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南亞易爆“水戰爭” 印度最可能先訴諸武力

(2009-09-05 06:58:59) 下一個
近來,有一條新聞在互聯網上引起很大關注,那就是印度媒體一再炒作中國開發利用西藏水資源,聲稱這可能成為比中印領土爭端更嚴重的“戰略問題”。

  無獨有偶。俄《側麵》周刊也指出,當世界的目光多集中在居高不下的石油價格上時,殊不知水資源也正日益成為影響世界,尤其是亞洲局勢動蕩的重要因素。而且,用水爭端還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全麵戰爭。

  印存心卡三國“脖子”

  西方學者公認,亞洲最易發生“水戰爭”的是南亞,而最有可能首先訴諸於武力解決的莫過於印度。在南亞7國中,竟然有3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都和印度之間有用水爭端。

  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領土問題上,但水資源的爭奪,也稱得上是印巴衝突的潛在催化劑。

  發源於印度、下遊經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係統,總灌溉麵積達2000萬公頃。1960年,印巴簽署《印度河水使用協議》,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國的用水爭端,卻沒有解決兩國在烏拉爾大壩問題上的長期分歧。

  自1985年以來,巴基斯坦就一直反對印度在傑赫勒姆河上修建烏拉爾大壩,巴方稱印度此舉違反了《印度河水使用協議》的第1條第11款,該條款規定,禁止任何一方進行可能改變河水流量的人工工程。更重要的是,巴方認為此舉威脅了自己的安全,因為印度可由此截住河水,不讓其流往巴基斯坦。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安德魯認為,印度可能已經意識到,水遠比原子彈更容易讓巴基斯坦屈服。

  而據外媒報道,在東北部地區,印度早已管住尼泊爾、孟加拉國的“水龍頭”。

  位於印度與尼泊爾西部邊境之間的馬哈卡裏河,於1816年被定為尼印兩國邊界。尼境內的河流,每年約有83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其中大部分輸往印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總理普拉昌達執政期間,印度準軍事部隊突然占領馬哈卡裏河北岸兩塊有爭議土地,被尼泊爾指責為企圖霸占界河水量。

  與之相比,印度和孟加拉國對恒河水量的爭奪就更激烈了。孟加拉國媒體長年痛斥印度以鄰為壑,單方麵修建河堤,導致180公裏恒河河岸毀壞,另外印度擴建1970年完工的法拉卡大壩,也使恒河水在孟加拉國的流量進一步減少。

  事實上,印孟兩國已多次在水資源和領土問題上大動幹戈,2005年4月16日,印度安全部隊企圖在鄰近孟加拉國的阿考拉地區,沒收孟加拉農民的取水灌溉設備,遭到孟國步槍隊的阻攔,雙方發生激烈武裝衝突,造成印方一名高級指揮官死亡,2名士兵受重傷。孟加拉國一再警告印度,新德裏要想主宰恒河,那就是對1億多孟加拉國人民的宣戰。

反汙中國要“斷流”

  讓人意外的是,印度拿水影響別國生計,卻擔心自己會因此“受製於人”,而這個“人”竟成了中國。

  近日,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切拉尼投書香港《南華早報》,聲稱由於中國在青藏高原實施跨流域、跨河流調水工程,可能造成流入印度的國際河流流量減少。他甚至斷言,中國在西藏的灌溉和水利係統,是為將西藏水資源作為製約印度的“水炸彈”。

  切拉尼代表了印度國內一些人的觀點,即認為中國需要與下遊國家(說白了就是印度)訂立規範化的跨界流域合作協議,來捆住中國合理開發利用西藏水資源的手腳。

  不可否認,流經印度的主要大河,基本上源於中國境內,特別是西藏的岡仁波齊峰及其附近的瑪旁雍錯。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印度輿論炒作中國跨河流調水工程對印度水資源的威脅,並不符合事實。該工程西線計劃從長江上遊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3條支流引水,而這3條河流均為中國地道的內河,印度無權說三道四。

  此外,印方還擔憂雅魯藏布江的調水方案,認為這將使印度東北部陷入幹旱。

中亞衝突也不少

  中亞地區水資源相對豐富,但超過90%都集中在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它們是中亞最重要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的發源地。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則是最主要的水資源消費國。

  因占有源頭之便,吉、塔兩國控製著其他中亞國家的用水。由於其他資源貧乏,它們就把水當做戰略物資,兩國的用電需求也主要來自於水力發電。

  據悉,盡管政府已處於高負債狀態,但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依然決定升級瓦克仕河上的努列克水電站,並在壩底隧道的碑銘上雋刻下“水就是生命”的銘文,這意味著塔國將利用占有中亞超過40%水資源的優勢,在該地區獲得更大發言權。

  然而,在中亞地區人口最多的烏茲別克斯坦,卻堅決反對塔國的開發水資源計劃。西方外交官分析說,兩國已陷入了一場沒有宣戰的冷戰中。

  在東南亞地區,21世紀初,越南和老撾都未與柬埔寨商量,著手在湄公河上遊修建大壩。由於長久以來存在敵意,加上因貧窮和叛亂引起的摩擦,水資源爭奪使柬老、柬越關係日漸疏遠。

  與此同時,泰國政府和一些政客,也大力鼓吹修建湄公河水庫,以對抗緬甸和老撾的截流湄公河行動。

應講究國際公德

  根據聯合國和美國俄勒岡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亞洲約有60處水域,被認為有可能引發衝突。

  難道亞洲除了走向“水戰爭”,就沒有其他出路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全球共有263塊內陸水域,其中有60%缺乏有效的共同管理方案,國際上已發生過近40起水資源武裝衝突,但目前已趨平和。

  比如,在嚴重缺水的中東地區,約旦和以色列達成某種默契,使得以色列控製下的約旦河水重新滋潤約旦的土地。

  事實上,在水資源問題上,搞對抗與“自掃門前雪”,隻會使問題複雜化,隻有相互依存,才能使國際水域變成人類和平發展的助推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