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中國海軍將加強抗爆炸衝擊實驗 提升戰艦堅固度

(2009-09-05 06:57:30) 下一個
中國海軍將加強抗爆炸衝擊實驗 提升戰艦堅固度


  “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是戰爭的不二法門。人類自有戰爭以來,攻伐利器與防衛堅盾,就如同硬幣的兩麵,相生相伴,此消彼長。當前,世界各海洋大國在加緊研製、裝備高精尖武器的同時,更加注重艦艇平台的抗衝擊研究,以期在未來海戰中確保各類武器發揮出最佳作戰效能。



艦艇抗衝擊這項脫胎於20世紀大洋血雨中的技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近日,筆者專訪了海軍裝備研究院某所所長汪玉,請他就艦艇抗衝擊技術的曆史淵源、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對未來海戰和我海軍建設的深遠影響進行了闡述,現節選刊登以饗讀者。
  問:據外電報道,2005年,美海軍對“美洲”號航母進行了曆時25天的實船水下爆炸抗衝擊試驗;2008年,美海軍又對“梅薩維德”號兩棲運輸艦進行了水下爆炸抗衝擊試驗。眾所周知,艦艇抗衝擊研究,往往要使用實船,代價高昂,但美國如此不惜血本進行實船爆炸試驗究竟為何呢?為什麽艦艇的抗爆炸衝擊性能受到如此大的關注?

  汪玉:艦艇抗爆炸衝擊研究脫胎於硝煙戰火之中。1942年9月,日本乙型潛艇伊19號在所羅門海域進行戰鬥巡邏中,遭遇美軍“黃蜂”號航母編隊,日海軍向美軍發起攻擊,造成“黃蜂”號航母編隊1艘航母和1艘驅逐艦沉沒、1艘戰列艦受傷的慘重損失。

  1982年5月4日,馬島海戰中,阿根廷“超級軍旗”式戰鬥機用法國“飛魚”導彈擊沉了英“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首創空艦導彈擊沉大型戰艦的戰例。1988年4月,美軍當時最先進的導彈護衛艦“羅伯茨”號在前往海灣地區執行護航任務途中被一枚蘇製老式M08水雷擊中炸開8米的破口並引起大火,險些沉沒。

  一係列海戰的慘痛教訓,使得各國海軍充分認識到戰艦如在抗衝擊方麵存在薄弱,就如同泥丸入海,朝不保夕。實際上,美國海軍早在1860年就進行了船體抗爆試驗。二戰後,美海軍更是不惜耗費巨資進行艦艇抗衝擊技術研究,以提高戰艦的海上生存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前不久,美國最新研製的耗資6100萬美元的“海狼”級核潛艇進行實艇水下爆炸考核試驗,爆炸的藥量高達1萬磅(4536公斤),就是為了充分考核潛艇抗衝擊能力。

  鑄就海上堅盾:世界海軍的夢想

  問: 攻擊能力和抗打擊能力是艦艇戰鬥力的兩個方麵,正如古代武士的矛和盾一樣,隻重視矛的鋒利而忽略盾的堅固,同樣會失去戰鬥力。請您介紹一下艦艇抗衝擊技術的研究現狀。

  汪玉:要了解艦艇抗衝擊技術,首先要了解衝擊和水下爆炸的內涵。衝擊是指一個係統在相當短的時間內(通常以毫秒計),受到瞬態激勵,其位置、速度或加速度發生突然變化的物理現象。在現代海戰中,艦艇遭受敵方攻擊的主要衝擊源有三個:接觸性爆炸、水中非接觸性爆炸、自身武器發射時後坐力造成的衝擊。其中艦艇遭受水下非接觸爆炸的概率比直接命中的概率大。

  由於水的密度大約是空氣的800倍,而可壓縮性隻有空氣的1/20000-30000,是炸藥爆炸能量的良好傳遞者,導致艦體會發生衝擊屈曲、破損甚至斷裂,艦艇內的設備會出現大範圍的衝擊破壞失效,艦員也會因受衝擊而發生傷亡,從而造成人、艦覆滅的命運。

  目前,世界上艦艇抗衝擊技術研究水平最高的當屬美國,其次是北約、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甚至一些軍事實力不是很強的國家,如韓國等都很重視艦艇的抗衝擊研究工作。資料顯示,僅從越戰到8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至少進行了各類艦艇實船水下爆炸衝擊試驗30餘次,並一直堅持首製艦進行實船水下爆炸驗收試驗,且將這一要求寫入法典。爆炸試驗時所有操作人員都在戰位上,使其既能作為艦艇各係統的抗衝擊能力考核手段,又能作為模擬實戰的演習,直到驗收通過,才能交付部隊使用。

  國外海軍在艦艇抗衝擊研究方麵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都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全麵實戰模擬考核體係,既有健全的組織管理機構,又有全麵係統的標準規範,還有完備的衝擊試驗考核手段、豐富的衝擊防護手段、先進的仿真軟件和模型方法,以及強製性的首艦實船水下爆炸衝擊試驗考核政策等。

  抗衝擊能力:走向深藍的盾牌

  問:現代高技術兵器對艦艇及艦載設備的威脅越來越嚴重。軍事需求和現實差距迫切需要盡快提高我國艦艇的抗衝擊能力,請您介紹一下艦艇抗衝擊的發展前景及其對我國海軍裝備建設的影響。

  汪玉:縱觀世界海軍強國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曆程,不難發現,在現代局部區域衝突和海上戰爭中,各海洋強國一方麵追求高新技術武器遠程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精確打擊能力,同時也更加注重作為海上作戰平台——艦艇的自身防護生存能力,以期在海戰中保障各類海基武器有效發揮作戰效能。馬島海戰中英國“謝菲爾德”護衛艦被一枚飛魚導彈擊中便導致沉沒,而美國320噸的“希曼·拉斐”號,在二戰的衝繩海戰中被日本4顆炸彈和5架裝滿炸藥的“神風”飛機擊中受傷後,卻順利返回軍港。在20世紀80年代波斯灣衝突中,美國4艘不同類型的戰艦分別被水雷和魚雷擊中,都沒有沉沒。這些啟示我們:經過水下衝擊考核試驗的艦艇,在嚴酷的戰鬥環境中能夠充分有效保存戰鬥力。

  提高艦艇生存能力是21世紀艦艇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現代戰爭是高科技的戰爭,艦艇裝備了為數眾多的複雜作戰係統、電子係統、導航係統等等,對使用環境要求更苛刻;先進的水中兵器攻擊殺傷力的提高也使艦艇的衝擊環境更加惡劣,作為艦艇戰鬥力重要組成部分的抗衝擊能力水平的高低,必將影響到整個戰場的局勢,所有這些都使得增強艦艇的抗衝擊性能成為一個更加緊迫、艱巨的任務。

  相對而言,我國對艦艇抗水下爆炸衝擊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實船水下爆炸試驗開展的較少,試驗數據的不足必然會製約我國艦艇抗衝擊研究和設計的發展。我國有限的國防投入和有限的艦艇規模,迫使我們必須盡可能在未來戰爭中使每艘艦艇都能“可靠頂用”。為了切實提高我國艦艇的戰鬥能力,加強艦艇抗衝擊試驗是重要環節。海軍艦艇隻有具有堅韌的防禦各種反艦武器攻擊的能力,才能擔負好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保衛海疆、主持正義、捍衛和平的光榮使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