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發展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示
日本的發展史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全麵提高人口素質,防止兩極分化,自強不息。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借鑒日本的發展經驗。
日本擁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麵積和極為匱乏的自然資源,卻創造了17%的世界財富。筆者隨團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領略世界經濟大國的富 裕、發達和文明程度的同時,切身感受到我們在許多方麵需要向日本學習。其中,最讓我們感慨和深思的是日本低起點、快速度的發展史!
19世紀中葉之前,和中國一樣,日本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沒有接觸到歐洲的新興文明。1853年,美國軍艦開進了日本港,日本國門從此被打開。日本政府被 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成為被壓迫的國家和民族。自此,國內矛盾觸發,幕府統治結束,明治維新開始。明治政府推行“富國強兵”政策,迅速提高 了日本的綜合國力,也將日本引上了與西方列強為伍、競相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1945年,日本戰敗,整個國家經濟陷入崩潰邊緣。其後,在以美國為主的外力 下,日本開始了國家改造和經濟複蘇。1960年開始,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今天,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我們不能否認,日本創造了一個奇 跡。考察日本的發展史,結合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筆者認為以下幾點經驗對中國的發展應當有所啟示。
改革和創新是發展的靈魂
不斷改革和創新,為日本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曆史上,日本曾為中華文明所折服,虛心向中國學習,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後,日本看到 了西方文明,又虛心向西方學習。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餘人的考察團,赴歐美進行了曆時22個月的考察訪問,對西方各國的政治製度、司法機構、 教育體係等進行了詳盡的調查研究。我們參觀日本參議院時,見到大廳裏矗立著當年的考察團團長,後來的四任首相、三任樞密院議長的伊藤博文的銅像,日本人民 至今沒有忘記他。西方取“經”後,日本開始了深層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發達的資本主義道路。二戰後,日本又開始向美國學習。20世紀50年 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學,多數學生學成後回國。從當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們已將東方和西方文化融為一體,善於兼收並蓄,勇於變革創新,虛心 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為日本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使日本最終確立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
全麵提高人口素質是發展的戰略選擇
日本是個非常重視人口素質的國家,總人口1.27億左右,人口密度是我們的2.5倍。在東京等大城市,購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隊。日本人無論在車站、超 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覺地排隊,這種意識體現了日本國民的素質。日本把國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質上,注重人的全麵發展,構建以人為本 的社會體係。日本的教育製度與我國相似,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初中以下為義務教育,入學率為100%,高中升學率為96%,大學升學 率為50%。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終身教育的問題。1990年日本製定實施《終身教育法》,以促進形成學習型社會。日本教師的地位很高,公立學 校的教師列入公務員行列,其工資高於政府一般的行政官員。筆者認為,與日本相比,中國人口多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但不能把它看成一個製約經濟、社會 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把一切問題都歸於此,怨天尤人;而應當在毫不鬆懈地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同時,下大力氣抓好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義務教育,全麵提高人 口素質。
防止兩極分化是日本始終堅持的發展道路
有數據顯示,與美、英、德、法等國比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這與日本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關。日本戰後的飛速發展階段,雖然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 濟,但由於國家采取的措施得當,社會沒有形成兩極分化,並逐步消除了城鄉差別和區域差別。據有關機構調查,日本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狀況與別人比較處於中檔 的比例,其滿意度1958年為72%,1979年為91%,1989年為87.3%。多數日本人認為,自己所處的是一個“平等社會”、“無階層社會”、 “同質社會”。日本消除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維護社會公平是日本二戰後始終堅持的發展道路。日本戰後的發展史很注重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縮小。日本解決收 入差距的途徑主要有:一是建立比較平等的工資體係,企業內部的管理層與普通員工的工資差距較小;二是對農戶、個體戶、中小私營企業的個人所得征稅率較低; 三是個人所得稅遞增率高,在日本,你如果擁有1億日元,實際上隻有3000萬可以支配。
自強不息是日本的民族精神
忍辱負重、自強不息,已經固化為日本民族的優良品格。許多日本人對軍國主義侵略史已經“淡化”,這已經引起國際公憤;但是,他們對自己戰敗時的慘狀卻記憶 猶新。江戶東京博物館內,不僅存有當年東京等地被炸情況的圖片和錄相,還有專門製作的一些場景模型,他們教育後代不要忘記“悲慘的過去”。與日本人交談, 提到日本曆史,他們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被美軍轟炸的情景。可見,這些已經深深紮根於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成為激勵其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翻開日本近代史,可 以看到這個國家變化發展的軌跡:閉關鎖國導致了民族屈辱,由民族屈辱而富國強兵,富國強兵之後便對外侵略,對外侵略險些造成國家破碎,戰後的日本又在廢墟 上再次騰飛。50多年來,日本因戰敗而迎來了和平,被占領而實現了民主改革,失去了在國際事務的發言權而取得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成功。這些變化發展盡管有外 力在起作用,但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其麵向未來、忍辱負重、自強不息的精神,不能不讓人讚歎。
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正麵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正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在積極發展自身的同時,需要積極借鑒日本發展中的有益經驗,我們要學會從 日本的發展史中獲得重要啟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吸收日本發展模式中的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資料鏈接
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階段
日本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發展在戰後經曆了快速發展時期。這主要可分為四個階段。
經濟恢複期(1945—1955年)。戰爭毀滅了日本42%的國民財富,經濟混亂,物價飛漲,大量失業,通貨膨脹。借助占領軍的巨大影響力,日本政府提出 了“增加生產以平息通貨膨脹,穩定國民生活”的政策,進行了經濟和社會的民主化改革。1949年基本穩定了通貨膨脹,經濟開始恢複,1953年接近戰前水 平。
高速增長期(1955—1973年)。18年間國民生產總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10倍多,年均增長9.8%。1966年追超英 國,1967年追超法國,1968年追超西德,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僅次於美國,成為亞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經濟界的注目,被稱為“世界經濟奇跡”。
中速增長期(1974—1991年)。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打擊,日本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靠貿易立國的日本經濟被迫加快產業結構的重組和調整,重化工結構轉向知識密集型產品結構。這期間GDP年均增長4.3%,比高速增長期下降一半。
經濟危機並走出困境期。進入1992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出現經濟危機,1992—1998年實際GDP年均增長率僅為1%,其中1997、1998兩 年出現負增長,但目前仍是世界經濟大國。受到企業效益恢複的刺激,設備投資逐漸複蘇,雇傭及收入環境正在逐漸得到改善。由於企業的推動,日本經濟複蘇的前 景越來越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