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房子對於生活的價值有多大

(2008-04-17 10:53:00) 下一個




“羅傑,你有房麽?你以前說的話還算數麽?你贏了!我男朋友輸給你了!我可以嫁給你啦!”這是影片《蝸牛也是牛》中的女主角馮川在大雨中的一連串台詞。因為母親的偏見——“兩人要結婚就一定要有套房子”,馮川和清貧的男友丁偉背負如此的壓力,買了房,從此便不敢娛樂、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唯恐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像蝸牛一樣過著爬行般的生活。最終,在巨大的生活壓力麵前,兩個人長久積蓄的壓抑終於爆發,馮川有了嫁給有錢人的衝動。雖然影片的結局仍是完美的,馮川回到丁偉身邊,兩個相愛的人繼續他們的蝸牛生活。不過,筆者仍不免感到酸楚,如果這是現實的生活,隨著生活的繼續,隨著房子帶來的壓力,兩個人的將來會不會還有波折出現,二人的最終命運又將如何?

  影片的劇情可以假設,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都避免不了麵對房子的問題。芝加哥商學院教授奚愷元通過調研便發現,與人們幸福度最為相關的因素便是是否擁有自己的房產。人對房產的占有的幾乎源於一種天性,要麽怎麽會有 “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則家代昌吉”的說法。有人說,房子是家的象征,人需要房子遮風擋雨,放置身體和情感,沒有房子的人,就像是浮萍,隨波逐流,四處飄蕩。此話,在當下房價瘋長的年代,可能樂了房產商,有沒有房子對於時下的年輕人而言似乎還沒有那麽誇張。不過,房子,對於生活中的主人公而言,確實發生了很多改變。有人因為房子錯過一段愛情;有人因為房子離開一個城市;有人因為房子愛上一種生活;有人因為房子走向富足……

  房子在愛情間做加減法

  “我不敢談戀愛,因為我沒錢,更沒有富裕的家庭。現在的女孩子都太現實!第一句話,‘你有房麽?’第二句話,‘你家裏有錢麽?’第三句話,‘你一個月賺多少錢?’總之最重要想要的答案就是你能不能買房。”剛畢業工作兩年的某媒體記者陳鋒談著自己的看法,“現在沒房子,就不能談愛情!”對此,筆者覺得陳鋒的話雖多少反映了當下的某類現象,不過仍不乏偏激。要不然,這個世界上的已婚族都是“有房族”了,或者隻要談戀愛的男人也都是“有房族”、 “準房族”了。愛情不是交換房子那麽簡單吧!

  主人公:艾窩窩 自由職業

  經曆半年博客寫作生涯,在網上小有名氣,部分博文更被收錄在出版不久的女子博客文集《心靈的燈》中。在享受網絡空間帶來的成就感的同時,生活中的她,房子也成了件繞不過去的問題。

  就像我們本打算結婚,麵對現實的生活,我們總會考慮好未來的方向。買房子已經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從我個人的角度講我們會用自己的50%的錢,來考慮申購房子的問題。如果超過50%我想就是一種不理性的行為,就像是超過自己本身的負荷一樣,直到體力透支。沒有很好的預算我想對於兩個人的將來都是沒有任何保證的。或是將現有的錢10%-20%投入到基金或股票市場,通過幾年的時間,達到5%-20%利益我想還是可期的。這樣幾年後我們可以用這部分錢理智的去進行房產的購買。達到我們預期的生活目標,也許幾年後我們會同時擁有愛情和房子。

  可現時的問題卻不是兩個人所能決定的。由於文化的差異、時間的隔膜以及兩代人不同的生活習慣。房子成了我們和父母兩代人溝通的橋梁和危險的阻隔。雖然我知道母親是愛我們的,當然每個人都會有自私的行為,我不反對這種來自母親的袒護,我想她是有她的道理的。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而包容的。當母親說:“如果你們沒有房子,就休想結婚!”從某種考慮上講,我也考慮過如果先和男朋友的父母居住的話,會產生怎樣的生活問題。生活總是會磕磕絆絆的,我們不要求有多精致,隻是想用自己的方法,用微笑麵對未來的一切。我並不想做拜金女,也不想因為錢的問題和房子做等價的交換。那樣的話就成為了商品買賣,是把愛情賣給房子,還是把房子作為愛情的一部份。

  ——艾窩窩自述

  相信生活中,很多年輕人麵臨婚姻選擇時,都會遇到艾窩窩這樣類似的問題,選擇房子,還是選擇愛情,生活變成了房子與愛情的加減法。於是,我們進入一種誤區,就像《蝸牛也是牛》影片中所講述的故事,似乎主人公的命運改變都是房子造成的,其實生活的主動權完全在你手中,房子僅僅是一個外力,看你怎麽對待,更看你對生活的態度。

  當房價遠超過我們個人的承受能力,何必為它背上重重的殼去爬行呢?再看眼下的房價,從一線城市數據來看,房價/收入的比率已接近20,房價/月租金的比率已接近300,有效需求——即有購買能力的需求,已經遠遠跟不上供給總量。不說王石三四年後再買房的建議是否合理,起碼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即使做“啃老族”交完首付,尚且無力還貸一族來說,抓住當下更為可貴。放下房子這個厚重的殼,輕鬆的去生活,當你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了。

  選擇房子更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買一座房子,安一個家,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客戶為選擇房子而來,更是來選擇一個社交圈和生活方式。”這是房地產商們的廣告語,不過生活中,也的確如此。從帝王修建氣派輝煌的皇宮,貴族鑄造雄偉的城堡,文人雅士渴望的蘭亭小築……便可見一斑。現代社會,人們接觸的理念與思想越來越多樣化,從而使得個體形成的生活態度也日益複雜。房子,作為直接表現生活理念的一種方式,也帶上了自己獨特的個性。

  就像《錢經》上期的那篇“你要怎樣住到城裏”一文中談到的,房子更成為一種生活形態的標誌,住在城裏的和住在郊區的生活狀態自然是不同的。而住在不同的城市當然更是不同,有些人便因為房子,在兩個城市間的生活中奔波著!

  主人公:李先生 某房產公司銷售經理

  現住在北京,結婚一年,寶寶剛出世不久,至今沒有房產,原因還真不是經濟條件那麽簡單!

  “這個樓盤現在已經漲到15000元/平米了,想想2006年剛動工的時候,我就負責這塊的銷售,那時才6000多。”說這話時,李先生頗感遺憾,“不過也沒什麽,那時一切都沒有定下來,感情、事業,還都是未知。”

  對於李先生的發展,在朋友們的眼中頗為驚訝,2005年初,他還沒有工作,在朋友的勸說下,由郊區搬到了城裏,並找到了現在的工作。“雖然都是租房,可搬到城裏後的日子,生活態度發生了改變。那次應該算人生的一次轉變!”盡管起初的薪水隻有1000多元,但經曆一年多的苦幹後,薪水增加了很多。2006年更是踏踏實實的談起了戀愛,一年之後結婚了。“其實,我本來想在老家的縣城買套兩居的房子,20多萬也沒什麽負擔,而且父親的生意日後也需要我打理;不過妻子更願意留在北京,她喜歡這裏的工作和生活。她怕我回去買房,從此就把我們倆的生活都圈守在那個縣城裏。所以,為了給妻子一個交待,2007年下半年,我在北京看好了一套房子,籌集了70多萬,本來就要簽合同了,可後來我覺得自己這麽年輕便把錢都壓在一套房子上,還不如拿這錢幹一番事業,以後條件好了再買房。”李先生談著自己的經曆,“可是,今年有了寶寶後,我覺得還是得有套房子,有個家。不過,我決定還是先在老家縣城買。”

  很多人,大學畢業後,成了“北漂”或是“南漂”族,買了房子似乎就意味著在這座城市裏安了家。而當經濟條件有限時卻非要承受著百萬債務的壓力安了“家”,結果,當我們年老後回憶當初付出的很多的努力,也許我們會發現奮鬥的半生竟然都是為這個“家”填補債務。相對而言,李先生的選擇也許更為明智,從個人的事業發展角度,去選擇房子,在經濟條件尚不能承受大都市的百萬房產時,在家鄉買套精致的房子,既代表了一種責任,又為以後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後盾。當自己有條件時,再實施“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又有什麽不好的呢?當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怎樣的房子,就看你願意選擇怎樣的生活。

  房子是生活中的一種鞭策

  麵對不斷上漲的房價,當我們聽到“深圳、廣州樓市大幅下降”的消息,看到“中國城市房地產實際價格下降確實已經是‘禿子頭上的虱子’”的報道,甚至聽到“美國房價下跌20%”的消息,都驚喜不已,覺得自己離房子又進了一步,真盼望著國內房市也來個大崩盤。不過,冷靜之後,我們會發現,房價大幅下跌到我們能接受的水平還很難。這不,國家發改委每月公布的全國70大城市房價數據,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9%,雖然漲幅比1月低0.4個百分點,出現首次下降,可房價何時能夠大幅下降,依然是個未知數。於是,我們會充滿抱怨,早十五年,還有福利分房一說;晚十五年,過了人口高峰期,房價很可能會落下來,怎麽就偏偏苦了我們這一代?不過,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外界環境的改變,適應當下的環境才有出路。在充分認識自身實力後,量力而行,訂立購房計劃,而且留足餘地,改變的也許不僅僅是當下的生活。

  主人公 褚褚 軟件研發工程師  

  木木 雜誌編輯

  畢業三年,結婚一年,有房、有車,更有貸款,為了房子,工作很忙,活得挺累,有時雖然免不了焦躁,但還是收獲不少!

  “2006年初,買房時,我們倆加起來的存款隻有4萬元,我月薪7K左右,這套房子53萬,等額本金貸款15年,月供3500元左右,首付30%,跟親戚借22萬付首付,手上的存款用來裝修。而我的工資除去月供每月還能勝下兩千多,夠我們的生活費了。所以就毫不猶豫地買下這套房子。”說到買房,褚褚對自己當初的果斷出手頗感自豪,“現在這套房子由原來的7400元/平米漲到了14000元/平米。”談到買房後的生活,“壓力大呀,以前還覺得自己的薪水不錯,買了房之後,發現稍有差錯,我們的生活就會無從著落。所以工作更加努力,也更注重自己的專業學習。慶幸的是,公司有很好的上升平台,升職機會很多,薪水自然增加了不少。”

  “沒買房時,我工作比較隨意,高興就幹,幹著不順心就走人,那時最高記錄一年換了三次工作。買房之後便不同了,雖然褚褚對我沒什麽要求,隻要開心就好,可是如果我還像以前那樣,那麽就相當於把所有的壓力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木木談到買房後的感觸,“房子讓我的責任感更強了,工作上也也比以前進步了很多。”“現在兩個人都不停的忙碌著,他常常晚上10點半到家,休息片刻,接近11點便開始工作,大約淩晨1點或者2點才睡,早上七點起床,又是忙碌的一天。因為工作性質原因,我比他稍稍輕鬆些,不過看著他努力的樣子,我也深深被感染著,除了工作好之外,更努力把家照料好。”

  “今年我們差不多能把20萬外債全部還清了,剩下銀行的債務,明年也就差不多能夠還清。”因為兩個人都來自農村,所以一切都靠兩個人自己打拚,談到房子的債務,褚褚很自信,“有人說貸款買房便成了房奴,不過我覺得我們的這種房奴生活也挺開心的,雖然這兩年苦了些,不過兩個人買房後的生活品質提高了很多,還有就是工作上的成績,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生活的希望!”

  “房奴”的生活是艱難的,不過做“房奴”不一定不幸福。隻是看你在買房和選擇房子時怎麽規劃,還有就是在強大的房貸壓力下,怎樣麵對生活的挑戰。當你覺得自己可以承受現有房價的壓力時,買房也無不可,隻要用於自住,房價的起伏都和你關係不大了。而且在現實中,房地產價格的調整並不是線性的——尤其是在泡沫比較大的時候,往往牛熊轉折的第一年跌幅最大(參見圖:1997年香港地產價格見頂的經驗)。對於切實需要買房的人而言,也許並沒有可能、也不需要等到房價最終觸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