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武裝力量周刊》:下次911水下發起 美推演將遭基地末日攻擊

(2008-03-27 07:58:10) 下一個
下次911水下發起 美推演將遭基地末日攻擊
時間:2008-3-27 9:45:42


下次基地恐怖攻擊將從水下發起?

新華網消息,據美國《武裝力量周刊》網站報道 2011年9月11日,星期日,平安無事。紐約人舒了口氣,暗自慶幸沒有像10年前那樣遭受恐怖襲擊。國土安全部已經建立,並在航空安全,邊境反恐方麵做了大量工作。調查顯示,大部分美國人感到安全。但是諷刺的是,正是日益改善的安全環境促使基地組織尋求新方式攻擊美國。

在幾年前,基地組織的領導人就聽說過毒販子能用小潛艇將毒品運進美國。航空和邊界安全的增強使得傳統的滲透路徑太危險。基地組織也在考慮用潛艇或其他工具攻擊美國,使其經濟遭受比2001年時還要嚴重的損失。

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這一天以平靜開始。

大約上午10時,華爾街工作的員工們首次感覺到有些不同尋常。網速變得非常慢,不能登陸外國的網站。 在北弗吉尼亞,五角大樓國家軍事命令中心的值班員也逐漸很難與美國本土的其他單位聯絡。軍方也是向支持商業通信的電信公司租借的帶寬,他們平時也會偶爾斷網。但是,軍方是有優先權的,所以這種長時間的中斷是不正常的。

在更遠的南部墨西哥灣,在巨大采油鑽井平台上工作的工人們對於海底輸油管中壓力下降感到很驚訝。(輸油管主要用來將深海中的原油抽出輸往岸上工廠)。同時,在東部佛羅裏達州坦帕工作的工人們也對灣流天然氣管道中壓力的下降感到迷惑。這條管道長上百英裏,鋪設在阿拉巴馬州和坦帕灣間的海底。佛羅裏達州大部分天然氣所需由其供給。

沒有一個人意識到美國正在遭受攻擊。因為在過去,基地組織主要是通過商船、商業潛艇和遙控潛水器向美國港口和臨近海港設施(包括跨洋通信光纜以及在墨西哥灣的石油天然氣管道)投放爆炸物。

在上午10時30分左右,第二波攻擊發動了。在下一個小時中,恐怖分子紛紛從紐約港和加爾維斯敦灣港口上浮小潛艇中鑽出(這些小潛艇是前一晚由歸航的商船牽引回的,並在指定時間呆在船底)施放浮動水雷並發射肩扛式導彈,以擊沉了所有港口的船隻、擊毀港口煉油場。

正如10年前一樣,紐約再次成為了恐怖襲擊主要目標。導彈嚴重破壞了Verrazano-Narrows大橋,而提前放置的爆炸物爆炸使得林肯、荷蘭街道和市中心的隧道被淹沒。曼哈頓不再是孤島,紐約未被淹沒的地方也不多了。一艘潛艇歇斯底裏撞向曼哈頓西邊的一個碼頭,而恰在此處一架自殺性飛機也引爆了一枚“髒彈”,放射性汙染向大片地方擴散。

美國被攻擊的新聞播出後,世界金融市場由於飛速上升的油價和天然氣價格陷入混亂。證券管理委員會很快停止了股票交易和商品貿易。而美國也停飛了所有商業飛機、關閉港口、並在關鍵設施如核電站提高安全級別。

在下午2點時,電信運營公司宣布,大部分服務美國的海底光纜已經不起作用了。在晚上,能源公司證實,在墨西哥灣海底的油氣設施已經被破壞,兩個采油平台有沉沒的危險。而在加爾維斯敦灣的煉油廠已經被嚴重破壞,火勢已經難以控製。國會議員和媒體都在批評情報機構失靈,政府部門也驚訝於他們為什麽沒有提前發現這個陰謀。

其實,這都是因為美國人認為水下攻擊對基地組織來說太難太複雜了,而不把這種威脅考慮在內。

水下恐怖襲擊吸引基地組織的四大原因

這個虛構的攻擊戲劇性的表現了美國在保護攸關其經濟繁榮的水下設施安全時麵臨的現實困難。水下領域可能是敵對方不能進入的,地球上最後的避難所。而在最近幾年,進入這個領域卻很簡單,如通過商業潛水艇和遙控潛水器。

這些方式為合法利用海洋提供了機會,但是也增加了被攻擊的弱點。為什麽攻擊來自水下呢?最簡短的答案就是它是秘密的。

秘密的行動就可以規避檢查和起訴。與空中秘密行動(要求很複雜和昂貴的飛機)不同,幾乎所有在水下能動的交通工具都很難發現。雷達能夠持續不斷的掃描成千上萬平方英裏的空中,而卻沒有同樣設備掃描水下。沒有人監視臨近美國的水下,以及檢查沿著大陸架海底的邪惡行動。

要有看的能力要求高頻率的聲納係統或是足夠分辨率能夠識別如地雷光纖等物體激光器。但是,這些係統探測範圍短,大範圍的監督就比較困難了

被動聲納在探測範圍方麵沒問題,但是卻隻能監測來自機械裝置如潛艇推進係統的噪音。盡管一些大的被動雷達係統,如聲音監視係統在探測老式蘇聯潛艇有用,但是新式的潛艇噪音很低因而很難探測到。小的商業潛艇、遙控潛水器、海底棲息地、爆炸包裹聲音很小或根本沒有,探測幾乎不可能。另外再加上港口和濱海地區高水平的背景噪音,問題就更為複雜了。

海洋所掩護的秘密行動,有幾大優勢:首先是不被發覺而接近敵方區域的行動能力。基地組織可以采取偵察而不必冒被發現的風險。

其次是突然性。美國潛艇就喜歡從接近的位置突然發起攻擊。攻擊的突然性減少了我們采取防衛動作或將物資人員重新部署的能力。秘密也使武力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它使得小數量的人員可以在其選擇的時間內多點放置武器、協調動作、同時發起攻擊。成倍的同時攻擊加重了我們防禦和指揮的負擔。這尤其對基地組織有吸引力。因為這可以減少行動人數,不易被情報機構發現。

再次是超越了美國的防禦措施。美國的彈道和巡航導彈都是聯機的,對手會尋求不對稱攻擊方法而非迎麵應對。盡管破壞光纜和能源設施能引起嚴重的經濟後果,但是海底的運用會帶來更嚴重的安全挑戰。

最後是,可以增加美國民眾的安全成本。在9.11之後,美國建立了運輸安全部門並製定了嚴格的空中旅行安全措施。這些措施提升了安全,但是他們也浪費了成百萬旅客的時間,增加了空中旅行的成本,減少了整體生產率。另外,在提高了運輸安全、公共建築設施安全的時候,成本也在上升。基地組織僅需要實施一次成功的水下攻擊就可以給美國民眾施加更大的安全成本。

如何應對水下恐怖攻擊

在9.11之後,防禦計劃製定者們已經對美國將怎樣被再次攻擊以及包括水下設施在內的社會哪部分會成為攻擊目標做出大量猜想。但是,大部分這些猜想是常規的,對於過去襲擊的過高估計也可能導致未來攻擊的突然性。盡管新的國土安全部看來考慮了大範圍的攻擊情況,但是它仍舊麵對相似的自相殘殺的困境,這阻止了部門間有效合作。要應對水下攻擊的挑戰需要國內很多組織一起參與合作。但協調這些機構的行動從不是美國的強項。

政府的計劃製定者需要考慮以下幾項對策以增強我們的防禦,它們包括:

1.美國的水下基礎設施要全麵調查研究,以明白我們弱點的性質所在。

2.建立藍方部隊模擬恐怖攻擊並評估其效果。

3. 與來自相關部門的代表一起進行軍事演習,特別是要與情報機構合作。

4.發展監控臨界海底基礎設施的能力,使得防禦行動能夠盡可能快。

5.複審已有的條約和協議,確定它們在新技術條件下的適用性,以及是否美國宣布的政策是恰當的。

6.發展能夠保護海岸設施的識別技術和能力。

7.確保美國潛艇力量能夠發動世界範圍的攻擊行動來打擊敵對勢力的水下戰略。(付誌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