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17蒲那(Poona)騎兵團的坦克王牌,Hanut Singh少校和他的錫克教部下在Kooshab地區與該團主戰裝備——“百夫長”坦克的合影,該團曾參與過第二印巴戰爭並得到過嘉獎,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的Basantar戰役中擊毀巴軍坦克66輛。(資料圖)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美國為遏製印度的侵略行動,曾勸說中國出兵印度,幫助巴基斯坦。美國政府的解密檔案揭示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
基辛格“誤傳”消息埋伏筆
自1947年獨立後,印巴圍繞領土問題曾先後兩次開戰,巴基斯坦被分為西巴、東巴兩部分,中間隔著印度。1971年初,東巴政治動蕩,要求自治。3月,印度內閣、議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7月,印度製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戰爭陰雲籠罩南亞。
當時,蘇聯支持印度,美國則實行“重巴輕印”的政策。從個人感情來說,美國總統尼克鬆和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都討厭對方。1967年,尼克鬆以非官方身份訪問印度時,受到甘地夫人的怠慢。尼克鬆把甘地夫人看成是一個狡猾的“刁婦”,而甘地夫人認為自己“除了尼克鬆,可以和任何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所以,美國非常不希望印巴兵戎相見,因為巴基斯坦軍事上無法與印度相抗。
1971年7月9日,依靠巴基斯坦的幫助,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訪華。7月11日,基辛格返回伊斯蘭堡,同巴總統葉海亞·汗交流訪華內容,主動談及南亞次大陸的局勢。基辛格轉述說,中國領導人表示,如果印度采取任何針對巴基斯坦的武裝行動,中國將不惜動用武力進行幹預。
實際上,基辛格這番話是對中國立場的誤傳。因為在1971年7月14日,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張彤向巴方遞交了一封周恩來總理的信,信中寫道:“周恩來總理向基辛格博士表明,如果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國將支援巴基斯坦,決不會袖手旁觀。希望美國能發揮影響,阻止印度的侵略行為。如果印度悍然發動侵略,必將自食其果。”中國雖答應在印巴戰爭中支援巴基斯坦,但並未說明支援的形式。而基辛格不可能不理解周恩來談話的意思,他之所以選擇“誤解”中方的立場,根本原因還在於,希望通過中方的強硬立場阻止印度發動戰爭。
7月16日,尼克鬆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上他問基辛格中國將對印巴戰爭采取什麽態度,基辛格明確回答,中國將介入戰爭。隨後,基辛格多次警告印度,“如果爆發印巴戰爭,中國介入,印度將不能指望像1962年那樣獲得美國的幫助來對抗中國”。
孟加拉人正在處死親巴基斯坦的民兵。由於巴基斯坦在民族政策和文化融合方麵給予孟加拉人不公平的待遇,致使孟加拉在70年代初期的離心現象達到了頂峰。孟加拉地區給巴基斯坦貢獻了該地80%農產品收入,卻隻獲得20%的收入;整個巴基斯坦有65%的人口說孟加拉語,但是巴基斯坦卻將烏爾都語當做唯一官方語言,這招致了東巴地區的強烈不滿並要求自治。隨著自治要求被伊斯蘭堡的否決,東巴內部民族力量決定聯合印度,推翻當局,建立獨立國家。(資料圖)
蘇聯撐腰,印度要消滅巴軍主力
美國的警告沒有奏效。1971年8月,印度與蘇聯簽訂了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和平友好條約”,蘇聯開始向印度派遣軍事技術人員,運送武器裝備,並保證如果中國出兵幹涉,蘇聯將在中蘇邊境采取牽製中國的行動。有了蘇聯撐腰,印度於11月21日悍然挑起對東巴的戰爭,12月3日戰火擴大到西巴。
12月6日,甘地夫人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印軍的作戰目標有三:解放“孟加拉”;占領巴控克什米爾部分地區;消滅巴基斯坦軍隊主力,使其永遠不對印度構成威脅。這一絕密情報為美國獲得。由於尼克鬆和基辛格視印度為蘇聯在南亞的代理人,擔心印度的成功會導致蘇聯在南亞影響力的擴大,所以,為了遏製印度,美國采取了種種措施。美國先是宣布停止對印度的各種援助,包括8700萬美元的貸款、31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7200萬美元的食物援助;繼而在軍事上對印度進行威懾:美國“企業號”航母和7艘驅逐艦組成第74號特遣編隊,開赴孟加拉灣。美國還鼓勵其他伊斯蘭國家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同時,美國警告蘇聯不要支持印度玩火。
與此同時,美國決定正式尋求中國的支持。尼克鬆認為,隻要中國行動,印度將被嚇退,他把中國視為一張決定性的好牌。尼克鬆說,目前美國的政策應該是阻止印度進攻西巴基斯坦,但“沒有中國的合作與支持,美國什麽也做不了”。
婉言請求中國出兵
1971年12月10日,基辛格在紐約中情局的一棟公寓裏秘密會見中國駐聯合國大使黃華。基辛格向黃華透露,美軍軍艦正開往印度洋,他還在地圖上標明了蘇聯軍艦的位置,說蘇艦都“小得多”,無法與美國相比。基辛格告訴黃華,美國的衛星已經收集到蘇聯在中蘇邊界情況的資料,如果中方願意,美國願通過各種途徑向中方提供這種情報。基辛格開玩笑地說,我知道你們派了一個王牌間諜來這,但王牌間諜也搜集不到這些信息;以後他不用來了,我都會告訴你的。基辛格繼續介紹了印巴戰爭的形勢:東巴軍隊遭到重創,而西巴的軍隊也可能因缺油而無法作戰。基辛格說:“總統想讓你們知道,當然,在這種形勢下,這得由中國決定自己的行動,但是如果中國認為印度次大陸的局勢對它的安全是一種威脅,如果要采取行動保衛其安全,美國將反對其他國家幹預中國的事。”
黃華對美國隻想保留西巴而對東巴置之不理表示不滿,批評華盛頓方麵態度“軟弱”,而中國則準備迎接來自“四麵八方”的襲擊,“準備再次運用小米加步槍的遊擊戰”。不過,黃華並未理會基辛格要求中國出兵的暗示,隻是表示將把這些話電告國內請示。但基辛格卻由此認為中方態度十分強硬,感受到了中國人的“革命熱情”。他向尼克鬆匯報說,“我十分肯定,中國會做出一些行動,並且我們很快就可以看到。”
1971年的巴基斯坦(資料圖)
中國慎重對待出兵問題
1971年12月12日上午,正在白宮開會的尼克鬆等人突然收到信息,說黃華要緊急會見美國政府要員。基辛格回憶說,“這是從來沒有的事”,隻有特別緊急的狀況中國才會主動傳信,他激動地說,“毫無疑問,他們要行動了”。當天下午,黑格(基辛格的副手)麵見黃華。黃華告訴黑格,中國不準備采取軍事行動,同意美國將停火與撤軍分開考慮的策略。中方的回複讓美方感到意外,基辛格大失所望。
當時,中國自身麵臨著文革的國內動亂局麵和蘇聯在中國邊境重兵威脅所造成的困難,所以在對外用兵上慎之又慎。中國公開表態堅決支持巴基斯坦維護國家統一的行動,還在5月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2000萬美元的追加貸款,但婉拒了巴方直接軍事援助的請求(巴總理布托在11月帶領一個軍事代表團訪華)。中國的底線是,如果印度真想顛覆西巴葉海亞·汗政府,中國將對印度采取炮擊行動,並視情況決定是否派出部隊。
但為了威懾印度,中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進行一些軍事和後勤準備,包括命令駐西藏的部隊進入緊急狀態,向西藏地方傳送天氣數據,在12月11日向葉海亞·汗總統保證將在72小時內向邊界調動軍隊。12月16日,中國向印度發去照會,譴責印度12月10日派遣了7名士兵越過中錫邊界測量中國領土,譴責這一行動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
由於麵臨世界輿論的強大壓力,蘇聯也警告說,中國有可能借道錫金進攻印度,印度在東巴取得決定性勝利後於12月16日宣布在西巴單方麵停火,巴基斯坦也於次日接受停火建議。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