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壇上的“77、78級”現象(1)
照片順序說明 原商務部部長薄熙來(77級),原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77級)、原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77級)、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 (77級)、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78級)、四川省長蔣巨峰(78級)、甘肅省長陸浩(78級)、湖南省長周強(78級)、寧夏回族自治區代主席王正偉 (77級)、、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蔡武(78級)、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78級)、國家保密局局長夏勇(78級)
●“77、78級”這一群體中的不少人已經步入省部級等領導行列,成為中國政壇一支具有影響力的生力軍
隨著黨委換屆完成及今年全國兩會對幹部人事的調整,各級、各地黨政領導班子中出現了相當一部分人是於1977、1978年考入大學的。由於這一群體擔任各級領導幹部的人數較多,又都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有相同的經曆與背景,因而被稱為“77、78級”現象。
近期有媒體披露:據不完全統計,僅擔任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的“77、78級”大學生已達20人以上。這批領導幹部大部分出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屬於“共和國一代”,正處於年富力強階段,有以下特點:一是相對年輕化。如周強47歲擔任湖南省省長。二是知識化優勢。 這批領導幹部大多數出自名校,具有較為紮實的專業知識,許多人擁有碩士、博士頭銜,屬於專家型官員。三是實踐經驗優勢。這批領導幹部中,大部分具有豐富從 政經曆和基層生活體驗。不少人當過插隊知青、解放軍、工人、基層團幹部、學生會幹部、領導秘書等。“77、78級”這一群體中的不少人已經步入中央領導 層、省部級高官行列,成為中國政壇一支具有影響力的生力軍。這是當代中國領導班子的一個鮮明特點。
●特殊的成長經曆,使走上政壇的“77、78級”領導者具有獨立思考、“務實”等品格,這是他們能夠承擔承上啟下的職責和被新老一代人共同接受的原因之一
從成長經曆看,“77、78級”這批領導幹部,大多經曆了“文革”紅衛兵運動、上山下鄉、進廠進部隊的社會生涯,高考時年齡跨度極大,父子同考大學並非極端例證。這一代人,既是“文革”的親曆者,又是被“文革”耽誤了青春、喪失了最佳學習時間的人,還是在“文革”期間世界觀人生觀逐漸成熟的一代人。
在校期間,這一代人經曆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目睹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1982年,離校後的他們親身體驗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全部曆程。他們雖然不是改革開放的發端者,卻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受益者。長期的社會實踐,使得這批人對中國國情有較深理解,對“文革”的反思以及後來在高校所 接觸的現代社會科學知識,又使他們對政治有著獨特的認知。比如,堅持改革開放,在堅持基本社會製度的基礎上借鑒人類一切政治文明成果的政治理念,對這些人 來說並不需要“解放思想”就能夠達成共識。再如,堅持大政方針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與堅持個人獨立思考的統一,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形成了 這批人“務實”的品格,等等。這也是“77、78級”能夠承擔承上啟下的職責、能夠被老一代人及後來的60、70年代出生的人所共同接受的原因之一。
●“77、78級”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屬於自然更迭,也是特定時代的需要、特定時代的產物
每一個時代所產生的幹部,都會形成具有適應特定時代特點的群體,而當社會變遷時,幹部隊伍之間也會發生較大的代際間的群體轉換。幹部群體代際轉換的原因:一是年齡的自然更迭,二是時代的需要,即思想行為方式符合時代的節拍就能夠生存下去,而不順應時代的發展則往往被淘汰。因此,幹部的成長既受個體因素的製約,又有社會環境的影響。
從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曆史來看,共和國的各級領導幹部大體經曆了這樣幾代人:一是在戰爭年代成 長起來的幹部,這些人現在都已離退休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已經過世;二是“文革”前參加工作的人,包括“文革”前的大學生,但這批人大多數也退休了;三是 以“77、78級”大學生為代表的一代,現在是幹部隊伍的中堅;四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幹部,這批幹部現在在基層擔任領導職務的較多,少數人因幹部政策 規定要配備45或40歲以下幹部而在地廳、省部任領導職務。因此,“77、78級”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屬於自然更迭,也是特定時代的需要、特定時代的 產物。
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77、78級”出身的幹部的成長是與時代的成長同步的。在上世紀80年代,為了與現代化建設相順應,全黨推行幹部隊伍“四化”方針(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其時“77、78級”的這批人在年齡、文憑方 麵均占優勢,符合“硬指標”(當時“四化”方針在社會上被稱為硬指標),其能力和閱曆也足以使其擔當起現代化建設的使命,因此,“77、78級”剛離校不 久,就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上世紀80年代的大規模機構改革中進入了縣(處)級領導班子。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時代為“77、78級”走上政壇的人提供了 機遇。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老一輩各級領導者逐漸淡出領導崗位後,走上政壇的“77、78級”這批人的崗位也逐步發生變化,逐漸承擔起黨和國家各級重要職 務。這既是代際間自然更迭的結果,也是社會變遷、對領導者的社會需求變化的結果。
中國政壇上的“77、78級”現象(2)
在今天,惟有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改革開放的人才能夠承擔領導職責,這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而既有相當的知識背景,又能夠在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方麵有實踐經驗,掌握時代特點,則是最起碼的個人素質要求。由此,那些在實踐中磨煉出來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佼佼者,就成為時代的選擇。
●“77、78級”現象會在曆史記錄中留下獨具色彩的一筆
“77、78級”現象的出現,從宏觀上來說是必然的,是與社會需求、時代機遇緊密相連的。隻要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現代化建設,就需要這樣一批人。從另一方麵來看,不可否認,“77、78級”現象的出現也有個人的因素、甚至可以稱之為偶然的因素。這些人在走上工作崗位時,展現出突出的個人因素:因在社會底層磨煉多年,憑著個人努力考上大學,有著較強的奮鬥精神,所以能夠較快地成長起來;由於有一定的社會閱曆,在工作崗位上易於較快地與他人形成適當的人際關係,等等。但是,一個人能否得到提升,還要取決於多種因素,比如機會的出現,而機會並不是同時展現在所有人麵前的;再如,所在單位的內部環境、內部風氣,上級領導的賞識;又如,個性的差異可以導致不同結局,等等,都對人的發展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如果將“77、78級”作為一個群體來看,絕大多數人成為當今社會的骨幹是曆史的必然現象。但是,能否成為領導者、特別是能否成為高級領導者,則有一定的個體因素起作用,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從總體上講,“77、78級”所展示的共同特點,足以使人們從共性上分析曆史的必然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77、78級”現象終會成為曆史的名詞,新一代各級領導者將會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大顯身手,成為中堅,這在基層鄉鎮乃至縣級領導班子中已 經顯露出來,這是曆史的進步。但是,“77、78級”現象會在曆史記錄中留下獨具色彩的一筆。
(高新民/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
2008-05-05 08:34:23 新華網
的醜陋的77,78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