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媒:中國在太空壯誌淩雲 美國失去什麽

(2007-11-30 13:54:30) 下一個
美媒:中國在太空壯誌淩雲 美國失去什麽
轉自: 米爾軍事網: 2007-11-30

今年10月升空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回了第一張月球表麵圖像。中國官方和媒體給這張看似平凡的照片賦予了重大意義。一些外國媒體認為,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之後第五個進入“月球俱樂部”的國家。

  “這隻是中國空間計劃一小步”

  美國CNN網站11月27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在太空裏壯誌淩雲”。文章說,當中國的探月衛星上個月升空的時候,控製中心裏沒有人歡呼或者微笑,甚至連嘖嘖驚歎聲都聽不到。

  文章說,也許是因為他們是國家的科學家。這隻是中國空間計劃的一小步,最終中國有可能建立自己的軌道空間站,在月球建立基地並且和俄羅斯聯合探索火星。

  如果一切運轉正常,“嫦娥一號”會用一年的時間圍繞月球飛行,拍攝月球表麵的照片並且尋找資源。接下來,中國會在2012年發射無人駕駛的著陸探測器,並且在2017年之前帶回月球樣本。中國官員們最近對於2020年之前向月球發射載人太空飛船或是言辭閃爍,或是語焉不詳。但是分析家相信這仍然是中國正在緊張推行的一項計劃。

  美國海軍分析研究中心的中國軍事分析家成斌說:“如果中國最終完成載人登月的計劃,那就意味著中國基本上成為人類在太空的第二大強國。甚至蘇聯都沒有取得這樣的成就。”

  成斌指出,中國現在從事的空間項目是世界自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再沒有出現過的,也是蘇聯解體以來的第一次係統空間計劃。美國現在麵臨著真正的競爭。這或許就是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局長邁克爾·格裏芬為什麽最近警告“中國有可能在我們之前重返月球”的原因。他說:“我認為如果那種情況發生,美國人不會高興的。”

  除了失去誇耀登月成就的權力之外,美國還可能會失去更多的東西。中國人不會在寂靜盆地(美國登月的地點,阿姆斯特朗命名)著陸,扯下星條旗。中國的目標可能是礦產資源。氦-3是一種強大的潛在的燃料資源。據估計月球上有幾百萬噸的氦-3,而地球上絲毫都沒有。

  威斯康星大學的氦研究專家傑拉爾德·庫爾辛斯基教授說:“如果我們能得到氦-3並且讓氦-3熔化,那麽我們就能得到沒有核汙染的核能源。”隻要4噸氦-3就足以滿足美國一年的能源需求。庫爾辛斯基估計,隻要兩架航天飛機就足以承擔運輸。

  分析家們認為,對這種強大優質能源的渴望是中國探索太空的意願之一。中國的國家媒體上個月對一種新式火箭予以詳細報道,這種運載火箭足以把一個太空站送入軌道。

  “中國已成為世界空間大國”

  另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7日報道,中國自豪地公布了它的首顆探月衛星發回的月球圖像。在電視節目裏人們可以看到,當溫家寶總理視察飛控中心的時候,探月衛星在太空中播送了曆史悠久的“東方紅”樂曲。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首顆衛星上天的時候也曾經播放過這首歌頌新中國崛起的樂曲。

  中國近些年來已經成為了世界空間大國。在2003年,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依靠自己能力把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2005年10月,兩名中國航天員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裏完成了5天的航行。

  “嫦娥一號”上載有分光儀分析記錄月球表麵的化學成分,有激光測高儀描繪月球的地形,還有攝像機拍攝月球表麵的照片。

  此外衛星上還有微波輻射計,可以用來測量月球的熱輻射,還能測繪月球表麵土壤的深度,因為土層的厚度會影響熱流動。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保羅·斯普笛斯指出,這些測量數據可以清楚地顯示出月球內部的鈾和釷等放射性物質的比例,這些元素的數量能揭示出月球的起源,因為不同的構成情況會導致不同的合成物。

  “中國自豪進入月球俱樂部”

  據美國之音網站11月26日報道,今年10月升空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回了第一張月球表麵圖像。中國總理溫家寶說,探月工程的成功是中國航天活動的一個裏程碑。

  中國總理溫家寶說,這標誌著中國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之後中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裏程碑。中國媒體以“嫦娥奔月,夢想成真”為標題對“嫦娥一號”的一舉一動進行了詳盡的跟蹤報道,並且自豪地宣布,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之後第五個進入“月球俱樂部”的國家。

  如同中國在地球上的經濟擴張一樣,中國對太空雄心勃勃的開拓引得其亞洲鄰國紛紛效法。

  實施探月工程需要各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那麽,各國為什麽要爭先恐後地進入“月球俱樂部”呢?它們能獲得怎樣的回報呢?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主任約翰·勞格斯登對美國之音表示,月球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前沿哨所。他說:“當你決定要離開地球完成探索任務時,月球就好像是海岸邊最近的小島,同其它星球相比,它離地球比較近,是最容易接近的一個。”

  有人認為,各國對地球資源進行拚搶的同時,已經開始把目光轉向月亮,能源和經濟上的利益促使各國紛紛展開探月計劃。對此,勞格斯登指出,對亞洲各國而言,目前談論探月的經濟利益還為時尚早。他說:“探月的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科學探索,為了研究月球和太陽係。有人認為將來可以開發月球上的資源,創造經濟價值,但是,這需要有人類駐留在月球表麵才能實現。目前,沒有一個亞洲國家表示能夠自主實現這一目標,也許它們將來會同美國、歐洲或俄羅斯進行合作,但是目前它們沒有能力單獨實現這個目標。”

  有媒體指出,中國的探月工程引發了亞洲的太空競賽,對此,中國政府一直低調處理,並說將公開“嫦娥一號”探測到的數據,進行國際交流和合作共享。

  太空研究專家勞格斯登認為,這一說法是可信的,因為科研領域具有分享成果的傳統。他還說,包括中、日、韓、印在內的14個國家正在探討全球探月的整合性方法,包括如何實現機器人登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