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69)
本文是作者原創,引用或轉載,請注明出處
當我一下子提到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的時候,你的腦海中是不是立刻出現不同國家民眾的鮮明印象?日本人的謙卑;美國人的熱情;英國人刻板;德國人嚴謹等等。盡管並不是每一位日本人,或者美國人都有同樣的特質,但這種民族性的觀感始終在我們的頭腦中存在。為什麽不同的民族能形成這種有代表性的民族特點呢?這是每個民族自身傳統文化教育導致的。那麽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是什麽呢?簡單的說,就是國學。
狹義上的國學指的是儒家文化,廣義上的國學還包括老子,法家,道教,佛教以及各地的民俗風情,甚至還包括飲食文化和中醫體係等等。
而這些國學文化的積累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麽基本的,民族性的性格品質呢?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忠孝、節儉、謙讓、服從等道德標準是最主要宣揚的。但如果想做一個當代社會的好公民,以上這些品德過沒過時?或者說還夠不夠用?有沒有一些當代主流的公德是傳統文化所忽略的?
對傳統文化的揚棄的論戰已經進行得太久,我在此也不願做更多的闡述。但一些在國學教育中我們感受不到的當代價值觀卻值得著重提起。它們是獨立,平等,權利,同時進一步引申為自由,公正,法製。這些在世界主流國家也已廣泛存在的價值觀念恰恰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所忽略或未深入提及的。
可喜的是不僅是聯合國的普世價值觀提到了上述的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把上述觀念放在了主要地位。但可悲的是,除了空洞的政治宣傳,至今也看不到能夠深入人心的影響。對孩子們而言,是教材內容的改革;對成人而言是影視文藝等文化作品無形的熏陶。
但我們看到好萊塢的電影了解了自由和平等的表現;我們看韓國連續劇知道了愛和信任;那我們看主流的國產文藝作品又感受到什麽?是勾心鬥角的宮鬥嗎?還是一個老流氓報仇的故事?還是狗血的現代愛恨情仇?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新的價值觀念的提及,是存在在“千古一帝”向上天再借500年裏麵?還是抗戰劇手撕鬼子的故事中呢?
這是一個應該由誰來回答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