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39)
2009 (67)
2010 (75)
照相機市場出現黑馬:Lytro公司。這家創業公司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山景城,僅有45名員工。該公司計劃推出一款革命性的相機,用戶可以在拍攝之後重新對圖片進行聚焦,這一新技術有望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影響。
這家一向韜光養晦的小公司終於破壁而出,於本周早些時候公布了其總體發展規劃,正式向相機業巨掣佳能公司(Canon)和尼康 公司(Nikon)發起了挑戰。Lytro公司透露,其新款“光場”相機(light field)采用特殊的傳感器,可以記錄每一束光線的顏色、強度和方向,因此,與普通數碼相機相比,該相機可以捕捉更多數據。而所捕捉的所有信息將被存儲 在每個圖片文件中,用戶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式編輯和處理照片——包括在拍攝之後將照片重新聚焦,以及修改拍攝角度等。此外,該款相機即使在弱光條件下也無 需使用閃光燈即可正常拍攝。
Lytro相機的編輯功能,它遠比目前市場上的任何相機和圖片編輯軟都更出色、更酷。毫無疑問,該公司的技術創新很可能是相機行業突破性的變革——也許無法與相機的數碼化相提並論,但無疑意義重大。
但Lytro公司並不打算把它的技術授權給現有的相機製造商,至少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計劃(Lytro公司創始人兼 首席執行官吳義仁表示“不會說得過於絕對”)。這家創業公司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自主品牌的Lytro相機,因為他們自信“能做得更好。”但是,嚐試過 進入消費電子領域的小公司都知道,要搶占那些“龐然大物”的地盤絕非易事。
公司CEO吳義仁Ren Ng表示,與幾年前相比,現在成立一家相機公司要容易得多。Lytro相機將由一家台灣公司負責生產,並主要通過 網絡進行銷售,渠道包括Facebook和其他一些網站。然而,除了早期使用者、技術人員和攝影發燒友之外,要讓其他人接受這款相機還較為困難。 Lytro公司目前尚未公布相機的價格,但價格同樣是個關鍵。畢竟,普通攝影愛好者不可能花大價錢購買一款商品化的硬件設備,不管其功能多麽強大。
Lytro公司要想單幹,還有另外一個攔路虎——手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專用相機,轉而用移動設備拍攝照片。所以,對於 Lytro公司而言,更明智的做法是將技術授權給現有的手機製造商,而不是一頭紮進另外一個商品化的消費電子市場,因為這個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並且已經飽 和。
Lytro公司的光場技術前景廣闊。該技術最早出現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當時還是一個研究課題。截至目前,要捕捉一個場景中各個方向的所有光線,需要數百台連接到計算機的相機同時工作。2006年,吳 義仁關於光場成像技術的博士論文獲得了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最佳博士論文獎。而近幾年,他一直致力於縮小公司識別傳感器的尺寸,以便進行批量生產。
但即便是本•霍洛維茨也認為,開發捕捉光場的傳感器或許並沒有那麽難。霍洛維茨是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的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Lytro公司投資人。
霍洛維茨在周二發表的一篇博客中寫道:“或許最困難的任務,是設計一款軟件,可以從光場中生成一張,甚至成千上萬張美麗的圖片。過去幾年,與手機的命運相同,相機也逐漸成為以軟件為主要賣點的產品。過去5年,手機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相機業也將湧現出擁有世界級軟件能力的新行業領袖。”
專注軟件——而不是硬件——這或許是Lytro公司應該側重軟件/授權業務而遠離消費電子產品業務的另外一個理由。
到目前為止,關於新款相機的具體發布時間(吳義仁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和銷售價格,Lytro公司依然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 公司已經獲得約5,000萬美元投資,投資方包括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格雷洛克風險投資公司(Greylock Partners)和風險投資公司K9 Ventures,以及個人出資方,包括虛擬機軟件公司VMWare聯合創始人黛安妮•格林和斯靈傳媒(Sling Media)聯合創始人布萊克•克裏科裏安。盡管尚未麵世,但Lytro的新型相機已在媒體引起轟動。
未來的Lytro相機是否會像佳能和尼康相機一樣,最終變成大眾消費品呢?這一點尚不確定;不過,我想它(非常酷)的核心技術肯定會得到普及。
謝謝57班主留言,喜歡更多信息見論壇交流:
http://bbs.wenxuecity.com/digital-camera/11472.html
風險投資已經開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