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JuHua の Blog (部落)

心有靈犀不言而喻人間事 肚大能容海騰雲沉天下物
個人資料
正文

【春秋風雲 天安門城樓上的 幾版 毛主席 畫像 攝製與繪畫】

(2009-12-13 02:45:35) 下一個
  





春秋風雲 天安門城樓上的 幾版 毛主席 畫像



北京1949-7-7 朱德 毛澤東 畫像

據報道,這天,北平的天氣不好,下起了雨。
約20萬各界群眾冒雨趕到天安門前,參加“紀念抗日戰爭12周年”大會。

當天的天安門城樓被認真地打扮了一番,上麵懸掛了7盞大紅宮燈,
還插上了20麵紅旗。在城樓中央懸掛了兩幅領袖畫像,一幅是毛澤東畫像,再一幅是朱德畫像。

紀念活動持續了一天,當天下午,還鳴49響禮炮以紀念“七七”抗戰,隨後又演奏《義勇軍進行曲》。

這天,不僅在天安門城樓上出現了毛澤東畫像,毛澤東本人也是第一次登上天安門城樓。

更有曆史意義的是,毛澤東出現後,全場連續不斷喊出了 —— “毛主席萬歲!”

1949年 開國大典 天安門城樓上的 第一版幅 毛主席 畫像
(鄭景康 原攝)

 


(第一版 畫像 周令釗 繪)


天安門城樓大殿的東山牆下搭起了一座6米多高的杉木架子。北平國立藝專實用美術係教師周令釗帶領他的學生、助手陳若菊等,正站在高架子上繪製毛主席巨幅畫像:毛澤東頭戴八角帽,臉部稍側,目光仰視,微帶笑容,顯露出高瞻遠矚的偉人氣質。原照片是新聞攝影局的鄭景康1945年6月在延安時拍攝的。照片上毛主席身穿的粗呢子製服還是在延安大生產後王震的359旅戰士為毛主席製作的。這是當時在解放區最流行的一張領袖像,而且是經毛澤東本人親自選定同意的。

  北平解放後,30歲的周令釗畫領袖像頗有名氣。六國飯店(今華風賓館)國共和平談判會場、北京飯店會議室等處懸掛的毛主席油畫像都是他的傑作。及至新中國成立在即,北平市有關領導就推薦周令釗來承擔為開國大典繪製毛主席畫像的任務。

  這一光榮的任務隨之成就了一樁美好的姻緣。也算是托了領袖的福氣,周令釗和他的助手陳若菊不久結成了恩愛夫妻。

  麵前這巨大的畫框是由北平市美術工作室的同誌設計的,他們根據天安門的整體格局,經過在門洞上方實際丈量,最後才確定高6.4米、寬5米的尺寸。周令釗一手拿著畫筆,一手扶著梯子爬上爬下,把方寸小照放大在足有兩層樓高的畫框上。助手陳若菊和負責古建油漆的師傅在一旁協助他打底、調顏色。十來天裏他們沒有離開過天安門一步,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周令釗根據照片摹本把毛主席的衣領畫為稍微敞口的式樣,並根據領導的要求,模仿毛主席的書體在畫像底下寫了8個字:“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

  這天,聶榮臻將軍來到城樓下麵,他端詳著毛主席畫像,從一個職業革命家的角度提出了意見。他說,主席畫像的領子還是要把風紀扣係上。熟悉聶榮臻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在戰爭年代,聶榮臻也十分注意軍容風紀。周令釗對聶將軍的指示心領神會,立即抓緊時間改畫了主席的衣領。經過連續夜以繼日地“趕”畫,大典前夕,毛主席畫像繪製完成了。這在當時該屬中國最大的一幅領袖畫像了。





1950 10 1 第二版幅 毛澤東畫像 (陳正青攝)





第二幅:1950年5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掛像(僅掛了一天)

據報道,1950年5月1日,首都各界20萬人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勞動節遊行大會

請注意: 門樓西側的標語 極為罕見:

亞洲人民聯合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幹涉亞洲事務


資料說,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城牆上的橫幅標語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 “中央人民政府萬歲”。

“中央人民政府萬歲”隻保留了一年時間就作了修改,
在1950年第一次國慶時改成了“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 “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這兩條門樓兩側的標語自1950年10月1日起 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幅 1950年10月1日至1952年10月1日



毛澤東選集封內照片
(陳石林 修)


1959年國慶節 起掛的 第四幅 毛主席畫像
(孟慶彪 侯波 攝)





第五版幅毛主席畫像 -- 1963年10月1~67年5月1日
(鄭景康 攝 陳石林 修; 毛澤東女兒李訥常稱讚說: 太像了! 老人家很喜歡,是他親自圈定的。)







鄭景康 陳石林 1964年 底件 九宮格上的 毛澤東正麵標準像






簽名,原始照片
作者簡介:鄭景康(1904-1978),生於廣東香山,解放後先後擔任新聞攝影局研究室主任,新華社記者、研究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常務理。
陳石林(b.1929),生於江蘇省揚州市。中國攝影家協會高級工程師。曾被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現為中國老攝影記者聯誼會常務副會長。


毛主席追悼會期間的黑白照



第六版幅 2002年10月1日至今 葛小光繪製的毛主席像



民國時期 蔣中正的掛像


毛澤東標準像攝製與繪製

天安門城樓上的幾幅毛主席像都是誰畫的?



第一畫像人是周令釗。 當時他在國立藝專(解放後與華北大學藝術係合並,改為中央術學院)任實用術係講師。畫開國大典天安門上懸掛的毛主席像的任務之所以交給周令釗,是因為早在1949年4月20日在北平六國飯店舉行的國共和談中,周令釗畫的一幅毛主席戴八角帽的油畫就懸掛在會議室內,得到了中央領導的一致評。 在畫像即將完成的一天,一向以嚴謹的軍容風紀著稱的大典籌委會副主任聶榮臻元帥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隔著老遠,聶帥就發出了讚歎:“蠻像的,可以!”走到近處,聶帥發覺主席畫像的衣領是開著的,他叮囑周令釗要把主席的風紀扣扣,周令釗立即動手修改,扣了主席的衣領。9月30日夜晚,畫像提前掛在城樓正中央。這天晚上,周恩來總理來到天安門審查,一眼就發現了問題:畫下沿有一行毛澤東的手體字“為人民服務”。周恩來總理著了急:“毛主席怎麽會那麽不謙虛呢?在掛像下麵寫自己的名字?”一時間,在場的人們忙搭腳手架,開聚光燈,畫家揮動刷子抹掉了白邊黑字,塗成中山裝的顏色,又加上了一隻扣子,看上去天衣無縫了。   


第二畫像人張振仕。1960年和張振仕先生合作畫毛主席像的張孝友先生在《人民畫報》上撰文,說在開國大典之前,1949年五一節遊行時天安門城樓上就已經懸掛過毛主席像,這張畫像的作者就是張振仕先生。(又說: 第二畫像人是 辛莽。1950年,北京市人民美術工作室的辛莽同誌應胡喬木邀請來到中南海,接受畫毛主席巨幅畫像的任務。曾是延安魯藝的美術教員的辛莽,挑選了一張毛主席免冠、雙眼略向上看的半側畫像。由於當時畫巨幅人物肖像缺乏經驗,辛莽便找來從解放區來的左輝、張鬆鶴等人協助。畫像時,左輝、張鬆鶴等人站在腳手架上繪畫,辛莽則站在遠一點的地方指揮。最初畫出的一幅,提出了意見:“毛主席有一隻耳朵不好看,而且眼睛向上,好似‘目無群眾’”。幾位專家聽到這些意見後,又選擇了主席一張基本正麵、雙眼平視前方的照片。)   一年過後,年輕的共和國迎來了首屆國慶典禮,中央決定天安門城樓的大紅燈籠重新製作,國徽也第一次高高地懸掛。共和國成立了,不能再用戰爭年代的照片了,毛主席畫像也要脫下戎裝,以新的形象展現在人民麵前了。這時中央有關領導從全國術院校召集了30多人進京畫馬、恩、列、斯、毛、劉、周等領袖像。在肖像展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著名肖像畫家、教授張振仕先生憑借實力,順利通過了中宣部、文化部、出版總署的審查。從那時起張振仕和學生張孝友、金石擔任了11年主席像的繪製工作。張老畫的主席像從1950年一直沿用到60年代中期,這段時期天安門城樓共掛過張先生畫的兩個版本的主席像。   


第四畫像人是王國棟。時光飛逝,繪製主席像的任務又落在了王國棟老人身上。從1964年接受主席像繪製任務開始,王國棟老人一畫就是12年。老人回憶起“文革”前兩張主席像的故事,不禁感慨萬千。老人畫的第四幅主席像是根據新華社提供的標準像創作的,也是中央政治局通過的,由於攝影家取景的角度和位置,主席隻露出一個耳朵。畫像在天安門城樓掛出後,在那領袖崇拜的歲月裏,有人說主席不能隻有一個耳朵,那樣容易偏聽偏信,於是隻好又用另外一張露出兩個耳朵的主席照片。20世紀50年代初,一幅毛主席仰臉免冠畫像掛出後,就有人說毛主席仰著個臉,顯得有些目無群眾的樣子,畫家隻好接受了。   


第五畫像人是葛小光。 2002年 “十·一”,一幅新的毛主席畫像掛在天安門城樓上,這幅畫像6米多高,5米多寬,重達1噸。它的作者就是葛小光先生。24歲就獨立繪製主席像的葛小光每次都把這光榮的任務當成自己神聖的職責,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嚴肅認真的態度,滿懷激情地投入創作。如今天安門城樓上的這幅主席像與創作照片上的主席像略有不同,由於上了年歲的原故,照片上的主席像眼角有點下垂,嘴角稍微有點歪,葛小光在創作中改正過來,這也是葛小光與老師王國棟老人共同的認知:不能照片上什麽樣你就畫什麽樣,要根據照片進行調整,要畫出主席的神態,畫出主席充滿智慧和高瞻遠矚的偉大形象,要反映主席的風采和內心世界。

從1949年至今,一共五位畫像人,周令釗,張振仕,辛莽,王國棟,葛小光,
還有攝影師 鄭景康, 陳正青,孟慶彪,侯 波,修版高工陳石林 等

他們都是令我們敬重的人,偉大的畫師,攝影師,藝術家。



【小生 撰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