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俄專家點評中國殲14 八大先進技術

(2009-09-05 06:42:13) 下一個
俄專家點評中國殲14 八大先進技術


2009-08-21

  據傳不久前的一段時間俄專家比尤什根斯來華訪問,參觀了沈飛的飛機設計研究所,對中國的四代機俄稱五代機進行了點評,認為如果這款機型走向現實,那麽相對美軍F22將有許多優勢,比尤什根斯稱世界各國關於第四代戰機的設計要求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就是細節之處,比尤什根斯和中國的關係非常不錯,回國後他撰寫了中國四代機的一些獨到之處:

  一、絕佳的外形隱形性能。關於殲14的空氣動力外形,預計和美國的F22差不多,但他們還是融合了中、美、俄的很多優點,采用了有自己特色的雙垂尾前置鴨翼技術。前置鴨翼的好處是可以給該機提供優異的超級機動能力,這在他們的新型戰鬥機殲 10上已經證明過了,相信大家都應該看得出來。至於新型戰鬥機的雙垂尾技術,雖說他們自己研製的戰鬥機中還沒有實際使用,但是他們引進技術國產化的殲 11B型戰鬥機上,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原來殲11的雙垂尾,改進為雙傾斜垂直尾翼。


  二、先進的電腦控製大推力發動機矢量尾噴口。殲14采用了中國在某進口飛機發動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國產大推力矢量發動機(昆侖?太行?),該發動機的尾噴口完全不同於蘇27和殲 11係列的向後延伸出機體尾部,而是退縮深埋在部分機體內,這樣就可以有空間從容布置發動機紅外抑製裝置,有利於飛機的紅外隱身效果進入最佳狀態。

  三、複合材料大型結構件技術。這也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戰機都已經開始大批應用的一個技術,該技術既可以大幅減少飛機的機體重量(從而提高飛機的載彈量和載油量)而不減少飛行結構強度,還可較易實現飛機的隱身目的。中國也已經實現了複合材料尾舵、垂直舵、非關鍵結構件等較大型複合材料技術,複合材料在軍用飛機上的應用比重也越來越多,他們有理由相信,殲14戰機上的複合材料機件應用會有新的提高。

  四、玻璃座艙內離子鍍金屬反射膜技術。如果在飛機駕駛艙玻璃上塗敷這層金屬反射膜,則飛機駕駛艙內的電磁信號無法反射到飛機之外,敵方發射的探測波更無法進入能夠反射電磁回波的座艙內,從而大大減少被發現的概率。此外,座艙各聯結點麵處,也均經過特殊處理,均將電磁波反射能力減弱到最小。

  五、發動機進氣口和發動機進氣壓縮風扇高溫隱身塗層技術。由於飛機的發動機進氣口和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葉片是較大的雷達波反射源,而且是從前部探測飛機的主要雷達回波源,因此,新型飛機隱身也要重點解決這一問題。為了減少雷達波回波強度,進氣口通道常被設計成為曲麵形狀,進氣口唇部也是圓弧形過渡,而渦輪風扇葉片因為不能輕易改變形狀,因此,渦輪葉片上通常要塗敷一層不同於機身上的特殊隱形塗層。

  六、遠距相控陣多目標火控雷達。中國的戰鬥機載火控雷達技術在借鑒了法國和俄國技術後,已經有了極大進步。在此基礎上,中國自己研製的新型相控陣機載雷達已經定型,據說原型先是裝在殲11B上進行實驗,待殲14正式定型服役時,將會正式裝備該型雷達。美國的F-22戰鬥機在進入作戰區域前,一般都是依靠地麵探測雷達、空中的預警飛機和天空的預警衛星所探測到的信息,利用實時數據鏈來實現信息共享。殲14服役後,預計將會主要依靠地基雷達來獲得目標信息,未來估計中國除了大力發展空基預警飛機外,雷達預警衛星也會列入中國軍方的發展之列。

  七、機體表麵高分子吸波複合材料技術。中國的各型戰鬥機都是銀光閃閃的外觀(鋁合金蒙皮原色),如果距離足夠近,還能看到寬大的機體縫隙和眾多的熱鉚釘。而這些地方恰恰是雷達波反射最集中的所在,之所以中國的軍用飛機極易探測和識別,就來源於此。這既是飛機製造工藝的問題,也是中國飛機設計的長期弊端。如今,這些東西已經大大改觀,這從殲10上大家就能看出來。在殲14 上,這些榫合縫隙已經大大減小,熱鉚釘的痕跡也幾乎看不出來了,在彌合和噴塗了中國自己研製的高分子吸波材料後,中國新型殲擊機的外觀均勻平滑,再結合原有的隱身設計,其隱身效果幾乎無與倫比。這些隱身材料已經由最初的1號,發展改進成為係列,現在已經有2、3、4號同時問世。

  八、全自動飛行控製管理評估係統。中國現役的飛機絕大多數都要依靠飛行員個人的飛行素質來控製,飛行工作既辛苦又消耗體力。因此,中國在飛行自動控製領域,從上世紀末奮起直追,現在初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已經研製成功的某些型號,已經正式裝備了中國最先進的戰鬥機,如殲10、殲11、飛豹等機型。而在殲-14上裝備的是更加先進的型號,可以在電腦預定的飛行戰術動作中,自動完成各種高難訓練科目,並且大大減少了飛行員的工作強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