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講複辟時期(1660年)倫敦的日常生活的書,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飯碗馬桶、脂粉棺材,都有描述,蠻好玩的。
那個時期的史料,很多取材於SAMUEL PEPYS的日記。這個PEPYS是裁縫家庭出身,在衙門當個小職員,出門穿個鮮豔點的布衣都不好意思。因為日子過得瑣碎了,平常打個醬油買根蔥,都要一分一厘記下來。他愛看文明戲,跟女戲子勾勾搭搭,用速記法細細描繪下來,事後可以慢慢回味,還不怕被老婆發現。 慢慢地,日記就寫成了萬寶全書。 PEPYS熱心功名,後來步步高升,買了私家車,穿起綾羅綢緞,國王老遠看見他,都覺得眼熟,會揮手打個招呼啥的。 沒想到,功名利祿全是空,日後他竟然靠的那本流水賬,得以名留青史。
PEPYS和他老婆,是很前衛地自由戀愛結的婚,所以雖然在外麵尋花問柳,在家裏還是怕老婆的。 偶爾調戲燒火丫頭,被老婆撞見了,就得買首飾回來孝敬,然後很不甘心地在日記上記一筆。PEPYS自己小人之心了,看見老婆找了個頗有姿色的教練來學跳舞,就比較來氣,念叨說,家裏這麽多房間,他們為啥要挑個有床的房間練跳舞呢? 於是每次跳舞老師走了,他都要仔細查看床單床罩,確保一切安好。
PEPYS仕途紅火,家裏雇了個小廝裝門麵。那個時候打人不犯法,PEPYS常常打小廝,掃帚拖把雞毛撣子,逮著什麽家夥就用什麽打。 有次順手抓了條醃鱔魚,也權當鞭子使。 相形之下,PEPYS娘子對女仆就和氣多了,常常幫著一起洗衣服。 那年月洗衣服是個大工程,越有錢的人洗衣服次數越少 - 因為替換衣服多,不用常洗。據說某個大戶人家,一年才洗2回衣服。 洗衣用的老法洗衣粉,是草木灰和尿混合的,把衣服在裏麵泡半天,清水過一過,就好了。PEPYS不喜歡家裏洗衣服,因為主仆忙著洗曬,沒空做飯,老爺回家隻能吃冷肉。他倒是很喜歡國王的情婦家裏洗衣服,洗完了曬在王家花園裏,他可以借機偷窺一下美人的襯裙。
瑣碎的人和鄰居一定處不好。PEPYS日記裏有記載鄰居的糞坑滿了,淹到他的地窖,於是跟人吵一架。後來他家的糞坑滿了,淹到鄰居的地窖,他倒不說什麽了。再後來,兩個鄰居家的糞坑同時滿,淹了他的書房,因為這兩個鄰居都比他顯赫,他不敢跟人吵,隻好自認倒黴。
看書不光八卦,還是長知識的。比如TOILE和TOILET是什麽關係? TOILE是法語裏麵“布”的意思(現在人說的TOILE花樣,是TOILE DE JOUY的簡稱),以前的梳妝台前麵圍個小布,叫做TOILETTE。後來不知怎麽地,就和旁邊的馬桶掛上鉤了。
還有MAD HATTER的問題,不是《愛麗絲漫遊仙境》的發明,而是因為以前做帽子的皮毛,是要用水銀鞘的,做帽子的人常常水銀中毒,所以瘋了。那個時候水銀還常用來治梅毒,治了比不治更可怕。鉛中毒也很常見,喝水的PEWTER家夥、女人擦的粉,都是含鉛很高的。看看這些,常常會疑心現在的日常生活裏,也有什麽很危險很荼毒的東西,我們熟視無睹、視死如歸,讓300年後的人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