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萍:讀書筆記——成功的七個習慣 |
送交者: 伊萍 2010年07月28日15:33:2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成功 的七個習慣”(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出版於一九八九年,是一本在西方非常暢銷的書,到今天已經賣出一千五百多萬本拷貝。西方市場上自我成長教育的書籍不計其數,但很多作者 大多把注意力放在技巧的提高上,教人如何抄近路,如何急成。這本書的作者Stephen Covey卻認為人們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個人品質(character)上,應該從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principal)上來提高自己;應對人 的技巧可以常變,做人的原則卻永遠不變,普世通用。隻有當你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基礎建立起個人品質,你才有可能取得長遠持久的成功。 Covey 認為,人生走向成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從第一階段的依賴者到第二階段的獨立自主者再到第三階段的與自然與社會相互依存者。每一個人生命的第一個階段都是依 賴者(dependent),孩童時期我們依賴父母,依賴社會(學校);當我們從孩童長大為成人時,我們變得越來越獨立(independent),我們 可以依靠自己來做很多事,我們開始承擔責任;不過人生的成熟並不停留在自我獨立上,人是自然與社會中的一員,當我們學會與自然相互依存,與社會相互依存 (interdependent),我們就進入了成熟的第三階段。依賴者關注的是你,你要照顧我,出了錯要怪你;獨立者關注的是我,我選擇,我負責;相互 依存者關注的是我們,我們相互合作,我們將我們的個人才華個人能力結合起來,做個人不可能做的事。人生的最終成功就是要從依賴走向獨立,再走向與自然與社 會的融洽相處,相互合作,使自然與社會反過來做於人有利的事。 書中列的成功的七個習慣是:第一,主動進取;第二,做事時有遠見,始終將最 終的目標牢記在心;第三,做事有輕重緩急之分,先做最重要的事;第四,建立雙贏式思維方式;第五,先設法理解別人,然後再要求別人理解你;第六,團隊精 神,使一加一大與二;第七,更新自我。第一至第三個習慣致力於塑造自我,第四至第六個習慣致力於贏得公眾關係,第七個習慣則即為塑造自我也為贏得公眾關 係。 第一個習慣:主動進取(Be Proactive) 主動進取者認為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行動決定了自己的一生,自己成 功與否應該由自己來負責。主動進取者遇到困難時,將注意力放在他們能做的事上,他們保持積極的態度,主動進取,把精力用在擴大自己對事物的影響力上,從而 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與主動進取者相對照的是被動反應者,被動反應者總是將眼光盯在那些自己無法掌握無法控製的事情上,習慣於責備別人,責備環境,將自己 的失敗自己的不幸怪罪於別人,怪罪於環境。 第二個習慣:做事時有遠見,始終將最終的目標牢記在心(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第 一個習慣建立了我是成功的創造者的積極態度,第二個習慣就是邁出創造成功的第一步:用想象和良知來樹立目標。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人類之所以是高級 動物,在於人類有想象力(imagination),有自我意識力(self awareness),有良知力(conscience),人類可以想象一個尚不存在卻是人類能力有可能達到的潛在世界,為自己設計一個奮鬥目標,並以這 個目標為指針,邁出創造成功的下一步。 在設計最終目標時,樹立有遠見的正確的目標非常重要,我們要以智慧的力量,要以良知的力量,以充足 的判斷能力,辨別能力和理解能力來審視生活,找到一個正確的生活重心。在樹立目標時,我們還要有精神源泉來引導我們生活的方向,要對自己的長處和潛能有足 夠的認識。世界上的人,每一個人的生活重心可以非常不同,有些人以家庭為生活重心,有些人以工作為重心,另一些人則以錢為重心,還有一些人以朋友為重心, 或以尋求快樂為重心。關鍵是什麽使你覺得人生有意義,使你覺得精神感情有依靠,什麽給你力量去奮鬥。該書作者認為,當我們將生活重心從以具體的事具體的物 為重心轉向以基本原則為重心(principal centered)時,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平衡,更成功,我們就更有可能找到一個平衡家庭,工作,財富,朋友,和快樂的生活目標。 第三個習慣:做事有輕重緩急之分,先做最重要的事(Put First Things First) 當 我們樹立了目標,邁出了創造成功的第一步,第三個習慣是創造成功的第二步,是具體如何來有效地做事。我們在安排做事的秩序時要以事情的重要與否來決定緩 急,而不能讓緩急秩序來決定事情的輕重。要學會做預防性思考,這樣才不致於每次都以救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才能避免低效益的工作方式。 第四個習慣:建立雙贏式思維方式(Think Win/Win) 人 們在與人交往時有五種思維方式(注):雙贏,我贏你輸,我輸你贏,雙輸,和贏。雙贏不難理解,就是我贏,你也贏,是最佳的合作方式;我贏你輸也不難理解, 就是以你輸為代價來達到我贏,很典型的中國式輸贏觀;我輸你贏對有些人來講不可思議,怎麽會有人願意自己輸?但在現實社會中確實有人以我輸你贏的方式來與 人交往,以討好對方,以讓對方接受自己;雙輸也不罕見,就是情願我輸也不讓你贏,戰爭常常就是雙輸的選擇;贏式思維很簡單,我隻在乎我贏,你可以贏,也可 以輸,我不在乎我不管。雙贏式思維是比我贏你輸,我輸你贏,雙輸,或贏更成熟的思維方式,是能夠保證長遠持久成功的基礎。作者認為,隻有有雙贏品質的人才 會去追求雙贏,才有能力去追求雙贏。什麽是雙贏品質?作者說雙贏品質(character)來自三種品德(traits):正直(integrity), 成熟(maturity),和認為有足夠的成功給每一個人(abundant mentality)。 正直的人是有正確價值觀的人,隻有正直的人才懂得什麽是真正的贏,才會被人們給以信任去追求雙贏的結果。 成 熟的人懂得如何掌握勇氣與體諒之間的平衡,就是說即敢於表達自己的感覺和信念,又體諒別人的感覺與思想。很多人思維是單向性的,他們認為一旦善良了,就一 定不能堅定,一旦要堅定,就不能善良。有雙贏品質的人是即善良又堅定,追求雙贏,你不但要善良,體諒對方,更要堅定有勇氣,你不但要理解別人,更要自信。 能達到善良與堅定的平衡,能體諒別人又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就達到了真正的成熟。一個有勇氣但不懂得體諒別人的人,可以是一個堅定的人,但隻能追求我贏 你輸;一個過於體諒別人的人,就可能以我輸你贏來達到與人共處。當你即有勇氣,即敢於表達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目標,又懂得體諒別人,理解別人,我可以 聆聽,我可以理解你為什麽這樣想這樣做(empathize),但我也敢於表達不同意見,隻有掌握了這一平衡,你才會有能力去追求雙贏。 認 為世界上有足夠的成功給每一個人也是有雙贏品質的重要一麵。有些人認為成功的機會是有限的(scarcity mentality),別人成功了就意味著自己的失敗,這些人不願看到別人贏,難以為別人的成功高興。有雙贏品質的人相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你成功並不奪去 我成功的機會,世界上有足夠成功的機會,不需要以別人的輸來換取自己的贏。 隻有有品質的人才能追求雙贏,才能獲得持久的真正的成功,這是為什麽作者認為單靠技巧並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隻有提高個人品質才是達到最終成功的關鍵。贏得公共關係並不等於戰勝其他人,而是在公共關係中與人做更有效的合作,從而使雙方都受益。 第五個習慣:先設法理解別人,然後再要求別人理解你(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首先要學會理解別人,理解對方為什麽這樣想這樣做(empathize),然後才能找到正確有效的溝通方式,反過來讓對方理解你。 第六個習慣:團隊精神,使一加一大於二(Synergize) 我 將Synergize翻譯成團隊精神,但這個團隊不是簡單地將人員加在一起,幾個人做的事隻是每一個人做的事之總和,而是幾個人一起做成的事大於每個人分 別能做的事之和,我將其解釋成使一加一大與二。要達到Synergize,關鍵是要珍惜保留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同時在團隊中建立有效的溝通交流方式,建立 相互信任的合作共事方法,發揮團隊中每個人不同的長處,成員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擴展視角,迸發創造力,取得比簡單相加更高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麽一個 寬容不同的團隊或社會(民主自由)比一個一切大同的團隊或社會(專製統一)要成功的原因。 第七個習慣:更新自我(Sharpen the saw) 要 讓刀一直好使,必須在每使用一段時間後就保養磨練,人也一樣,必須不斷更新才能不斷取得成功。更新自我可以分成四個方麵:精神更新,體能更新,智力更新, 以及感情更新。更新智力,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對我們中國人很直觀,但除了更新知識和技能,更新自己的精神狀態,體力狀態,和感情狀態也非常重要,所以尋找 補充精神源泉,發展業餘愛好,與家人消磨時光,體育鍛煉,享受大自然,旅遊等等,都可以是更新自我的一部分。 注:作者書中列有六種交往思維方式:雙贏,我贏你輸,我輸你贏,雙輸,贏,和雙贏否則不成交,我這裏將雙贏和雙贏否則不成交合並成一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