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
相關標簽: [南海爭端]
7月2日,美國海軍最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LPD-18新奧爾良號在南海海域進行海上燃油貨物補給。一名美軍水手長正從導彈巡洋艦“尚普蘭湖”號上觀察新奧爾良號
國際上有觀點認為,誰控製了南海,誰就可以控製東南亞,從而控製整個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陸。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在230億-300億噸之間,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麵對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懸而未決的海上邊界問題,中越海上談判再次展開,雙方對這次談判前所未有的重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本月12日,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與越南外交部副部長胡春山在河內舉行了中越政府邊界談判代表團團長會晤,重點就海上問題進行了磋商。
盡管這次會麵事先沒有任何預告,但來自外交部的一則簡短消息還是引起國內廣泛關注。“中越海上邊界談判機製早就有了,但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親自出馬,這還是海上談判機製建立以來從未有過的高規格,足見雙方的重視程度。”一位南海問題專家表示。
“海上問題”由來
實際上,中越邊界問題的談判從1974年就開始了,但一直無進展,直到1991年中越關係正常化後才有所突破。是年,兩國發表聯合公報稱雙方將著手解決兩國之間存在的邊界問題,並分別成立了海上和陸地邊界談判小組。
回顧過去艱苦的談判歲月,中國駐越南前大使齊建國感慨地說:“不容易啊!”1999年12月30日,中越雙方經過16輪談判最終簽訂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並於去年年底如期完成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
但是,中越海上邊界談判卻要複雜和艱難得多。單就“海上”這個名詞的由來,就有一段故事。作為中方談判代表之一的齊建國回憶說,中國傳統所有的西沙和南沙群島,在越南方麵則被稱作黃沙和長沙群島,在當年談判上,中方習慣稱“南海”,越南則叫“東海”,雙方互不妥協。一字之別令整個談判陷入僵局,中方代表團團長唐家璿由此召集開會商討。
“我提了這樣一個建議。我說越有爭議的,越籠統越好。我們說是‘南海’,越南堅持叫‘東海’,我們把‘東’劃掉,‘海’後麵加個‘上’。他們說這個越南會同意嗎?我說,他們肯定會開會研究1個小時,1個小時後會說同意。”齊建國笑著說,“當時越南代表團請示了河內,同意了。於是後來就一直用‘海上問題’這個提法。”
曆經多年談判,中越在2001年底簽署了北部灣劃界協定,2004年6月30日正式生效實施。這是中國第一條海上邊界線,到今年已實施5年。但是在“海上問題”上,也就是在南沙和西沙群島問題上,中越不但沒有達成任何劃界協議,反而氣氛越來越緊張。
今年以來,越南在南海問題上動作頻頻。4月25日,越南峴港市人民委員會主席任命該市內務廳長鄧公語擔任“黃沙島縣”(中國西沙)人民委員會主席一職。鄧公語隨後在接受越南國家廣播電台采訪時稱,要捍衛“主權”。5月,越南不顧中國反對,聯手馬來西亞向聯合國提交200海裏外大陸架“劃界案”。7月24日,越南慶和省人民委員會主席武林飛正式簽署決定,批準任命越南海軍第4區146旅副旅長阮曰順任“長沙縣”(中國南沙)副主席一職。
“今年上半年南海問題呈現異常緊張的氣氛,不僅是越南一國主動挑事,”南海問題專家、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解釋說,“今年初菲律賓參議院三讀通過法案,將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和黃岩島劃為菲屬島嶼;隨後3月初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登陸南沙群島的彈丸礁(馬來西亞稱拉央拉央島),首次以總理的身份宣示馬來西亞‘擁有’此片領土。最後就是越南了。”
李國強說,“海上問題”之所以比陸地問題更複雜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海洋有別於陸地,很難在海上劃線,打界樁,立界碑;第二 ,則是因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帶來的混亂。該公約確定了沿海國家對12海裏領海和200海裏專屬經濟區的管轄權利。於是,各國紛紛提出主權要求,南海出現了主權要求重疊現象。
“中國所強調的傳統主權和周邊國家的現實利益發生矛盾,”李國強說,“更為複雜的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等國,它們之間也存在爭議,種種矛盾交織在一起,致使海上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李金明教授在接受采訪時幹脆說:“在南沙、西沙問題上,中越雙方沒有共同的語言,兩邊的主張差距太大,我們講‘九段線’內海域是我們的,但越南說西沙、南沙都是他們的。”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劃定標準,中國在南海海域內擁有島嶼1700多個,從中國地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島嶼都位於一條被稱為“九段線”的國界線內。如今這條“九段線”並不樂觀,300萬平方公裏的主權海域中我們實際控製不到一半。其中,越南已經非法侵占中國南沙島礁29個。
“藍色圈地運動”
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南海的油氣價值逐漸被人發現。經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在230億-300億噸之間,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此外,南海海底還蘊藏著錳結核、“可燃冰”等寶貴的礦產資源。
李國強研究南海問題20多年,非常憂心南海的現狀:“現在所謂的藍色圈地運動,是指有關國家為爭奪海洋資源,圍繞海域所展開的一些行動。”他表示,因陸地資源稀缺,已經不足以支撐21世紀的經濟發展速度時,為了生存,世界各國便把目光轉向了海底世界。
上世紀70年代以前,越南是認同南沙和西沙屬於中國領土的,越南總理範文同曾給周恩來總理寫過一封信,承認這一點。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越南逐步提出並實施“海洋戰略”後,便矢口否認以前的承諾,還把占領的中國南沙島嶼劃歸為一個省,即所謂“福綏省”。
為了能長期占有南海諸島所獲得的利益,越南在外交上主要圍繞兩個方麵來進行。一是積極發展和東盟國家關係,1995年越南成為東盟的正式成員國,在南海問題上,試圖聯合其他國家向中國施壓,使其占領的南沙島嶼“合法化”。
2002年11月簽訂《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後,越南認為它已經求得了中國“不使用武力解決爭端”的平安符,於是一步步靠近雷區,不斷在國內造起一輪輪所謂“南海主權”的輿論攻勢。
另一方麵,越南還把一些區域外的大國引進南海地區,如美國、日本和印度等。最為典型的是美國。盡管越南讓西方大的石油公司參與南海石油開發有技術和經濟原因,但利用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為誘餌,讓南海爭端國際化,不能不說是個很重要的動機。
為了同樣的目的,其他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也都紛紛在南海搶占地盤,鑽井取油。李國強表示,現在每當夜幕降臨,南海上空燈火輝煌,1000多口油井忙碌地工作著,但其中沒有一口屬於中國。
據介紹,越南去年產油約1750萬噸,基本上來自南海,其產值占越南國家GDP的30%多,“這樣幹下去,南海石油資源會日漸減少,留給中國的也就不多了。”
對於中國的相對“低調”,李國強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的技術手段還跟不上,越南、菲律賓等國離藏油區近,而中國較遠,前期物探、勘測工作較複雜;第二,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就說過在南海問題上,要堅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中國一直以來在探求和他國共同開發,而沒有進行單方麵的行動。
但現實很殘酷,與中國負責任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開足馬力在南海采油。對於這種情況,李國強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南海問題上,我們恐怕得有新的思路。”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中國海洋學家陸儒德痛感國民“缺乏海洋意識”,“我國300萬平方公裏的管轄海域,有爭議的海域占一半以上。陸地上我們為了一寸土地不惜流血犧牲,但是那麽多島流失,卻無知無覺。這就是重陸地,輕海洋。沒有認識到海洋的本身價值。”
麵對南海的現狀,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今年3月底外交部成立了邊界與海洋事務司。
盡管外交部否認是因為南海問題的白熱化而設立的,該司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背景很複雜,不是一兩件事導致的,是長時間的醞釀。”但他也坦承,海洋邊界的談判工作有大量瑣碎的事務要做,將此前屬於幾個司的工作並在一起,效率會更高些。(時代周報記者 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