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的刀刃:中國導彈數種新型彈頭研製成功
2008年04月11日 08:48解放軍報
攜帶特殊彈頭的彈道導彈
相關報道:
中國彈道導彈已裝備新型延遲爆炸及智能戰鬥部
導彈戰鬥部,俗稱彈頭。現代戰場上,如果把導彈比作倚天長劍,那麽彈頭無疑是寒光逼人的鋒刃。第二炮兵某研究所二室就是這樣一支為長劍鍛鑄利刃的勁旅。數年來,他們的身影活躍在戈壁瀚海,大漠荒原。碧血丹心鑄忠誠,布靶蹚雷謀創新,一枚枚新式導彈戰鬥部,不僅豐富了我軍打擊手段,而且壯大著我捍衛和平的實力。這個團隊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6項,被評為二炮新武器裝備建設先進單位。前不久,二炮黨委為他們記集體二等功。
●艱難礪劍的拓荒者
數年來,他們緊盯軍事鬥爭準備前沿,自主創新研發了多種適應不同作戰需求的尖端兵刃
當導彈長途奔襲,淩空而來的瞬間,坐在監控室大屏幕前的二室主任汪德武,心提到了嗓子眼。這是他們最新研製的數個導彈戰鬥部的最後一枚,就像自己的孩子,十月懷胎,渴望著新生命響亮的呐喊。導彈劃過天際,準確摧毀目標,屏幕上彤紅的烈焰映紅了整個監控室,也掩住了汪德武那雙紅腫的眼睛。
這年初春,該所受領了一項重任:要在最短時間,搞出數枚適應不同打擊目標特點的新彈頭。汪德武形象地解釋說:好比原來治療炎症用廣譜抗菌素,而現在要根據不同部位的炎症,對症下藥。這在我軍尚屬首次。
軍情如火,軍令如山。剛剛完成某項重大課題的汪德武沒來得及撣去征塵,又帶隊披掛上陣了。
又是一輪形似卻質異的苦戰與衝鋒,他們采用理論計算、數值仿真等方法,對引信做了革命性改進,使戰鬥部盡遂人願的適時引爆,提高了武器的毀傷效果。他們還改革了論證模式,從武器立項論證、地麵試驗、實彈飛行,到定型生產、列裝部隊形成戰鬥力僅用3個月時間,創造了二炮武器發展史上的奇跡。
美麗的圖卷永遠不是一蹴而就。一次,某新型裝備剛剛交付部隊不久,上級賦予該室進行拓展研究、增加多種打擊方式的新課題。
南國高峽,赤日炎炎。他們頂著悶熱酷暑一遍遍反複進行地麵試驗,摸清了武器的過載變化情況,協助工業部門進行了過載閾值和方案的改進設計。然而第一次試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原因在哪?他們和工業部門的同誌直接返廠,在實驗平台上反複進行歸零驗證,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第二次實彈飛行試驗中,徹底摧毀了目標。
通過安裝不同的彈頭,同一款彈道導彈就能滿足不同的作戰任務
●刀尖上的舞者
數年中,他們將大半時間交給了戈壁瀚海,大漠荒原。烈焰轟鳴中,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永遠是他們
有人說,毀傷效應試驗是與死神“較勁”的職業。
為了及時檢測彈頭的毀傷效果,硝煙未盡,該室的同誌就必須第一時間衝進爆炸現場,實地勘測,以驗證爆炸與設計是否一致。爆後的靶場如同雷區,有些特殊用途的導彈戰鬥部可能推遲引爆,也許當你剛進場就給你顏色看。
一次,彈頭在落區散落後,副主任趙升和邢麗鋒準備驅車前往中心區進行例行檢驗,但吉普車剛剛發動,就聽見兩聲爆炸從中心區傳來。如果他們的車早到一會兒,後果難以想象。
那一年盛夏,某新型導彈進行飛行試驗。導彈落區,地表溫度超過70℃,彈坑遍布,燃燒的餘火,冒著恐怖的青煙。趙升的任務就是要對彈坑形狀和目標物受毀傷的情況進行仔細測量,以得到毀傷的準確數據。憑著多年的經驗,趙升判斷,先看彈坑外形,未爆的彈頭鑽出的洞壁是平整光滑的;有時,光看外形還判斷不出來,隻有靠鼻子去聞了,嗅有沒有炸藥的味道。如果遇到特殊地層,炸藥的味道既嗅不出來,洞壁也因為泥土的鬆軟而變得破碎,這時就隻能動用機械設備了。
所幸那次並沒有遇到最壞的情況。但也正因如此,趙升和同伴們全靠眼看鼻嗅,在茫茫戈壁的暴烈陽光下,整整工作了六七個小時,獲得了完整的第一手數據,強烈的紫外輻射讓他們“扒”了一層皮。
導彈戰鬥部不僅在使用時要求高度靈敏,一觸即發,在平時貯存、運輸等狀態下,還要做到非常安全可靠。於是,對彈頭進行碰撞、槍擊、燃燒等一係列試驗,便成了二室的家常便飯。
有一次,為了檢驗炸藥的裝填情況,驗證彈內炸藥是否有氣泡、裂紋等,他們要將一枚完好的彈頭一鋸兩半。鋸前,相關人員全部撤離,隻留下李繼鋒、賀元吉和幾名工人,他們靠手工一點一點地鋸,每拉一鋸都火星四濺,炸藥的粉末飛撒一地,散發著刺鼻的氣味。而每鋸一下又可能是生命的終結。事後,有人問怕不怕,他們說開始有點,但鋸一會兒就忘了。
●挑戰生理極限的強者
數年中,他們屢闖生命禁區,在與沙暴、雷火的搏擊中,整理出一組組寶貴的科研數據
狂悖的寒風如利刀刮骨,攜著黃沙和灰塵肆虐戈壁荒灘,這時,地表溫度已達到-42℃,自然界中少有的生命都已凝固。
這是一次新型號的武器試驗,它的毀傷方式和智能化程度都是革命性的。黎明剛至,邢麗峰和曹延偉等同誌在第一時間到達靶場,在瘋狂的沙暴中選點,布設,檢查線路連接,觀測儀器工作是否正常……
午後,神劍從遠方如約而至,隨著雷火的爆轟,地麵騰起衝天的煙柱。二室的同誌帶領工人衝進靶場,對被毀傷的目標物進行清理和回收。大家雖然穿著皮大衣、大頭鞋,戴著皮帽子,但還是感到透心涼。手被凍得麻木無力,不聽使喚。腿腳也變得僵硬,稍不留意就摔跟頭。飛礫像刀子似的刮到臉上,叫人透不過氣。與其說他們是在和寒冷抗爭,倒不如說他們是在生命的禁區,挑戰耐受寒冷的生理極限。清理工作一共進行了5個多小時,到後來,大家連胳膊也舉不起來了,走路都變成了挪移,加上滿身黃塵,活脫脫一個個剛出土的兵馬俑。當太陽最後一抹餘暉消失在大漠廣袤的地平線上的時候,他們才完成了全部的清理、回收和檢測工作。雖然大家精疲力竭,但看到3年的勞作終於獲得了最後的成功,即將轉化為戰鬥力,興奮與喜悅,自然是溢於言表。
“一個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不但要對科研有高度的熱情,更重要的是麵對各種艱難困苦時,必須擁有一種不屈不撓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這是副研究員成麗蓉日記中的一句話。這年隆冬,成麗蓉和室裏同誌前往塞外一處人跡罕至的荒原做靜爆試驗。
靶場上,漠風夾帶著駭人的嘯聲席卷而來,冰雹常常不期而至,讓人無處可遁。荒原腹地,成麗蓉和同誌們進行著艱難的試驗。現場人手不夠,她就和大家一起動手挖土坑,埋設測超壓電纜線,再根據不同的距離,架設靶板靶標和相應的建築材料。引爆後,立刻檢測各項數據,再做精細的數值計算,最終完成整個試驗。試驗任務緊張,自然環境惡劣,這都是成麗蓉必須麵對的。但最尷尬的卻是莽莽大漠,無遮無擋,上廁所都成了難題,成麗蓉的法子就是盡量少喝水。
大漠孤煙隻能讓怯懦者駐足,長河落日輝映的是勇敢者追逐理想的足跡。在為國家安全磨礪鋒刃的征程上,該室的科研人員永遠走在前行的路上。
安裝不同彈頭的東風-15短程導彈
各種彈道導彈作為戰略或戰術武器,首先解決的是射程問題,然後是精確度問題,而彈頭性能則是決定是打擊目標效果的最終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