍代室副總代表屈鵬電話傳來“海軍受閱的最後一架戰機也輕盈地滑向跑道,以完美的姿態通場,穩穩地停在了停機坪”時,整個大樓沸騰了。

這一刻,幸福的淚花在航空發動機專家、海軍某軍代室總代表葉新農眼眶裏滾動。
發動機是工業強國一個重要標誌

記者:有人把航空發動機譽為“機械工業的皇冠”,這話怎麽理解?

葉新農:這個比喻非常恰當。發動機中最關鍵的部分,是由壓氣機、燃燒室、渦輪組成的發動機核心機。吸入發動機的空氣在壓氣機中逐級增壓,渦輪驅動壓氣機以每秒數百轉高速旋轉。增壓後的空氣進入發動機燃燒室,與燃油混合、燃燒產生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燃氣。此時還要保持燃油火焰在以每秒100多米高速流動的高壓氣流中穩定燃燒,這就好比要在超強12級台風中保證手中蠟燭不滅一樣困難。

航空發動機的外部運行環境極其嚴苛,要適應從地麵高度到萬米高空缺氧環境,從地麵靜止狀態到每小時數千公裏的超音速狀態,從沙漠幹燥環境到熱帶潮濕環境……總之,要讓航空發動機在極端惡劣環境下,達到數千小時的正常工作壽命,這對航空發動機的設計、製造、安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可以說,研製航空發動機的能力是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強國的重要標誌。
新“飛豹”擁有一顆純正“中國心”

記者:航空發動機一直是製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能不能介紹一下“秦嶺”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曆程?

葉新農:中國的航空工業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50年來,我所在的工廠承擔著中國多種型號大中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生產,從渦噴發動機到高性能新型渦扇發動機;從航空動力到艦船動力,為我軍戰機和艦艇的動力裝備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特別是工廠在70年代引進的“斯貝”型渦扇發動機製造專利技術,一步就使我們具備了西方當代軍用航空發動機製造能力。這些國外原裝的渦扇發動機啟封、分解、更換必換件,重新試車後,以強勁的動力驅動某新型殲擊轟炸機威震長空,大大振奮了國人的心。

從第一台部分國產化某渦扇發動機試車、裝機試飛成功,到第一台全麵國產化的“秦嶺”渦扇發動機試車、裝機試飛成功;從“秦嶺”渦扇發動機通過投產鑒定轉入小批量生產,到新型“飛豹”殲擊轟炸機批量列裝部隊,成為威震長空的國防利劍,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新技術讓“中國心”更加強勁有力
記者:一提到飛行安全,大家往往聯想到發動機問題。在提高發動機安全性能方麵,我們有什麽好的辦法?

葉新農:的確是這樣的。以海軍航空兵戰機為例,每天巡航在祖國的萬裏海疆。在大部分人眼中,舉目是藍天、白雲、沙灘、海島、碧波萬裏的藍海,太美了。可你也許不知道,在這美景中卻有著一個“隱形殺手”。

航空發動機每秒要吸入近百公斤的空氣,而濕潤的海風中飽含的氯化鈉等多種腐蝕性氣體,對航空發動機有著腐蝕性損害,嚴重降低了航空發動機的壽命。為保證發動機正常性能,延長發動機壽命,我們采用在發動機零部件塗裝防腐塗層等技術,為發動機穿上防腐的“衣裳”,成功地解決了戰機發動機腐蝕難題。

航空發動機壓氣機氣流通道中總有一些堆積“附著物”,就像人的血管壁上的脂肪等附著物影響人體健康一樣,也是影響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們研發出了“心髒洗澡車”,通過特殊的方法,有效地去除航空發動機壓氣機流道中堆積的“附著物”,徹底解決了因壓氣機流道中堆積“附著物”造成的發動機性能衰減問題。

2009年春,首台外場完成排故的航空發動機,固定到了移動式試車台架上。隨著電源的啟動,“秦嶺”發動機曆史上第一次,也是我軍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航空發動機外場快速排故和驗證試車,改寫了航空發動機外場深度修理的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