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羅斯曝光:中國軍用衛星“真正技術水平”!

(2009-09-04 23:06:16) 下一個
俄羅斯曝光:中國軍用衛星“真正技術水平”!


前言“1970年4月24日,中國從酒泉雙城子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一1”號運載火箭將自行研製的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1”號成功送人太空,使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一1”號重量為173公斤,比前4個國家的第1顆衛星都重。此後中國幾個係列的通信衛星都以“東方紅”命名。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幾十顆國產通信、導航、氣象、觀測和偵察衛星,並成功完成兩次載人航天飛行,在航天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預計到2010年前,中國各類在軌衛星總數將超過100顆,而2010—2020年將可能再發射100顆。


  通信與導航衛星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將兩顆“東方紅一2”號軍民兩用通信衛星送入地球靜止軌道。其中第l顆於1984年4月8日發射上天(此前1984年1月29日發射失敗),軌道傾角為125度;第2顆於1986年2月1日發射成功,軌道傾角為103度。“東方紅一2”號的性能與西方上世紀60年代的同類商用衛星(如“國際通信衛星一3”)相當,但前者重量更大,為433公斤。兩顆“東方紅一2”號衛星在軌一直工作到1990—1991年。


  國產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


  “東方紅一2”號衛星完成使命前,中國又分別於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和1990年2月413先後發射了3顆更先進的“東方紅一2a”軍用通信衛星(即“中星一1”、“中星一2”和“中星一3”)。這3顆衛星的軌道傾角分別為87.5度、110.5度和98度。1991年12月28日發射了第4顆“東方紅一2a”衛星,但不幸丟失。90年代前半期,“東方紅一2a”係列衛星的工作壽命耗盡後,被“東方紅一3”號衛星和從西方進口的衛星所取代。“東方紅一2”和“東方紅一2a”衛星都是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一3”運載火箭發射上天的。


  “東方紅一3”號通信衛星是中國與德國dasa公司(今戴姆勒一奔馳航空航天股份公司)聯合研製的,屬中國第2代通信衛星,它的體積和重量都比“東方紅一2”號大得多,采用3軸穩定係統,結構類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astpospace一5000”衛星。所有“東方紅一3”號係列衛星均使用“長征一3a”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上天。1994年2月8日。“長征一3a”火箭首先將1顆被命名為“誇父一1”號的模擬星送入地球靜止軌道,搭載同一枚火箭上天的還有1顆小型試驗衛星,這也是“長征一3a”火箭的第1次試驗發射。1994年11月30日,中國人試圖將第1顆“東方紅一3”號衛星(“中星一5”)送人近地空間,但由於dasa公司所研製的軌道發生故障,衛星沒有進入預定的地球靜止軌道。1997年5月12日,第2顆“東方紅一3”號衛星(“中星一6”)被送入預定軌道。1994年,北京宣布打算21世紀頭10年在地球靜止軌道部署“東方紅一4”號新型中繼通信衛星,估計該星能夠同時傳遞數百份關於敵方地麵分隊的情報。


  2000年10月3013和12月20日,中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一3a”運載火箭先後將“北鬥一1a”和“北鬥一1b”導航衛星送入太空,從在地球靜止軌道建立了自己的東亞導航與活動目標定位係統的空間梯隊。這一梯隊目前由4顆“北鬥一1”號衛星組成,其中兩顆在役,兩顆為後備役。中國要實現全球定位與導航,還需要向大傾角軌道再發射數顆同型衛星。


  2000年1月26日,中國人用“長征一3a”運載火箭從西昌發射了“烽火一l”號通信衛星(“中星一22”),這是中國軍隊第1顆集指揮、控製、通信、偵察功能於一體的軍用通信衛星。西方軍事專家認為,該星的部署使中國軍隊的指揮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


  氣象衛星


  “風雲”係列衛星是中國的氣象衛星,其太陽同步軌道高度約為900公裏,傾角為99度,使用“長征一4a”和“長征.4b”運載火箭從山西五寨發射場發射。頭兩顆——“風雲-1a”和“風雲一lb”分別於1988年9月6日和1990年9月3日用“長征一4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用於試驗將要安裝在正式運行衛星上的設備和係統。兩星在軌時間分別為38天和1年多。正式運行的“風雲一1c”號衛星則於1999年5月10日由“長征一4b”運載火箭送人軌道,其實際工作時間比設計壽命多好幾個月。2002年5月15日,中國發射了第4顆“風雲”係列衛星“風雲一ld”,用於取代“風雲一1c”。“風雲”係列衛星所攜主要設備是射線探測儀和高分辨率圖像轉發係統,前者能在可見光、近紅外和紅外波段範圍內工作。預計2()07年中國將發射“風雲一3”號新型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


  1980年,中國開始研製“風雲~2”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該衛星類似美國休斯公司為日本研製的gsm一2衛星。第1顆“風雲一2”係列衛星即“風雲一2a”原定於1994年4月發射,但“長征一3”運載火箭第:級的爆炸事故影響了衛星的發射。事故造成火箭報廢,2名工作人員死亡和20多人受傷,惟一值得慶幸的是衛星當時尚未一l箭。1997年6月10日,“風雲一2a”衛星終於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上天,但由於天線故障,該~t1998年4月8日停止轉發氣象圖像。該係列第2顆衛星“風雲一2b”於2000年6月25日使用“長征一3”運載火箭從西昌發射入軌。“風雲一2”號係列衛星可獲取晝間普通雲圖和夜間數字紅外雲圖,並對海洋進行水文研究。目前中國正在研製“風雲一4”號係列新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照相偵察衛星


  1966年,中國開始研製主要用於掃描照相偵察的返回式衛星。第1顆照相偵察衛星fsw一0於1974年11月5日從酒泉雙城子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一2a”運載火箭進行了發射,但未成功。


  1975年11月26日,第2顆fsw一0衛星被送人近地軌道。10天後,該星完成任務返回地麵。雖然其回收艙由於材料質量欠佳而受損,但艙內照相設備和膠卷完好無損,因此這次飛行是完全成功的。1976-1987年,中國從酒泉使用“長征一2c”運載火箭共發射了9顆fsw一0係列衛星,這些衛星攜帶了包括地麵遙感儀器、偵察相機在內的各類設備,其中1987年8月5日發射的9號星用於重力和生物研究。fsw一0係列衛星作為照相偵察衛星,性能還比較有限,主要原因:一是它隻能攜帶1個裝膠卷的返回密封艙;二是它在軌道上的運行周期較短,且不具備變軌機動能力(隻裝備了製動火箭發動機),隻能按預定計劃進行掃描式照相偵察。


  第2代返回式衛星是fsw一1光學與光電照相偵察衛星,它比fsw-o更大更重,光學照相分辨率為10-15米,光電照相分辨率為50米。後者可近實時地向地麵接收站傳遞圖像。此外,它能確定不適於照相的區域(如雲層覆蓋區),從而避免膠卷的無謂消耗。根據公開資料獲悉,fsw一1係列衛星軌道遠地點的平均高度降至310公裏,在對地球表麵進行掃描時,其在赤道上空的航線間隔比fsw一0衛星更小(fsw-1為2.9-3.5度,fsw一0為4~5度),這樣,可對同一地區進行多次掃描,從而提高了其對地球表麵的照相能力。但同時,fsw一1也存在嚴重不足,即還不具備變軌機動能力(同時代的蘇、美偵察衛星則具備),因而無法根據需要隨時改變偵察目標。


  1987~1993年,中國使用“長征-2c”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共發射t5顆fsw一1係列衛星,除1989年外,每年發射一次,發射月份通常為8~10月。其中4號星於1992年lo月6日與瑞典“弗瑞亞”研究衛星共同發射入軌。而1993年10月8日發射的5號星攜帶了微重力研究儀器和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而製造的鑲有鑽石的毛澤東浮雕像。但不幸的是,該星在返回時由於星載係統故障在穿過稠密大氣層時燒毀。fsw一2屬於第3代返回式衛星。其在軌1-作時間增加到16天,並能進行有限地變軌機動,估計其照相分辨率為1米。此外,fsw一2有效載荷也有增加,但目前尚無有關其所攜設備的的詳細清單。所有fsw一2衛星均使用“長征一2d”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首顆於1992年8月9日發射,第2顆於1994年7月3日發射,第3顆於1996年10月20日發射。


  電子偵察衛星


  1973年9月~1976年11月,中國用“風暴一1”運載火箭從酒泉雙城子衛星發射中心將3顆“技術實驗衛星”送入太空(此前的3次發射失敗)。其中,1976年8月30日將1顆“技術實驗衛星”送人遠地點為2100公裏、近地點為190公裏的橢圓軌道。西方專家根據其參數推斷,“技術實驗衛星”是電子偵察衛星。在此前的2次發射中(1975年7月26日和同年12月16日),“技術實驗衛星”被送入遠地點隻有約400/公裏的軌道上。按中國官方的說法,“實踐”係列衛星是科學實驗衛星,其前3顆——“實踐一2”、“實踐一2a”和“實踐一2b”於1981年9月20日由1枚“風暴一1”運載火箭送入傾角為59.4度、遠地點為1600公裏、近地點為235公裏的軌道。雖然中國官方稱星上載有電離層研究設備,但國外專家推測這可能是1顆電子偵察衛星。值得一提的是,“風暴一1”是迄今為止中國惟一能同時將3顆衛星送入太空的載運火箭。該係列第4顆衛星為“實踐一4”號,於1994年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一3a”送入地球靜止軌道,軌道傾角為28.6度,遠地點為36092公裏,近地點為212公裏。星上似載有宇宙射線研究設備。1999年5月10日,1枚“長征一4b”運載火箭從山西五寨將“實踐一5”號衛星送入近地空間。該衛星載有宇宙粒子記錄設備和高速信息轉發試驗設備,因此其軍事用途毋庸置疑。“實踐一5”號是中國第1顆在研製過程中使用了cast968小衛星公用平台的衛星。


  應該指出的是,1990年9月3日,中國還發射了兩顆“大氣一1”號衛星。北京稱這兩顆衛星主要用於進行大氣層研究,但西方觀察家推測其具備電子偵察能力。


  海洋監視和遙感衛星


  “海洋一1”號衛星是中國第1顆專業海洋監視衛星,主要用於對黃海、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進行監視。星上載有照相和光電設備。中國官方稱該衛星主要用於水麵光學特性、浮遊植物聚集、水上空氣環境狀況的研究,並對淺水區、冰層、汙染海域進行監測。據推測,該星收集的信息也可用於軍事目的。該係統第1顆衛星——“海洋一1a”於2002年5月15日從山西五寨由“長征一4b”運載火箭發射上天,其改進型為“海洋一1b”。


  從1986年起,中國與巴西聯合研製了第1顆自然資源調查衛星——zy一1(“中國資源一1”,國際上稱為cbers,即中,巴地球衛星),其中中國出資70%。1999年10月14日,在山西五寨使用“長征一4b”運載火箭將1450公斤的zy一1號衛星送入傾角為98.504度的太陽同步軌道。該星裝有光電設備,可用於進行農業及林業調查、生態監視、自然災害監控等,它可獲得寬幅為120公裏的地域圖像,分辨率為20米。據推測,該衛星所收集的信息可用於軍事目的。2000年3月,zy一1號衛星開始向地麵傳遞信息,此後在軌工作時間超過3年(設計壽命為2年)。


  此後,中國人研製了zy一2係列衛星(中國內部稱之為“尖兵一3”),並於2000年9月1日和2002年10月27日在山西五寨用“長征一4b”送入太空,這是中國研製的最重的衛星,軌道參數:遠地點500公裏,近地點484公裏,傾角94.41度。雖然中國政府宣稱,zy一2號衛星用於和平目的的地麵監控和空間研究,但消息靈通人士從西方情報部門獲悉,這是攜帶光電設備的高分辨率照相偵察衛星,專門用於為瞄準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提供數據和對台灣的軍事動向進行跟蹤。據推測,zy一2具有變軌機動能力,但中國科學家對外界的懷疑予以了否認,稱zy一2衛星上的相機分辨率為60—100米,因此不能用於軍事目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