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級興趣備注:這是從網絡收集的奇文,供大家共欣賞評論]
成為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的十大秘訣!
本人淫浸經濟學界久矣,自知資質不才,難成此器,但久與眾多經濟學家交 好,細心揣摩,悟出若幹道理,並與諸公切磋再三,匯成十大秘訣,並不吝公諸 大眾。凡有誌於成為經濟學家的社會各界人士,隻需中等以上智力,吃苦耐勞, 相信“寶劍鋒從奇計出,梅花香自巧招來”者,均可擇其善者而仿之,久而久之, 則離經濟學家不遠矣。
此十大秘訣,因前五屬宏觀層麵,主定大方向、定奮鬥之軌跡,故稱戰略; 後 五,屬微觀層麵,主授具體方法、操作技術,故曰戰術。共五大戰略、五大戰術。
一、占山為王法
蓋今日誰最有知識?曰博導、碩導,曰院長、係主任、所長,曰主編、總編。 於 是有誌之士當盡力為之,搶占了這些崗位,就成功了百分之九十。 按今日之體製,博士點、碩士點是個聚寶盆,學校靠它樹名氣、掙外快,一 旦缺少真正高水平的鴻儒碩耆,學校比你急。學校必想盡一切辦法扶持你,拉你 入隊,助你成名。因此,已有博點、碩點的地方須看斷層是否存在,這是你能否 快捷成為博導、碩導的關鍵之所在。如果你是廖化先生,生在蜀國,那就是有幸 了,隻須上下左右打點關係而已,必有分得一杯羹之機會。筆者親見京城兩所著 名大學,有多達五個經濟學二級專業博士點,新近出爐一批博導,四十至五十年 紀,有靠兩本資料匯編而成的專著而上的,有博士畢業不過幾年的(勤奮好學讀 博至四十五歲以上),有靠在自家園地裏發了幾篇宏論的,不一而足,絕對真實。
如果不是這樣也不打緊,信息時代,關鍵是要敏於觀察,細心發現,蓋中國 碩博
點日益增多,大學也不少,財經是熱門,不愁找不到“斷層”。
要是沒有博點、碩點,恐怕就難些。不過也不用怕,如今不少高校、研究所 痛感博碩點的含金量,勢必將爭點當成頭等大事,重點攻關,製訂三年計劃。職 稱不夠,則鼎力相助,文章不夠,則以次充好。評審委員會的人士也深明“抬頭 不見低頭見”的至理,和“以大局為重”的責任感。多一個教授決不會危害社會。
教授一多,碩點、博點就如囊中取物了。如此眾誌成城,勝算極大。更重要的是, 必勝信念背後,還有國家宏觀背景的強大支持。如今國家處於迅速發展中,各領 域均急需資金,能攤到教育方麵的往往捉襟見肘。教授薪金不高,國家便將“教 授”、“博導”、“碩導”作為一種安慰獎發售,使一些“皓首窮經”之士在微 薄的物質收入之外,有豐厚的精神收獲,因而財政支出就可以大大減少,是為妙 計。於是博士生導師由國家遴選改為校方審定,碩博點設立根據“經濟生活之需 要”而定,評定高級職稱隻不過是由校內、係內酌情處理,通常是皆大歡喜。想 當初凱恩斯先生隻當過講師,倫敦經濟學院隻有一名經濟學教授,實在是太小家子氣了。
除此之外,還有什麽“熱選崗位”?有。如果你身為一份學術刊物的主編,最不濟也是個編輯,你就成學術界的無冕之王或一方諸侯了。蓋在當今,誰掌握 刊物,誰就扼住學界的咽喉。辦刊費用是國家的事,用誰的稿子是我的事,生殺 大權在我一念中。以此為砝碼,廣結學界同仁,互換園地,天地寬闊不少,還可 以此把握學術方向、製造學術規範,成功地將刊物變成一架職稱生產機,或職稱
零部件生產機。久而久之,人家必敬我畏我,親我奉我。因為祖國大地,人人要 評職稱,發不發文章,關乎大眾福祉,其中意味深遠,不可不知。
當然,更高級一點就是弄個院長、主任、所長幹他幾年了。如此,頭銜日益 威嚴,學術影響飛速擴大。如今時髦“專業”改稱“係”、“係”升“學院”、“學院”改“大學”,於是平地官升一到兩級,增加了不少學術官僚,加上輪流 坐莊,不用發愁沒有機會。不過這就更需要“功夫在詩外”的功夫,多一點左右 逢源,少一點“皓首窮經”了。
總的來說,“占山為王”之法,難度甚大,登堂入室也最正宗,能最終成功 的,不是梟雄,至少也是半個豪傑,有誌於此者,不妨細心體味,必有所獲,而且此法各專業均通用,唯稍加變化而已。
二、以夷製中法
此法亦稱“洋學位法”,是終南捷徑之一。具體的操作流程是,在中國的大 學裏讀本科,將10%功夫搞好功課,將90%時光去考TOFEL、GRE,在字母中煎熬 數載之後,終有見雲開之日,於是意氣風發越洋而去(多半是美國);在外麵, 用30%時光重新學英語ABC、用30%的功夫掙口糧,再用30%的功夫學數學,用 10%的時光戀愛。不久正果修成,腦袋中裝滿“方程”和“模型”,口袋裏裝著 綠卡和少量的美金,於是一種新神聖--曰“打狗脫”(Doctor)或曰“皮兒取 帝”(Ph.D)便告出爐。
“打狗脫”們是些什麽樣的神聖?他們門第高貴,對數學工具極其熟練,能 將“關公戰秦瓊”的可行性和“加州的草魚市場上是否存在種族歧視”用十頁以上的數學公式演繹出來。由於普通人和一般財經學生實在不懂他們的語言,他們 也就更易成為最神秘、也最受景仰的一群。一般來說,這是這個時代最讓人覺得 象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固然,他們可能對中國的曆史文化知之甚少,他們對經濟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沒有足夠的功夫去分析--那是低層次的活兒,不夠理論 深度。因為洋學位的背後是美利堅經濟的天下無敵,是洋宗師“諾家”(諾貝爾 經濟學獎)巨無霸牌子,或者至少自家宗師也與諾家沾上點兒關係,所以土派們 不得不仰視之、畏懼之。他們挾洋風、闖學海,揚名立萬,黃道、黑道、紅道, 均能通吃到底,無不膺服。
不過據內部消息,也就是“打狗脫”們的宗師和少數圈內的異己分子所言, 他們也就是對醫生講政治、對政客講文學的手法,要與在西方經濟學氛圍中成長 起來的美國打狗脫比,還真難於入流。他們的時髦的經濟學專著,以“來料加工” 型居多,其構架是:“西方經濟學或美國經濟學的觀點”+“中國的經濟生活材 料”+“體會性或感想類結論”。畢竟,他們身在中國的時間太少,了解中國的 情況難於深入,刻苦時主要考慮“托福”,因此他們對國情的無知往往受到善意 的容忍。但從表相來看,他們對西方經濟學知之多矣,視野開闊、觀點新穎、影 響很大,仿外經濟學、組合經濟學也就儼然是正宗的新經濟學了。所以,這一法 兒,對立誌成為經濟學家的人士,必須明此“苦海有邊”至理,潛心背字母,巧 妙安排,則正果不遠。
三、官學一體法
在中國,官擁有絕對的權威和絕對的真理。一方麵,你的理兒無論多麽精致、 多麽經得起實踐考驗,要是沒跟官拉上關係,也隻是歪理,至多算個旁門;但一 旦與官結盟,則“一加一等於二”這樣的原理就成了行動綱領,成為重要原則, 是指導改革的重要文件了。因此,官學一體法也就成了登龍術。
具體來說,在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不少領導其實不太懂經濟,方 法之一是重新學,真學或假學;方法之二是稱自己與經濟學家有密切交往,他們 都是自己的高參,方法之三是不時地借經濟學家之手炮製點理論泡沫,“綱要”、 “戰略”不斷出台。這種需求的哄抬,導致經濟學界名流受到眾星拱月的禮遇, 更使不少新的經濟學家產生。
官味經濟學家以這些方法開展工作:一是有中央各部委會議文件、工作報告 起草時,人大有法規起草時,盡最大的力氣,通過各種渠道擠進去,旁聽一下, 或者分到幾段來寫,這些體製內的公務員怕幹的事兒,於他們是不可多得的“香 餑餑”。回來之後,便向新聞界宣稱自己參與了最高層決策,是最高層的智囊,
乃至是“×××改革理論之父”。例如,初級階段的理論、市場經濟、現代企業 製度、國有資產重組等理念,雖然是千百萬人的實踐和無數理論家的貢獻,並最 終由政治機器予以認可,但他不妨稱自己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是首創者。由於 那些半真半假的經曆,人們也不敢質疑其虛。二是活躍於諸侯之間。如今,地方 諸侯實力強勁,務虛成為一種時髦,具有經濟學名望的人士,堪當為省、市、地、 縣領導出謀劃策,他們利用自己的盛名和關係,在京跑“部”,在外招商,下 “地”講道,不亦樂乎。由於他們能熟練地將媒體影響力、經濟學的光環以及地 方政治資源融於一體,與高官要員、社會名流、媒介記者湊成臉兒熟悉,往往電 視有像、廣播有聲、報刊有文,不可不謂功德圓滿。三是自立門戶、自設機構, 向體製內伸手,或通過體製力量向外界伸手,成為課題經濟學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各部委、國有企業、銀行、跨國公司乃至國外基金,弄來幾萬到幾十 萬不等課題經費,腰包日脹,聲名日壯。
官學一體法要真正諳熟,其中大有講究。據知情人講,某著名“會議經濟學家”,多年以前就不讀書了,尤其不讀前人的著作了,他最熱衷於看報紙、看文件,頂多也就看一看財經雜誌。他熱衷於在各種會議中泡蘑菇,他收集的會議總 結和官方文件以三年為一個更換期,從中變廢為寶,深受各界人士的歡迎,是經 濟風雲的綜合者,更是各種改革方案的傳授者。因此,有誌於此道的人士,不妨
以他為楷模,假以時日,成功有望。
四、傍大佬法
此法屬那種願意腳踏實地,甘充“二流”的人所用。不過“英雄不問出身 低”、“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二流可變一流,雖屬起步之法,略顯卑微,卻 很管用。
所謂“大佬”者,指學界大佬,經濟學界大佬。也就是說,在經濟學界揚名 日久,著作不少,資曆夠老,往往有“趙市場”、“錢金融”、“孫國貿”、 “李資產”之名,後兩字不是其真名,是一個經濟學術語,由此號稱專業泰鬥之 類。選定之,瞄準之,靠近之,討好之,吹捧之,最後是利用之,並且是趕上之, 超越之。
這裏頭的緣故還在於傍與被傍乃是一個辯證關係,屬互惠互利型。就被傍者 來說,他需要追星族才能使自己光輝萬丈。更何況,傍者必奉之以金錢、關係。 盛名與鈔票齊飛,序言與專訪一色,恭請顧問、奉迎視察,如此等等,都是被傍 的好處。
傍者為什麽要持此戰略?蓋大佬者,學閥也,與軍閥有類似之處,但其心仁 慈而已。手握評職稱、定博碩點、招收弟子,乃至“核心刊物”發稿權,種種隱 性學權,均可令傍者大獲其益。傍者曰:“我是×老的弟子”或是“×老的弟子 ××的弟子”、“×老對我很重視,評價很高”,因而其學術必高,倘若拿出幾 幅照片或者一篇序言,就更確鑿無疑了,善傍者廣傍天下大佬,成為其學術地位 下的被保護人,受其栽培,因而文可因其薦而發,書可因其薦而印,結黨成風, 漸豐羽翼,大業可成。
其實此法古已有之,官場也是一樣,而且更甚。不過在學界,則被視為優良 傳統、風雅之舉,為世人所稱道,謂之獎掖後進,這就有異於官場。善用者,可 用得滴水不漏,令人豔羨不已。滬上某校,有一人士年紀不過四十,卻承襲其所 傍大佬之所有爵位、封號:院長、博士生導師、×會會長、教授、××顧問,號 稱一流經濟學家,並大有步其師後塵進入政界之勢。觀其著作,雖然不過爾爾, 卻已開始在給他人作序言了。
不過此法,具體細節本人尚欠研究,不好妄言,想必是親近多於學問,慎謹 侍奉,該伸手時就伸手之類。
五、傍大款法
此法與上法名甚相近,實際卻差之甚遠。傍大款之法需講究藝術性,否則就 易附入俗流。具體來說,傍大款可細分為“綁大款”和“幫大款”兩類,手法不 同,效果一樣。
蓋大款者,有錢之公司也,他們天生有一種對經濟學家的需要:搞好企業形 象,裝出幾分儒雅風度,顯出總經理或董事長獨具慧眼,修養深厚,也凸現出該 公司發展戰略穩健,足可信賴,做生意也就容易得多了。故他們樂於用鈔票買名聲,不時地捐個款、建個什麽基金、組織些發展戰略研討會或高層研討會,弄個 課題關注一下國計民生,或者就自己的發展問計於經濟學家,如此等等。
穿插於此中、活躍於此中的是那些經濟學家和準經濟學家。他們有時充先知, 有時是策劃人,有時是會計,總之一個原則是充實自己,也“傳道授業解惑”於 他人,各取所需,各遂所願。高明的經濟學家,麵對眾多大小企業,時而綁之, 並讓他們舒舒服服不叫痛;時而幫之,隻要藥吃不死人,不妨多開它幾副。長此 以往,他在經濟界的名氣越來越大,顧問越做越多。據京城某雜誌說,目前有幾 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在上百家公司中泡顧問聚財,他們所信仰的,叫作“玩世經 濟學”,不講邏輯、不看本質、不顧事實,隨心所欲、信口開河地作文發言,將 經濟學作為一門顯學的好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總的來說,傍大款之法,屬一種“曲線救國”之術。蓋有了錢,就能出版專著,就能結交更多的商界大款,就能更多地結識媒體並把持媒體,當然也使自己 在學術評比、職稱評定中更有經濟基礎--總之是更加長袖善舞。當然,初出道 的準經濟學家走此道可能就難些,但不要緊,隻需從小做起,持之以恒,勢必收 入與名氣共長,前途光明。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大款被傍被綁,其付出的鈔票通常是國家的,決策 者一般不會心痛,而名譽是自家的,用鈔票賺之,多多益善,因此,經濟學家不 用發愁此路不暢,這是後進者不可不知的。
上述五大戰略,不知對諸君有所教益否?如你稱“NO”,則我想你大約屬以下三種人:一是無財經根底也無此興趣的圈外人士,豎子不可與之謀也;二是智 力低下、悟性不夠,無半點縱橫天下之抱負與野心之人,豎子不可教也。至於第三種,恐怕就是已經悟道,認為其理早明,上述不過皮毛之說,門外之見,不及實踐之萬一。
所幸我好為人師,擇善而教,願剔除這三種人,繼續對有誌之士傳授獨門心 得的另外五大戰術。
此五大秘訣,屬教人如何從事經濟學學術研究,當然也是不少經濟學家的成 功經驗,雖然比不上上述的那麽具有普遍意義,卻也有獨到之處。此五法分別曰 “萊溫斯基經濟學法”(熱點法)、“事後諸葛亮法”(鋸箭法)、“教科書權杖法”、“數學玄學法”、“口力勞動法”。
六、“萊溫斯基經濟學法”
萊溫斯基是什麽人,相信國人都已不再陌生。不少人卻從她身上發現無數商 機,財源滾滾。美國經濟學家則把她與美國經濟的走向,和克林頓總統的治國精 力和治國決策,和美國公司在世界的利潤前景等等加以聯係,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並用函數表述出來,其精當之處,其內容之豐,隻差沒命名成為“萊溫斯基經濟 學”,由此,這些學者也被學界和俗眾所信服、所熟知了。
這隻肥鳥竟然帶來如此之大的學機,其中蘊含著一個真理:萊溫斯基經濟學法,或通俗地稱之為熱點經濟學方法,是學人成就功名的好辦法。隻要你老人家 對財經常識有所掌握,生就一雙敏銳的雙眼,善於捕捉經濟熱點,到時現學現寫也來得及。某文摘中心的數據說,在東亞金融風暴後,有關的中文論文達到7000 篇以上,“核心期刊”刊發500篇以上,但觀其內容,則大同小異,不堪多讀,
更不用說300種以上的有關圖書,難以統計的研討會、講座等等。我估計至少這 一事件在中國提供了500個以上的職稱晉升機會和5億元以上的“學術利潤”。不 過沒趕上這趟水也不打緊,世界之大,中國發展之快,不愁沒有熱點。方法有三,
一是緊密盯住文件精神,據此定調,發現新熱點;二是查閱期刊目錄,把握理論 脈搏;三是多聽廣播新聞,隨時準備理論聯係實際。
“萊法”的叫法可能有些不妥,不過明白其中的妙處就行了。操此法的經濟 學家,不需要對理論作辛苦而長期的係統研讀,不須苦思冥想,他們是萬靈之藥通曉各個領域的知識,隨時伸腳,就可能成為媒體上最耀眼的知識明星。在江湖 中行走多年,他們善於掩飾自己的無知,善於組裝他人的論點和論據,善於與媒 體保持良好的關係來建立自己的威名。某位主編曾對我說,有一位著名經濟學家,
自學成才,六七十年代是計劃經濟的狂熱支持者,主編的教材曾被欽定,八十年代為改革開放之吹鼓手,在全盤西化中也有微功,九十年代,因其地位尊崇,曾 就市場經濟、股份製發了不少宏論。每逢熱點,必有他的名字出現。最近,要編 全集了,編者極為犯難,這根主線變化太大,主人又不願弄個“選集”,而且熱 點一日三變,文章多為講話、感想類,因此編者深恐讀者要臭罵,影響該出版社的聲譽。
熱點經濟學家能迅速成名,盛名隆隆,關鍵之處在於他們深悟市場法則,善 於經濟,活學活用。有誌於此者,入門容易,精通較難,不過持之以恒,必成大 器。
七、教科書權杖法
經濟學教科書的祖師爺薩繆爾森說,一種思想、一個人的名字,如果有機會 寫進教科書,則不管他的觀點是否正確,他是否傑出,都很容易成為不朽的(大 意)。可見,教科書權杖是當今傳播名氣的法寶之一。如果能成為這“不朽”的 炮製者,就更值得驕傲了。
據統計,名為“西方經濟學”或拆開來叫“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大致相當於西方的入門水平的教科書,在中國也已接近100種,更不用說厚薄不 一價格不一的“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等三十多個亞學科的教科書。估計 如此造就的經濟學家不下2000人。蓋編教科書,省力,內容大同小異,排列組合 則可,且不犯政治錯誤;權杖效應,有銷路,每年數十萬以上的財經專業學生, 以及逾百萬以上因體製的要求,必須修習此課的非財經專業學生;加上考研風潮 中的鬥士,數不清的希望掌握了它們就能暢遊商海的人士,甚至還包括買幾本放 在案頭以示博學的社會青年,市場大得嚇人。
由於國人疏於經邦濟世之才學久矣,大麵積啟蒙之重任,使不少剛剛被啟蒙 的人士有機會、有責任去啟蒙別人。裝出點兒神聖,號稱大作等身,是師道尊嚴 之需要,更是完成革命任務之需要。由此看來,教科書權杖不失為一種可靠的方 法,一書既出,名揚天下就不是什麽難事了。不過,此法的應用麵還是窄了點, 最合適的隻能是身處高校,有廣大的本、專科學生為傳道對象,渴望成為“青年才俊”的人士。不居地利之便,其效果恐怕就要差些了。
有人擔心,教科書太多,又重複,是不是要被人罵臭,因而看不起?差矣差矣。蓋存在就是合理的,存在就是有價值的。先因教科書之編摘而升職稱,當教授,作導師,再轉就其他方麵尋找新的科研方法進一步發達就行了。何況,買教科書的人中,有80%以上是圈外人、初學者,因其不懂,因其幼稚而蒙之,不就 有了80%的聲望了嗎?
八、事後諸葛亮法
此法與“熱點法”有共同之處,不過更加保險,更加安全。敢於碰熱點,有 時預言不中,則會灼傷自己。“事後諸葛亮”之法,專撿具有社會影響、為公眾 所矚目之事件、道理等等,讓那些欲懂而未懂,想了解卻尚未排出時間來了解的人恍然大悟。因此,新聞性和學術性都出來了。
“事後諸葛亮法”的精妙之處,在於“事後”兩字。一般來說,在其他領域, 事後再說究竟,恐不會招人喜歡,可是在經濟學領域,卻決不是如此,相反,倒 是大行其道。一旦事件發生,媒體記者就忙於尋找事後諸葛亮先生,要迎合大眾 口味。對事後諸葛亮先生的需求激增,就成了一種異常而又正常的市場現象。事 後而論,絕對安全。想當初,克魯格曼先生預言,東亞會發生“雪崩”式金融危 機,沒多少人理睬,行內人則怕他象薩克斯先生一樣失算而貽笑大方。可事件發 生之後,也不過有些人認為他較幸運地撞對了答案而已,而千千萬萬的經濟學家 在事後論述東亞金融危機的必然性的宏論,早已掩蓋了克氏的光芒。在國內也是 這樣,提出“商品經濟”的卓炯之流,還有多少人記得?論證“商品經濟”之偉 大的諸公,今日正偉大著呢。
事後諸葛亮法的實質,與“鋸箭法”有相同之處,總體上來說,作為經濟學 家安身立命之法寶,它講究有事實(事實已發生)、有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方法)、有分寸(正確的路線界線)、有啟發(自己的一己之觀念),因而一般 情況下,它屬於四平八穩型,分量適中,適銷對路,影響較容易打開,屬上選之 列。
九、數學玄學法
要一概否認經濟學的數學化傾向,恐怕不太公允,但數學泛濫現象,的確令 人心憂。數學而成為玄學,也成了某些人士的專利,他們利用自己熟練的數學工具,營造一些“貴族味”,儼然精英中的精英,他們慣於將一些本來三言兩語就 能說明的問題,用一大串的數學公式推導,故弄玄虛,及至出現上文所說到的無 稽之論,玄言惑眾。
這種說法是一些業內人士的怨言。本人隻不過實錄以反映數學玄學法的威力 所在。蓋在多年文理相隔之後,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框架下,真正懂數學又懂經濟學的人太少了,所以大多數的人一見數學就暈,數學家一見經濟學論文也會暈
--這就給懂數學的經濟學家留下很大的成功空間,不必去苦心探索什麽重大主 題,隻需隨手拈來點什麽,巧織數學綿衣,自圓其說則可,神聖自立,聲名鵲起 矣。
數學玄學的精髓在於其“玄”,因玄而神,因神而起崇拜,因崇拜而立泰山 之威。至於某些人所稱,定性為本,定量為用;至於有人辯稱,經濟是人造的社 會係統,因素變動不拘,假設謬一失萬等等,大可嘲之以門外之漢,低能之兒等, 一笑了之。聲辯者自忖數學不如彼而卻步,學生以為果然有理而服,因此一般不會產生太大的危機,玄而不破。顯然,如果還有一頂“打狗脫”桂冠,就更妙了。
值得一說的是,在當今學界,同樣是既懂數學又懂經濟的人不少,甚至還有 雙料博導。但是,老實一點的,聲望卻不怎麽大。我所知的幾位老先生、老太太, 學了差不多四十年的經濟和數學,就是因為不習慣於用數學分析“關公戰秦瓊” 的可行性,聲名遠不如其弟子或曾向他們求藝的年輕人,那真是可惜了也。
因此,在經濟學圈子裏弄數學,作為獨門絕活,隻要能苦它幾年,不愁沒出息。
十、口力勞動法
有人曰:素來隻有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何嚐有個口力勞動?蓋新近出來一種勞動方式,說它是體力勞動吧,又不用扛包背鋤,說它是腦力勞動吧,它隻動不用動腦,因此不好歸類。故新創一類,曰“口力勞動”。
口力勞動是當今成為經濟學家的途徑之一,是我們若幹人士的細心發現所得。但實踐中,不少經濟學家已將此運用得爐火純青,使自己從準經濟學家晉升為經濟學家,從二流經濟學家晉升為一流或超一流經濟學家。
操此法的要點是:不必用腦研新知看新書,隻須將全國當成大講壇,把一些現成的東西在各種座談會、研討會、學術交流會上倒來倒去,在大公司、小公司、正公司、野公司,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鄉政府趕赴各種場麵,聘顧問、泡課題,重複不斷,君子動口不動腦。變幻無窮,一天幾個會,錢來車往,濃煙滾滾,全中國都看見他,於是名氣就更大了。
有人在一份大報上總結說,“口力勞動者”分幾種。第一種是年輕人,常騎自行車或乘地鐵、公共汽車赴會,他們往往有幾套說辭輪換著使用;第二種也比較年輕,常打出租車赴會,但往往學有專攻,不管什麽會隻說自己的一套。第三種已不年輕,往往有專車,也最忙,一天去幾個地方是常事,後麵有時還有一個拎包的助手,如同京劇明星趕場,其發言最少實際內容。
看來這口力勞動,還是大有後進者的用武之地,不同階段的口力勞動者都有飯吃,這就是適用麵廣之好處:不須埋頭苦讀苦寫,這就是其便宜省事之好處。
為什麽口力勞動會成為一種正常的社會勞動、而且有廣大的市場需求?其原因乃在於社會處於轉型期,一方麵確有新知新問題要解決,少不了請些經濟學先知來占卜一下;此外,在京城等不少地方,會議也成了一種賺錢方式,主辦者發一通知,或與某官方、半官方機構發個紅頭文件,號稱對某個重大主題要研討一下,各省、市、地、縣,各所、辦、院、校,各大企業來人者,必住大賓館、遊名勝、送厚禮,會務費調x千元。接通知者曰,為國家利益,事關我單位前途,我欲去赴會,尤其該會有大牌、中牌經濟學家,必授新知不少棗口力勞動者的角色重要性就出來了,看來機製暢通,皆大歡喜。
後進者如何以此實現個人騰飛。一曰擠,盡量擠進去;二曰吹,自詡曾在xx學術研討會上與x老親切交談,爭鋒甚健,評價不低;三曰積,積累與會經驗,從中揣摩上述熱點法、事後諸葛亮法等秘訣之精要;四曰用,即邊學邊用,提高曝光率,組織專訪,不幾日,自己即以著名經濟學家身份點評大事,升他一格,沒人敢說個“不”字。
以上十大秘訣,傳授完畢。泄露經濟學家錦囊之計,因此開罪天下不少經濟 學家,誠為罪過;不過為使更多的人能修成正果,早日成為經濟學家,也就無所 顧慮了----畢竟是件造福眾生的事兒。畢竟是件造福眾生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