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振先:當年我不遜於劉翔 希望我的紀錄早被破
一個已經沉睡了20多年的紀錄,一位田徑界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25年前,鄒振先在羅馬世界杯田徑賽上一跳驚人,創造了17.34米的亞洲和全國紀錄,然而20多年來,他保持的這項全國紀錄居然在中國田徑界無人能夠撼動。第八屆鄒振先三級跳遠紀錄挑戰賽將於2007年6月在濟南舉行,“希望這個紀錄能在濟南打破,我已經等得太久了。”鄒振先這樣告訴記者。
秋天的濟南已經有了些涼意,51歲的鄒振先依然一身短打扮。
方正的國字臉,須發濃重,言談之間,當年賽場上睥睨群雄的豪氣,竟絲毫不減。
當年也是“紅人”
對於年輕一代來說,鄒振先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鄒振先可謂譽滿神州,其聲勢甚至不遜於今天的劉翔。“當年咱也是‘紅人’。”鄒振先笑著說。
“我酷愛三級跳遠,第一次接觸,我就陷入其中的樂趣之中。”回憶起當年的情形,鄒振先記憶猶新。還在自己18歲的時候,鄒振先代表學校參加大連市的比賽,因為出眾的身體素質被招入省田徑隊。由於沒有專業訓練基礎,當時很多人並不看好他。
然而,這個健壯的小夥子很快讓大家吃了一驚。1975年第三屆全國運動會,他獲得了跳遠亞軍和三級跳遠季軍;1976年他入選國家田徑集訓隊,當年10月便以16.60米刷新了男子三級跳遠全國紀錄;1978年在中、日田徑對抗賽中,以16.90米獲金牌並創亞洲三級跳遠紀錄;1979年亞運會上以17.02米獲冠軍並創亞洲紀錄,成為亞洲第一個突破“17米大關”的選手;1981年是鄒振先運動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年。他先是在亞洲田徑錦標賽以17.05米的成績奪得冠軍,接著在第12屆大學生運動會上以17.32米獲金牌,並打破大會紀錄和亞洲紀錄。9月份在世界杯田徑賽上,又以17.34米的成績再破當時的亞洲紀錄,被國外新聞界譽為“亞洲飛人”。1982年他以16.80米的成績獲第9屆亞運會男子三級跳遠金牌。1984年他代表中國參加第23屆奧運會,以16.85米獲得第4名。
除了這些炫目的成績,鄒振先獨樹一幟的跳遠姿勢也為人津津樂道。跳躍中充分保持跳躍的速度,同時采用高跳型技術的雙臂擺動,當時的國際田聯主席保倫稱之為“鄒式跳法”。如今瑞典名將奧爾森的技術就是脫胎於此。
埋頭追求事業
“在日本比賽後,有人請我去做電影演員,我一口回絕了。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永遠不能忘。”說著說著,老鄒突然嚴肅起來:“當時我們體育界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信條,到現在我都記在心裏。”
鄒振先說,他們這一代運動員,集體榮譽感特別強。他自己便是一個將國家榮譽看得無比重要的人。“說句實話,我當時根本不把國內比賽當回事,一心想著打敗外國選手”。正因為如此,鄒振先越到國際大賽,狀態就越好。
這分自信來自於他的細心。鄒振先說,當年訓練的條件非常艱苦,使用的大部分是前蘇聯的訓練方法。越是艱難,越激發了鄒振先的求知欲。“我們不像現在,有這麽多的音像資料可以研究,很多時候隻能聽教練講講,自己回來悟。”鄒振先說,記得有一次教練給了他一張外國運動員起跳的照片,令他如獲至寶。回宿舍後才發現,這位運動員是右腳起跳的,與自己恰恰相反。眼看這個來之不易的資料成了廢紙,鄒振先非常沮喪。到了晚上,他在燈下看照片,突然間靈機一動,把照片反過來看,雖然模糊了一些,卻從中找出了不少值得借鑒的經驗。
正是憑著這種過人的鑽勁,鄒振先在國家隊恩師田兆鍾的指導下,成績節節攀升,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鄒振先說,自己做隊員的時候,從來沒有什麽興奮劑之類的概念,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如何鑽研訓練上,創造的成績個個貨真價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鄒的訓練量不小,傷病卻很少。對此他說:“一方麵我非常注意柔韌性的練習,另一方麵,我非常自律。”鄒振先年輕時,對於自己競技狀態的保養,到了極為苛刻的地步,不抽煙不喝酒,甚至茶葉也不喝。受得最重的傷,竟然是“不務正業”,在訓練之餘玩足球扭傷了腳。
“我永遠堅持我的觀點,唯有如此,田徑的前途才是光明的。”(李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