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於上世紀90年代首先由英國提出,主要涵蓋了廣告、建築、設計、電影電視廣播、音樂、表演、出版、軟件與計算機服務等以知識要素為基礎的產業部門。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均十分關注創意產業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並正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創意產業先發國家,增長速度更快,如美國達到14%,英國達到12%。以創意產業為核心推動力的新經濟已占據美國GDP的70%,加拿大GDP的 60%。[i]
作為國內最早推進創意產業發展的城市,上海已經成為中國創意產業發展最迅速、總體實力最大、產業形態相對成熟的城市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境下,上海文化產業仍“逆市上揚”。2008年度上海文化產業實現總產出3304.8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1%。上海市文化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 5.7%,對全市增長的貢獻率為6.5%。[ii]
被譽為“世界創意產業之父”的約翰·霍金斯這樣評價上海的創意產業:“如果我有一個‘中國最佳創意城市’的獎杯,我會把它交給上海,因為上海最可能成為中國創意產業領導者。”
一、上海加快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國際經驗顯示,創意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取決於其所在城市的區位、能級、產業基礎,以及產業發展環境等。綜觀世界創意產業的發展,多集聚於倫敦、紐約、東京等世界性經濟中心城市,且與這些城市的產業基礎直接相關。作為中國創意產業發展最迅速、總體實力最大、產業形態相對成熟的城市,上海發展創意產業的良好條件在於:
1.上海有比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
上海自近代以來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曾經一度還是整個遠東地區的金融貿易中心。新中國建立以來,上海從金融、貿易、航運為主的經濟樞紐城市進一步發展成為全能型經濟中心城市,連續16年經濟實現高速增長。2008年上海人均GDP達到10529美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已經進入中等發達經濟體行列。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上海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目前,上海農業對GDP的貢獻已經趨於零,製造業對GDP的貢獻開始進入穩定狀態,第三產業成為推動上海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三產業的比重首次超過60%。初步具備了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經濟基礎、產業條件和市場需求。
創意產業是第三產業中具有高附加值的部分,在產業價值鏈中占據高端,它的規模發展對於促進上海產業結構升級,占領經濟發展製高點,並與“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形成合理經濟分工,實現錯位競爭和共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上海具有東西方文化交融、國際化程度高的特點
作為近百來年來中國對外的窗口,加上近代殖民統治者的覬覦和登陸,上海融匯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這種兼容並包的曆史情勢形成了上海獨特的海派文化:時尚、先進、包容不同的價值觀、消費觀在這裏碰撞,任何思潮都可以在這裏尋找到自身發展的土壤。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有“東方巴黎”之稱,時裝產業高度發達,是亞洲的時尚之都。同時,作為中國的文化中心,上海的出版業發展迅速,全國最大、最具聲望的報社和出版社當時都在上海。中國早期動漫藝術也於此時誕生於上海,當時“萬氏兄弟”在上海拍攝了中國最早一批動畫片。至三四十年代,電影產業在上海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誕生了“左翼電影”、“國防電影 ”、新現實主義等流派和《王老五》、《一江春水向東流》、《馬路天使》等經典影片,造就了周璿、阮玲玉、趙丹等中國第一代電影明星,被稱作是“中國電影的好萊塢時代”。
今天的上海依然接納來自世界各地、全國各地的新移民,不同的民族、不同種族、不同文化在此再次碰撞與激蕩,而上海文化曆史元素一旦被激活,依托現代科技的技術支撐,必然會衍生出無數的創意。
3.上海具有豐富的人力和教育資源
上海擁有眾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所屬研發部門,以及數量龐大的研究開發隊伍。在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06— 2007》中,上海以57.09的綜合分值連續三年居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之首。《報告》分析說,上海連續三年“領跑”,靠的是其“卓越的商業氛圍、深厚的工業基礎、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以及長三角經濟體的聯動”。在構成綜合指數的5個一級指標中,上海的“知識獲取”和“創新績效”處於全國第一,“知識創造”、“企業創新”和“創新環境”則位列第二,整體實力較為均衡,被《報告》稱為“全國最有創新力的地區”。[iii]
改革開放後,上海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已經吸引了眾多的海外和內地的創意人才來上海工作和生活。如果把大批湧向北京尋夢文化人才、創意人才稱為“ 北漂”的話,上海正悄悄地興起創意人才集聚的“滬漂”現象。還有大量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到歐美、日本留學人員,紛紛回國選擇在上海創業,在眾多的“海歸 ”人員中出現了上海、國外兩地居住、生活與工作的情況,這種“兩棲”人才無疑是上海與異域文化交流、交融最好的使者。
二、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
上海創意產業發展思路源自於1997年上海的第一次重大的產業結構調整,即都市產業結構調整。1998年,上海市政府提出“都市型工業”概念。2000年,確定了600平方公裏的中心城區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6000平方公裏的郊區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布局。
2008年1月,上海提出實現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著力做好的第一項工作是“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不斷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力培育發展創意產業等新興服務業。[iv]並為創意產業構建了信息、交易、投資、教育及宣傳五大公共服務平台,希望借此打通創意產業鏈條。
基於此,上海根據產業的共同特征、與創意產業的相關度,結合上海經濟發展目標,確定了“十一五”期間創意產業的五大類重點發展行業。
表二:“十一五”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重點
五大類 | 主要內容 |
研發設計創意 | 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品設計、軟件設計 |
建築設計創意 | 工程勘察設計、建築裝飾、室內設計 |
文化傳媒創意 | 文藝創意表演、廣播、電視、電影製作 |
谘詢策劃創意 | 市場調研、證券谘詢、會展服務 |
時尚消費創意 | 休閑體育、休閑娛樂、婚慶策劃、攝影創作旅行 |
上海各類創意產業發展前景明確,截至2008年8月,上海已授牌的創意產業集聚區達到75家,建築麵積225萬平方米。集聚區入駐創意產業類企業2500 多家,從業人員逾2萬人,來自美國、日本、比利時、法國、新加坡、意大利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涉及研發設計創意、建築設計創意、谘詢策劃創意、文化傳媒創意和時尚消費創意等創意產業的主要領域。[v]
上海網絡遊戲出版業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占據全國近半市場份額。正在運營和研發的網絡遊戲產品超過70款,且出口勢頭良好,部分遊戲產品已進入美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市場。依托上海成長起來的遊戲企業盛大網絡、第九城市等更是成長為全國網絡遊戲的領頭羊。
上海的動漫產業鏈也已經初步形成。上海目前已經成為動畫電影的主要消費城市,平均每部動畫影片的票房成績均能占到全國票房總量的近五分之一。2008年上海市共完成動畫片21部6576分鍾,居全國省市第七名,在2008年全國原創電視動畫片生產十大城市中居第六名;同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上海炫動卡通衛視傳媒娛樂有限公司都在全國動畫片製作基地前二十名之列。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和廣東原創動力公司共同投資製作《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衝天》一部製作成本隻有600萬元的國產動畫影片,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創下突破億元的票房紀錄,締造了中國動漫的神話。該集團投資製作的另一部動畫電影《麥兜響當當》拿下的6300萬元全國票房中。
四、加快發展上海創意產業的對策
作為國內最早推進創意產業發展的城市,上海發展創意產業的先發優勢和品牌效應己經初步顯現。目前,就上海已經形成的創意產業整體而言,無論是規模還是能量都還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其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十分巨大。上海市創意產業的戰略目標是用10年時間,建成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創意產業中心之一;用20年時間,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創意產業中心之一。
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認識創意產業的產業特征及其在上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重點扶持和培育,使之成為上海新一輪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這不僅對於上海增強經濟中心城市的輻射服務功能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價值。
1.改革文化投融資體製
首先,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和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及海外資本進入創意產業。近幾年來,上海市各級地方政府清理和修訂了大量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除了不少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體製性障礙,使上海市場的整體開放程度大為提高。但是,在上海的創意產業中,除網絡遊戲外,在傳媒以及傳媒領域延伸出的新媒體領域、大型文化傳播機構等大都以國營事業單位為主導,存在著一定的體製上的約束。上海很多從事文化產品生產、流通、經營和服務性單位大都未能實現事業編製和企業化運作的分離,即使已經分離的,實際上也沒有完全投入到市場競爭中去。在上海,搞得紅火的創意產業是網絡遊戲行業,這個行業正是上海目前少有的以民營資本為主的行業之一。而其它行業因受體製束縛,很難具有它們那樣的活力。打破僵硬的體製束縛,關鍵在於把本應由市場決定、由企業主導的還給市場和企業。比如,一些不由行政分配的大型文化項目,盡由市場來實現資源配置。[vi]
其次,營造一個成本最低、信息最靈、效率最高的融資環境。文化創意產業誕生首先要靠創意,但是僅有好創意遠遠不夠,要把好的創意變成作品最終能過渡到與觀眾見麵階段,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衝天》製作方廣東原創動力公司作品完成後曾在電視台播放了3年多,但是沒有引起足夠的反應,直到上海文廣介入投資拍攝電影版,上海文廣強勢的營銷又帶動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衝天》動畫片再次紅火。
要建立各種科技研發基金、文化創新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並應允許和鼓勵文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或直接上市;或與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或通過收購上市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等,營造一個成本最低、信息最靈、效率最高的融資環境。
2.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人才是創意產業發展的根本,也是保證創意產業持久發展最重要的條件。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理查德·佛羅裏達在《創意階層的興起》中認為,“一個城市的成功,取決於這個城市擁有的創意者階層。”新加坡的藝術部長也曾指出:在開拓創意產業方麵,政府的首要優先項目是培養創意人才。
發達國家創意產業的成功不無例外地都是依靠具有創新性思維的人才發展起來的,但目前上海在這方麵仍有較大差距。因此,應把大力引進和培養創意產業人才擺在相當重要的位置。當前的重點是要吸引一批在海外從事創意產業的優秀人才,特別是那些既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同時又具備寬闊國際視野的海外留學歸國人才;並樹立新型人才觀,既承認高學曆的常規人才,對缺乏高學曆和高資曆的優秀人才,也應給予非常規的寬容和鼓勵。
同時,應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技和教育優勢,加強創意人才培養。應將創意型人才的培養列為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培訓院校、社會培訓機構與創意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對接,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創意專業教育,有針對性地設立一些與創意產業相關的專用學科,支持院校與創意企業聯合建設創意產業人才實訓基地,加快培育創意緊缺人才;並建立和完善包括創意人才認證、創意人力資源谘詢和外包、創意人才推薦、創意人才培訓等在內的創意人才專業服務體係。[vii]
2.要加強規劃、協調和整合,有序推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
從全國範圍來看,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起步比較早,發展十分迅速,產業門類比較齊全,而且在整體規模、上下遊產業鏈整合、國際化程度等方麵都處在全國的領先地位。但若從整體性、功能性和前瞻性的視角來看,這些創意產業基地實際上仍有不少地方需要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根據上海社科院的數據顯示:上海創意產業園區從初期的35家,發展到現在的130家左右。而且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熱”的日漸升溫,各區縣正在規劃或推出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項目還有一批。由於缺乏全市統一的規劃和協調,各區縣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中盲目爭資金、爭項目、爭人才的情況時有發生,各個集聚區之間經營管理模式單一、結構趨同、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矛盾開始凸顯。[viii]這些新增的創意產業園區雖然招引了一些客戶,但總難敵供大於求,需求疲軟的狀況。”據媒體報道,上海的75個創意產業聚集區未能擺脫高空置率等問題,處境日漸艱難的尤其是藝術類創意園區,M50、紅坊以及田子坊內的許多畫廊處於交易量驟減、資金回籠困難等經營狀況。[ix]
針對上海創意產業園區實際存在的多頭管理、無序競爭、趨同發展、重複建設等現象,我們認為,應成立全市性的跨部門跨行業的文化創意產業領導機構,對未來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行統一的規劃、組織和領導,特別是加強對現有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整合力度,以期形成合力,增強產業集聚和輻射功能,提高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4.打造創意產業鏈
隻有組建完善的創意產業鏈,強化分工協作與規模,創意產業才有競爭優勢。一項資料顯示,美國電影的票房收入隻占到電影產業收入的27%,而73%的收入來自於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著名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更是將電影衍生品的經營收入稱之為公司經營的“安全閥”。上海的創意產業起步晚、發展快,很多的文化創意往往隻能形成單一的價值實現形式,大多數的文化創意流通都隻是“一錘子買賣”的形式。還缺乏完整的產業鏈,而任何一點的斷裂都會使創意產業的整個進程受阻。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要幫助幫助創意企業搭建產業鏈,開發相關的衍生產品,使之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5.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對創意產業來講,知識產權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對產品的原創性的承認和保護,其實就是尊重和承認個人創造力的價值。所以,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都把保護知識產權上升到戰略高度,並通過各種法律,如知識產權法、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等。
上海東華大學管理學院最近對229家創意企業進行的知識產權現狀調查顯示,1/5的企業的創意曾經遭遇侵權。有的企業已對侵權習以為常。某家旗袍設計工作室,經常有“抄襲客”光顧,拿著相機對著櫥窗拍完就溜。工作室推出新款,三四天後就能在批發市場上看到一模一樣的“雙胞胎”。[x]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經明確把知識產權服務作為公共服務平台來加以建設,已經在市區兩級建立了若幹個知識產權服務園區。2007年5月上海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成立,上海在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的自律、保護、維權方麵有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組織機構。2007年底,上海市知識產權局還啟動一項“創意信封”登記備案製度,今後當創意設計人遇到創意設計權屬糾紛時,這個“創意信封”就可以成為確定是否侵權的證據之一,從而有效地保護創意設計人的權利。[xi]
6.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
以創意產業發展為重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輪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在世界許多地區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已拉開帷幕,並有愈演愈烈之勢。伴隨著這種升級調整,創意產業的全球性流動在所難免,目前眾多大型跨國創意公司(以影視、傳媒、設計等行業的跨國公司為主,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上海投資便是有力證明。
當前金融危機給全球的文化產業帶來巨大的衝擊,加上2010年世界博覽會又在上海召開,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大力的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優化升級步伐,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的分工體係,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開拓國外市場。
目前,上海比較成功的創意品牌僅有新天地、時空之旅、石庫門、盛大網絡遊戲等幾個,還沒有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我們要及時總結自身開展海外創意投資的成功經驗,抓住機遇,大膽實施文化“走出去”,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品牌,以“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務質量高”的“三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謝耘耕係上海交通大學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