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39)
2009 (67)
2010 (75)
日本公布2009年GDP 中國經濟超日本僅一步之遙
美國財政部公布,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外匯儲備規模已增至8.1萬億美元,而中國的外儲增幅全球最高。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稱中國實際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超過日本。主要依據是“2009年,中國GDP達到4.9萬億美元,僅僅比日本的5.1萬億美元少3%。”報道援引數據說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本年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達到10.5%,而日本預計隻有2.4%的增長率。這一句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中國經濟趕超日本意味著什麽?
1、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改革開放獨特模式取得的成功。中國30年不間斷的經濟快速發展,使得該國經濟實力在2005年超過英國和法國,並在2007年超過德國,這一經濟發展趨勢讓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影響力也逐漸增強,“中國已經成為包括富國與發展中大國的二十國集團中的主要成員。”中國經濟總量及規模的發展證明中國市場的龐大及潛力,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中國作為經濟大國正在崛起,中國在與世界經濟密切融合的同時,應轉向內需立國。
2、不能隻看到經濟規模令人自豪的一麵,更要看到中國人均GDP還不及日本的零頭,世界排名也比日本落後92位,還有經濟結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等與日本、美國的差距。日本的企業生產的是高科技產品,中國企業生產的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國一些製造業的科技、工藝能力、管理水平與日本也有差距。
伊朗媒體也報道稱,盡管聯合國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產品製造商,盡管在GDP數值上超過日本足以讓中國引以為豪,但其人均年收入隻有3800美元,這仍然差美國和日本很遠。
工業化進程加快、消費結構升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移升級、環境保護、生態建設,中國都孕育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因此,中國有條件力求擴大內需來促發展。
3、2010年中國財政收入或超8萬億,有望全球第二,中國政府確保有財力大幅提高在社保、醫療、教育、保障房等方麵的支出,解決國民的後顧之憂。就在全球發達國家財政收入1%左右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中國今年前五個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速達到30.8%。今年前五個月全國財政收入3547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億元,增長30.8%。這一數字比去年前六個月的收入還要多2000億。中國經濟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如此快速恢複並實現如此高的財政稅收增速,的確令世界驚歎。
中國外匯儲備已達2.4萬億美元 增幅全球最高按照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外匯儲備規模已增至8.1萬億美元,而中國的外儲增幅全球最高。截至2009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總額為2.4萬億美元。日本外匯儲備為9970億美元,較2月水準增加0.2%,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各自持有近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
財政收入巨大、政府手頭寬裕,也表明政府可以更方便更有效進行收入調節,通過合理公共支出來反哺民生、促進社會分配的公平公正。中國政府確保有財力大幅提高在社保、醫療、教育、保障房等方麵的支出,解決國民的後顧之憂,從而提振消費,而不是通過大量基建項目來拉動GDP。
4、“市場基礎—國家主導”的雙重調節機製糾偏“市場調節失靈”和“國家調節失靈”,中國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既擠壓經濟泡沫,防範通貨膨脹,又要防經濟大起大落,還要保證社會和諧穩定。2008 年10月份以來,中央連續出台一係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措施,包括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4萬億刺激經濟複蘇的一攬子計劃,2009年又出台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和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在擴大消費需求、擴大節能降耗產品的消費以及發展生產方麵出台了一係列政策。這些措施為緩解下行壓力、保持經濟增長,不僅贏得了時間,也為今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較的基礎。2010年4月又出台樓市調控政策,有效遏製房價瘋漲,緩和社會矛盾。雖然中國經濟還存在各種問題,但中國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和能力今年經得起檢驗,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提升。
5、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會引發兩國民族心理調適及變化。中國崛起是給人類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心理秩序帶來重大衝擊的事件。中國需要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以及同時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和對地區事務主導力的上升,將使中日兩個國家的定位和民族心理調適的過程變得更加微妙,也將麵臨新的更大的挑戰。
中日曆史問題、釣魚島和東海油氣田問題上還存在嚴重的分歧,中美日三方關係依然極其錯綜複雜,中日兩國民間認知和情感,依然非常脆弱。有專家分析說,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提升,增強了中國民眾的自信心,同時也使一些人產生自大心理。在應對一些涉日事件尤其是日本的公然挑釁時,自我伸張往往會戰勝必要的理性、克製與忍耐,出現一些過度的或過激的反應。近年來,中日兩國國民之間互厭和敵意迅速增長,主要原因固然在日本方麵,但各自狹隘民族主義情緒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無疑也是導致事態不斷惡化的一個重要方麵。伴隨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日益增大,人們對中國的印象在不斷發生改變,尊重、讚譽中國的聲音不斷增多。對許多國家而言,對中國的發展和本國的國際地位因這種發展而發生的變化,還需要一個心理調節和適應的過程。作為一個至今依舊對中國保持經濟優勢的國家,日本自然不願意看到,甚至不願意承認中國趕超自己甚至最終雙方經濟地位發生逆轉的現實。對此,我們應該保持清醒認識,允許日本對中國的強勢發展有一個心理調適過程。作者:蔡律
4億人口每人多交一石米就能轉化成國防力量?製度的腐朽、科技的落後、人心的渙散是GDP能解決的嗎?
GDP這種偽指標除了招徠外國的敵意和圍堵,一對百姓生活沒有實際幫助,二對外不能禦侮,對內造成嚴重資源錯誤配置,真是誤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