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為什麽推薦指數基金(Index Fund)?
Grace Liu
在股市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市場裏,對於普通的投資者,往往是輸多贏少。有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普通人和職業籃球運動員打籃球比賽,獲勝的機會太渺茫了。被財富雜誌譽為20世紀四位投資巨人之一的約翰伯格(John Bogle)說:“在股市上,如果你不能想象你可能損失20%的投資,那你就不應該投資股市。”那麽,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是否隻能把錢存銀行或購買債券呢?難道就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來投資股市嗎?回答是肯定的,就是投資指數基金。在上篇文章“共同基金(Mutual Fund)投資的常見誤區”中,我也提到公認的偉大的投資者沃倫巴菲特,推薦普通投資者投資指數基金。他說“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也許是過去35年最能幫投資者賺錢的工具。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卻經曆著從高峰到穀底的心理路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既省力又省錢的指數基金。”那麽,什麽是指數基金呢?
指數化投資是證券投資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式。它通常是指將資金按照各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占目標指數,如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或者歐澳遠東指數(EAFE),所包含的所有各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的比重進行分散投資的投資方式。按照這種指數化方法投資的基金就是指數基金。由於指數反映的是其所代表的證券市場變化趨勢,因此指數的變化幅度就代表了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水平,那麽指數基金的收益水平也就等同於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水平。
可是,為什麽要設計僅能取得證券市場平均收益的指數基金呢?為什麽不設計能取得證券市場超額收益的基金呢?為什麽投資大師巴菲特要推薦指數基金呢?下麵,就介紹指數基金受歡迎的原因及其優點。
首先,難以挑選到能長期戰勝市場指數的基金或股票
通常大家知道,在證券市場上獲取超額利潤,投資人必須具備兩種主動管理的能力,一是顯著的擇時能力,二是顯著的擇股能力。若要長期在證券市場上取得超額收益,那麽這兩種能力也要長期具備才行。
擇時能力主要指的是準確判斷大盤或某個股票的漲跌趨勢的能力。從投資者的角度講,莫不希望在股市處於低位的時候買進,而在股市處於高位的時候拋出股票,然後再次在下一個低位買進。但這隻是投資人的一種理想和憧憬,股市無數次的證明,不管你自以為是多麽的肯定,股市不可能上漲或是下跌,股市還是以他最令人不敢相信的方式出現了。擇股能力則是指準確判斷某些股票的漲跌幅度超過其它股票的能力。“黑馬”一詞已成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時最津津樂道的話題。投資者莫不希望自己買中的股票能從眾多的股票中脫穎而出,但投資者也常常發現,大盤漲了,自己的股票卻不漲,“賺了指數不賺錢”,大盤跌了,自己的股票更是一路領跌。最為可惡的是,“地 雷股”還常常相伴自己左右。
一家基金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共同基金在過去5年中隻有31%跑贏了大市,在過去的10年中隻有18%跑贏了大市,在過去的25年中有41%跑贏了大市,在過去的35年中總共隻有1/3左右跑贏了大市。應當指出的是,以上數據是基於至少存續了25年或35年的共同基金,它們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同行中的“幸存者”、“佼佼者” 、“長壽者” ,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基金,早就在競爭中被淘汰而沒能參加計算了。
從以上統計分析我們看到,以專家著稱的基金管理公司也隻有30%左右可以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戰勝指數。那麽,一般投資人出現的“十人炒股,一人賺、兩人平,七人虧”的現象就沒什麽可奇怪的了。再有,即便投資由基金經理管理的共同基金,也很難保證你挑選的基金,就是那一小部分可以長期戰勝大盤的“幸運者”呢?
其次,指數基金的超低成本
精明的讀者可能發現,當證券市場在上漲或下跌某一幅度時,市場上有50%的資金取得的收益可以超過這一幅度,剩下50%的資金則低於這一幅度。但我們上麵的統計發現,證券市場上的資金包括證券投資基金有70%以上的收益是低於這一幅度的。為什麽不是50%而是70%呢?這就是成本的影響。
在證券市場上進行交易,要繳納各種各樣的費用。我們買賣股票就要交納交易手續費、過戶費;買賣基金要繳納管理費、交易費和銷售費。管理費是指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管理所產生的成本;交易費是指在買賣證券時發生的經紀人傭金等交易費用。同時,不論你的投資表現好壞,這些費用都是要繳的,不能避免的。投資公司研究所(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2006年股票基金的年均費率是1.07%,雖然比1980年的2.32%下降了不少,然而,同期指數基金的年費率僅介於0.10% 到0.82%之間。雖然從絕對額上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是由於複利效應的存在,長期累積的結果將對基金收益產生巨大影響,這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強調過。指數基金的費用低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指數基金業績表現不依賴於基金管理人對市場的判斷能力與選股能力,因此無需高薪聘請資深的投資專家,不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進行政策研究、行業研究和公司研究,管理費用大大下降。正如,“華爾街不想告訴你”書中說講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一個鄉下來的觀光客去參觀紐約金融區的奇觀。當他們一行人到達巴特利時,向導指著停泊在海港的豪華遊艇說:“看,那就是銀行家和證券經紀人的遊艇。”這時,天真的觀光客問道:“那客戶的遊艇在哪裏呢?”二是,由於指數基金采取持有策略,不用經常換股,交易費用大大下降。
再有,指數基金能有效的分散和防範風險。
降低風險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分散投資(Diversification), 即所羅門的古老智慧: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但說來容易,人們常常忽略這一點。比如,人們常常長期持有自己所服務的公司的股票,或者同一類型的公司的股票,認為自己比較了解這個公司或這個行業。但這樣做常常是不明智的。筆者就有幾個朋友因此受到損失。一位因為服務的公司破產,不僅要換新工作,同時,也使多年積累的公司股票變成了廢紙;一位房產經紀,把養老金全都投在房地產或金融業的股票上了,這次的次級信貸危機可把他給坑苦了。對共同基金的投資也是一樣的,指數基金是共同基金中最具有分散投資特點的種類,它分散在不同企業,行業,地區裏,任何單個股票,行業,地區的經濟波動都不會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巨大的影響,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踩上“地雷股”的危險。即使真的出現了“地雷股”,影響也非常小,因為指數基金在單個股票上的投資比例很小。
還有,指數基金大大降低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 Tax)。
根據Lipper,一個著名的基金研究公司,的報告,在過去的20年裏,普通投資者大約把17%到44%的投資所得用作繳稅了。去年資本市場活躍,共同基金的資本所得,包括短期和長期資本所得,創了曆史新高,達到4185億美金。假設投資者都沒有賣出他們的投資,隻是把投資所得繼續投在基金裏,他們所需要繳的稅就至少是238億美金。可見,稅收對投資回報的巨大影響。由於指數基金采取了一種購買並持有的策略,所持有股票的換手率很低,隻有當一個股票從指數中剔除的時候,或者投資者要求贖回投資的時候,指數基金才會出售持有的股票,實現部分資本利得,這樣,每年所交納的資本利得稅很少,再加上複利效應,延遲納稅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多好處,尤其在累積多年以後,這種效應就會愈加突出。
再有,基金經理變更對指數基金的影響較小。
基金經理變更是很多投資者緊張的問題,“在如何選擇基金”一文中,我曾談到基金經理對基金業績的重大影響。但是,對於指數基金而言,基金經理變化的影響就比較小了。這是因為,指數基金完全按照指數的構成原理進行投資,透明度很高。基金管理人不需要根據個人的喜好和判斷來買賣股票,也基本上不需要對基金的表現進行監控,指數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對應目標指數的變化,以保證指數基金的組合構成與之相適應,從而達到目標指數的回報率。
正因為指數基金的以上種種好處,最偉大的投資家巴菲特才指出:“個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買入指數型的共同基金,並保持在一段時間裏持續、有規律地買進。”
Disclaimer:
上文是作者的個人研究報告,如需要建議和指導,請與專業投資人士聯絡。由此文產生的投資問題,與作者和本報社無關。
4,指數基金的魅力,www.boc.com.cn
5,外國股票和指數基金日趨流行,http://finance.QQ.com 2006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