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生活很艱苦,本來新鮮蔬菜就不多,又沒有冰箱,有時候實在沒有菜下飯,家裏就炒幹葫豆應急。
鐵鍋燒熱,一碗幹葫豆下鍋,炒到葫豆皮有點發焦的時候,一瓢涼水潑下去。“滋”的一聲,鍋裏騰起一片白濛濛的熱氣,葫豆皮立刻被水激得起了皺。蓋上蓋,煮到豆子皮開肉綻,家鄉話叫翻了沙,便可以出鍋瀝幹水了。洗幹淨的鐵鍋重新燒熱,加油,鹽,豆瓣醬,蔥,再下煮熟的葫豆一通爆炒,聞到香氣了便起鍋。
這是小時候家裏沒菜時的應急菜,已經幾十年沒吃過了。現在,農村可能也沒人曬葫豆;夏天,院壩街頭,也沒男人光著膀子嚼幹葫豆下酒了。
記得那時桌上擺了炒幹葫豆,父親就要說:好漢對好漢,葫豆下幹飯。大概,這葫豆和幹飯都硬,要鐵的牙口嚼胃口消化。在他們川北山區,這種食物還抗餓,一大碗脹下去,能割大半天麥子呢。
沒有幹葫豆,隻好用新鮮葫豆(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