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述藍光光盤技術及發展概況
在全球的光存儲市場中,CD、CD-ROM 、DVD-ROM、DVD-RW、 DVD+RW等產品被廣泛采用,雖然當前DVD在存儲的密度及讀寫速度方麵和CD相比,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它們都采用紅色激光波段進行數據的讀取和刻寫,使得光存儲的密度及讀寫速度提高的步伐還算不上太大。而新一代藍光DVD技術采用全新的藍色激光波段進行工作,存儲容量可翻將近6倍之多,使高密度光存儲的技術突破步伐邁得很大。
2002年初,DVD論壇的主要成員再也忍受不了可擦寫DVD標準之爭給業界引起的混亂和爭執,由DVD論壇指導委員會的9個成員經過一周時間的激烈討論之後,最終宣布支持采用藍色激光DVD存儲技術製定出新的高密度DVD標準——Blu- ray Disc(BRD),作為當前采用紅色激光存儲技術的各類DVD標準的取代者。
然而這一提議開始卻未得到整個DVD論壇的一致通過,因為多數人認為BRD標準會使業界從紅光技術轉向藍光技術的成本過高。
BRD技術標準雖然尚未得DVD論壇的最終通過,並且受到來自改進的紅光技術標準的進一步阻力,但BRD的發起者都是DVD論壇的指導委員會成員,並且大多是些全球聲名顯赫的廠商,它們分別是Hitachi、LG、Matsushita、 Pioneer、Philips、Samsung、Sharp、Sony和Thomson Multimedia。這9個核心成員的倡議意味著BRD存儲技術以官方授予的合法地位正式登上曆史舞台的步伐已不遠了。
實際上,用藍色激光波段取代紅色激光的存儲技術,並非由DVD論壇的主要成員所研發,而是由日本的Nichia和Toyoda Gosai這兩家公司獲得專利。據IDG的相關報道,這兩家公司為了爭奪藍光存儲技術上的專利問題,持續了長達6年之久的爭議和訴訟,延緩了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過,2002年8月中旬,這一爭執最終達成和解,兩家廠商采取和談與合作的方式開始向其他廠商提供技術授權,從而掃清了藍光DVD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使早已蓄謀研發藍光DVD存儲係統的各廠商笑顏綻開。
藍光DVD的發起,除了被希望用以結束可擦寫DVD標準之爭的局麵之外,其更強大的市場推動力是高清晰度數字電視(HDTV)業務在全球範圍內的陸續啟動(例如美國在2003年率先開通HDTV的有線網,中國也確立了幾年內HDTV逐漸全麵取代傳統電視網的計劃)。因為高清晰電視的數據傳輸率至少為23Mbps,如果要錄製133分鍾的高清晰電視節目,光盤的可用空間勢必超過20GB,這樣 DVD的容量也無法滿足要求。
一、下一代DVD標準之爭
新一代DVD的標準一直存在三大陣營之爭。勢力最強的陣營為索尼、鬆下、先鋒、三星、飛利浦等的藍光DVD;原本屬於該陣營的東芝,突然在2003年6月與NEC聯手推出了AOD標準;台灣地區則提出了HD-DVD標準。這三大陣營的共同之處是所用標準都使用“藍色激光技術”,然而我國大陸的EVD卻為“紅色激光技術”。
下一代DVD標準一直是世界家電業和IT業共同關注的焦點,世界電子企業為了製定下一代DVD規格而專門組建了國際團體DVD聯盟。
當國內企業還在為DVD專利費的問題而考慮如何提價的時候,國際團體DVD聯盟卻突然宣布放棄這個聯盟發起時候製定的業內特別推進規格統一的工作目標。這也就是說,DVD聯盟之前一直在推崇的藍光DVD支持廠商開始了分裂。這些核心成員分成了 AOD和Blu-Ray Disc兩個標準群落。支持藍光DVD(blu-ray)的廠商軍團包括:索尼、鬆下、日立、先鋒、夏普、三星、LG、飛利浦、以及法國的Thomson MM;而東芝和NEC另外提出自己要去發展Advanced Optical Disk標準,簡稱AOD。本來東芝一直在是否加入藍光DVD陣營上猶豫,但最終去做AOD。
就在整個電子行業還在為藍光DVD與AOD如何“劃江而治”談論的時候,台灣地區也來攪局。台灣地區的工研院光電所提出HD-DVD標準。台灣地區的光電所積極主導成立‘前瞻光儲存研發聯盟’,希望聯合台灣地區的芯片組、影碟機、以及盤片生產商。實際上台灣地區電子行業希望通過HD-DVD標準的推出,跳過AOD和Blu-Ray的高額專利費。這不禁令人想到DVD專利事件後,國內廠商聯合搞出的EVD。而且按照光電所的說明,其將繼EVD後,再度聯合中國內地共同製定兩岸HD-DVD規格。如果說EVD是DVD專利逼出來的產物的話,那麽 HD-DVD肯定就是針對下一代DVD標準門檻的反擊。
東芝在正式退出Blu-ray Disk陣營後,與NEC聯手推出新一代的DVD規格,並已經獲得DVD Forum指導委員會通知,將開始規格製定工作,這使得原本呈現分裂的下一世代DVD規格愈趨混亂。如今台灣地區又提出HD-DVD標準不免火上澆油。但是HD-DVD標準也麵臨著很多艱巨的問題,先不說這個標準能不能夠通過DVD Forum指導委員會,就是台灣地區製造業的廠商能夠有多少強力支持這個標準也難說,而且台灣地區製造業在DVD等領域本身就沒有什麽優勢,所以HD- DVD標準提出者台灣地區的工研院光電所上來就提出了與內地聯合的定製標準的想法。這不由得令人聯想到3G標準目前三分天下的局麵。同時也從側麵再一次印證中國市場容量對於製定業界標準的影響。
三種使用藍光技術的標準區別如下:
Blu-ray(藍光DVD):使用RLL1/7編碼信號處理,數據保護層僅0.1MM,所以造成盤片必須使用光盤盒才能保護數據層,單麵單層容量23.3/25/27GB,單麵雙層50GB。
Advanced Optical Disk:使用PRML編碼信號處理,數據保護層0.6MM,單層15GB-20GB,重要的是可以與現行DVD相兼容。
HD-DVD使用8/15編碼信號處理,單麵單層容量可達17~27GB
“DVD論壇”曆來隻承認一種新DVD標準。新一代DVD播放機采用“藍色激光”格式大局已定。
EVD不可能成為DVD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紅光最終會被藍光取代。EVD主要強調高清晰度,但是藍色激光技術在性能上更勝一籌。它將成倍提高數據存儲量,其數據存儲量為普通DVD的5倍,同時也具備高清晰度和與數字高清電視配套使用的優點。
二、藍光光盤組織簡介
藍光光盤組織(Blu-ray Disc Founders)成立於2002年5月,由支持推廣藍光光盤格式應用的9家廠商組成,包括日立、LG電子、鬆下、先鋒、飛利浦、三星電子、夏普、索尼和湯姆遜,此後加入的4家為戴爾、惠普、三菱電子和TDK。2002年8月,東芝、NEC聯盟推出的替代技術,同樣使用藍色激光,但由於可使用與DVD相同透鏡從而容許DVD生產廠商利用現有生產線進行製造,因此其更具有成本優勢,對藍光光盤組織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藍光光盤組織於2003年2月17日開始提供新一代光盤規格“藍光光盤”的技術授權。此次的授權對象是用於錄像機的可擦寫光盤規格。藍光光盤組織於2002年6月公布了該規格的說明書。要想開發、生產和銷售基於藍光光盤的可擦寫產品,主要來說必須簽定2個授權合同。一個是有關可擦寫規格的格式和商標的藍光光盤可擦寫格式和商標授權協議(Blu-ray Disc Rewritable Format and Logo License Agreement),要與該組織的9家公司簽定合同。另一個是有關可擦寫規格的版權保護技術藍光光盤可擦寫規格的內容保護係統授權協議(Content Protection System Adopters Agreement for Blu-ray Disc Rewritable),要與索尼、鬆下、飛利浦等3家公司簽定合同。2個合同期限均為自簽字之日起的10年時間。由索尼負責對外授權業務。另外,此次的合同不包括藍光光盤規格的相關專利授權(版權保護技術除外)。相關專利授權必須單獨與各企業簽定合同。
在格式和商標授權方麵,授權對象的產品種類大體分為4種。(1)麵向可擦寫藍光光盤的單放機和錄像機;(2)光盤;(3)元件;(4)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授權費為每類3萬美元。簽定2種授權時在3萬美元的基礎追加2萬美元即5萬美元。簽定3種以上的授權時總計為6萬美元。
版權保護技術的相關授權方麵,對象種類有3種。具體分別是(1)單放機和錄像機;(2)光盤;(3)元件。每年的管理費,1種為1萬2000美元,2種總計為2萬美元(1萬2000美元+8000美元),3種總計為2萬4000美元(1萬 2000美元+8000美元+4000美元)。此外,作為版權管理密鑰的發行費,每部機器征收0.1美元,每張光盤征收0.02美元。另外,管理密鑰每受理一次,就要另外收取500美元的手續費。
2004年5月以索尼、飛利浦等為首的“藍光光盤組織(Blu-ray Disc Founders)”宣布,將在目前13家成員的基礎上吸納其他廠商建立“藍光光盤協會”(BDA, Blu-ray Disc Association),該協會將為入會企業就藍光光盤產品的開發、應用、推廣等提供技術支持,業內人士指出“藍光光盤組織”此舉意在結成更為廣泛的同盟,推動藍光光盤最終成為下一代光盤標準。
藍光光盤組織(BDF)公布了將作為繼承BDF活動的團體而於2004年10月成立的“藍光光盤協會(BDA)”的活動概要。
參加BDA活動的成員企業將根據所獲權限和活動範圍分為3個等級。自最高等級依次是Board of Directors(理事會)、Contributors(貢獻者)和General Members(普通成員)。
理事會負責BDA的所有決策。從組織內部的地位來講,近似於DVD論壇中批準規格的最高決議機構——幹事會(Steering Committee)。現有的13家BDF成員自BDA成立開始將直接進入理事會。不過,數量尚未確定。也就是說今後還有增加的可能性。BDA成立後將通過兩年一次的選舉,從下麵所講的貢獻者中選出新的理事會成員。
貢獻者能夠參與藍光光盤規格的製定。由這些企業組成的委員會(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聯合技術委員會)所製定的規格最終經過理事會的批準將成為正式規格。
普通成員除可以參加BDA舉辦的藍光光盤的普及活動外,還有權了解BDA內部討論的部分內容。
BDF於2004年9月開始征集貢獻者和普通成員。2004年10月4月將在東京召開BDA首次會議(kickoff meeting),討論管理規則等內容。
此次“藍光光盤組織”組建更為廣泛的同盟,無疑是希望團結更多的企業加盟後形成更大的製造規模以降低成本;此外眾多廠商的加盟可以推進藍光光盤技術應用的增加有助於其立足市場。
三、藍光DVD與紅光DVD之間的技術比較
當前流行的DVD技術采用波長為650nm的紅色激光和數字光圈為0.6的聚焦鏡頭,盤片厚度為0.6mm。而藍光DVD技術采用波長為450nm的藍紫色激光,通過廣角鏡頭上比率為0.85的數字光圈,成功地將聚焦的光點尺寸縮得極小程度。此外,藍光DVD的盤片結構中采用了0.1mm厚的光學透明保護層,以減少盤片在轉動過程中由於傾斜而造成的讀寫失常,這使得盤片數據的讀取更加容易,並為極大地提高存儲密度提供了可能。
藍光DVD盤片的軌道間距減小至 0.32mm,僅僅是當前紅光DVD盤片的一半; 而其記錄單元——凹槽(或化學物質相變單元)的最小直徑是0.14mm,也遠比紅光DVD盤片的0.4mm凹槽小得多。
藍光DVD單麵單層盤片的存儲容量被定義為23.3GB、25GB和27GB,其中最高容量(27GB)是當前紅光DVD單麵單層盤片容量(4.7GB)的近6倍,這足以存儲超過2小時播放時間的高清晰度數字視頻內容,或超過13小時播放時間的標準電視節目(VHS製式圖像質量,3.8MB/s)。這僅僅是單麵單層實現的容量,就像傳統的紅光DVD盤片一樣,藍光DVD同樣還可以做成單麵雙層、雙麵雙層。
被提議的藍光DVD格式具有36MB/s的數據傳輸速率,並且采用MPEG-2作為流媒體的壓縮方式,以與全球的數字廣播標準保持兼容。然而,藍光DVD格式本身與現存的紅光DVD格式並不兼容,因此一些發起者還在積極倡議藍光DVD係統應該在某些方麵與傳統的DVD保持兼容,以更加順利地得以普及。
四、“藍光”真的能成為DVD的終結者?
“藍光”技術使用藍色激光,不是目前所用的紅色激光,從而使一張光盤的容量大幅提高。“藍光”光盤能將現在一般單麵DVD光盤的存儲容量提高5-6倍,可以記錄13個小時的普通電視節目或2個小時的高清晰度電視信號。在用作高清晰數字音像記錄設備和電腦外存儲器等方麵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比目前的DVD在容量和質量方麵都高出一籌。
盡管Blu-ray擁有高容量的優勢,但同任何新技術一樣,它也會帶來一些弊端。甚至有人認為,Blu-ray的出現偏離了光盤發展的正軌。眾所周知,普通用戶對光盤的保存和使用都是相當隨便的,因為光盤有它的特點:即表麵有汙漬或損傷也可照常使用。但Blu-ray卻打破了這一優良傳統,由於其保護層僅有0.1mm,因此其耐傷抗汙性相對傳統光盤顯得非常脆弱。盡管SONY推出了藍光光盤的保護用光盤盒,但讓用戶適應一種另外的使用光盤的方式顯然有些勉為其難。
在產業化路上,藍光DVD也存在激光器價格偏高,碟片、節目缺少支持以及產業界製作設備需大規模更新等不利因素。
另外,因不願意過早結束DVD產業輝煌期,在七大電影製片商支持下,美國華納公司推出仍采用紅光光盤物理格式,編解碼采用高壓縮比技術又推出一種新型DVD,可望間接提高存儲容量。
要使藍光DVD真正成為家庭激光放映設備,則要看市場的接受程度。因為相對於DVD來說, “藍光”光盤存儲容量的提高有限,並非一種革命性的技術變革。特別在中國市場,高清晰度電視遠未普及,用在普通電視機上,DVD已經足夠,對於精度更高的光盤,普通電視機的解析度跟不上,效果無法體現,這種情況下光盤容量的增加充其量隻是增加了普通電視節目內容,因此目前就說“藍光”光盤將成為DVD的終結者還為時過早。
我們知道,目前的國內DVD影碟機已經處於全麵替代VCD的迅速普及期,“藍光”如果作為 VCD的直接替代品參與競爭,由於市場培育尚需時間,它已經失去先機。如果“藍光”要成為DVD的替代者,直接取代目前DVD打下的市場基礎,還需要看消費者能否接受,由於目前DVD在市場的占有率已經相當高了,人們是否會選擇這個相對來說比DVD並沒有提高了多少的新技術產品還有待觀察。
由於“藍光”並沒有具備革命性變革的技術特征,因此它的壽命是否會長久還需要市場的檢驗。而目前已經出現了另一種更先進的技術,“藍光”會不會成為一種過渡性的標準?目前,9C視DVD為藍光天敵。藍光DVD一旦市場化後,主攻的將是歐美市場,但是目前普通DVD是占據該市場的主流產品,而其中產自中國的DVD產品,已擁有該市場三到四成的份額。如果今年繼續讓中國DVD在歐美自由銷售,DVD 市場趨於飽和,這意味著藍光DVD將喪失最大的市場。因此,中國DVD自然就成了9C的“眼中釘”。
五、藍光主流產品簡介
索尼2003年6月發表了使用藍紫色激光光源的新一代光盤規格“藍光光盤”的世界首款錄像機“BDZ-S77”。建議零售價4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萬元)。內置BS數字電視調諧器,可以錄製約2個小時的HDTV映像。
“BDZ-S77”除BS數字電視調諧器外,還內置有微波模擬電視調諧器。除可以直接保存 BS數字電視的MPEG-2視頻的“DR模式”以外,還采用了可以長時間錄製微波模擬電視節目和BS數字電視節目的“HR模式(高畫質模式)”、“SR (標準模式)”以及“LR(長時間模式)”總計4種錄像模式。DR模式可以錄製大約2個小時的1080i或720p的映像數據(最大數據傳輸速度為 24Mbit/秒)。480p映像可以錄製約4個小時(最大數據傳輸速度為12Mbit/秒),480i映像則可以錄製約4.4個小時(最大數據傳輸速度為11Mbit/秒)。
在最大數據傳輸速度為16Mbit/秒時,HR模式錄像時間約為3個小時,SR模式在平均為 8Mbit/秒時錄像時間約為6個小時,平均為4Mbit/秒時,LR模式錄像時間約為12個小時。還支持使用微波模擬電視和BS數字電視的電子節目表的錄像預約。此外還具有能夠與DV攝像機連接的DV端子,並可以將所拍攝的映像保存到藍光光盤中。
“BDZ-S77”不僅能夠記錄和播放可擦寫藍光光盤,而且還可以播放DVD-Video光盤、DVD-RW光盤(支持DVD-Video兼容模式和VideoRecording格式)、DVD-R光盤(支持DVD-Video兼容模式)、音樂 CD以及CD-R/RW光盤(兼容音樂CD)。與此錄像機的發表相對應,還將上市記錄容量為23GB的可擦寫光盤。價格為3500日元(約合人民幣230 元)。
富士公司於在2003年12月1日開始發售錄像用藍光碟Blu-ray Disc“BLRW23FA”。這款商品化的藍光碟是支持Rewriteable Format Ver.1.0標準的可重寫型,容量為23GB,能夠直接錄製大約2小時的數碼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富士這款產品的推出標誌著藍光碟產品已經開始邁向實用化和普及化了,相信在幾年後,將來數字高清晰錄像將成為家庭錄像的主流。
鬆下電器產業2004年7月底推出了藍光光盤錄像機“DMR-E700BD”。DMR- E700BD通過精簡功能,隻配備錄像和播放等基本功能,盡量減少新功能開發,從而使上市之初就實現了低於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3萬元)的價格。通過盡可能直接沿用現有元件來最大限度地削減生產成本。
DMR-E700BD采用了將DVD-R/-RAM裝置和藍光光盤裝置並排設計的“雙光驅結構”。外形尺寸為368mm(寬)×268mm(縱長)×73mm(高),為橫長型。
鬆下電器選擇雙光驅結構的原因是“為了減輕DVD裝置的有關測試和檢驗工作,以便將資源集中到藍光光盤裝置的開發上”。實際上,此次采用的DVD-R/-RAM裝置直接沿用了“DMR-E50”等上一代以前的鬆下DVD錄像機采用的產品。而 DVD裝置也在不斷取得進展,目前已經支持高速刻錄和單麵雙層追記型光盤。如果是雙光驅結構,就能夠很容易地將先行開發的DVD錄像機刻錄播放裝置的特點應用於藍光光盤錄像機中。
DMR-E700BD光盤的檢測使用機械式開關。種類不同的光盤會改變開關往裏送盤的力度,由此即可檢測出以下3種光盤:(1)DVD-Video光盤和DVD-R光盤及音樂CD等裸光盤,(2)盒裝可擦寫藍光光盤,(3)盒裝DVD-RAM光盤。(1)和(3)2種光盤會送入DVD裝置,光盤(2)則被送入藍光光盤裝置。之所以能夠區別光盤(2)和(3)是因為光盤盒的縱長尺寸不一樣,DVD -RAM光盤盒比藍光光盤盒長。插入盒裝DVD-RAM光盤後,由於開關送盤的距離會加大,因此就能檢測兩者的不同。
日本先鋒成功開發了可支持DVD媒體記錄和播放的藍光光盤用的芯片組,以及可記錄和播放DVD光盤的藍光光盤用的激光頭。先鋒在2004年8月3日於東京舉行的“Blu-ray Disc Information Seminar”上做了首次展示。
此次的芯片組是先鋒與其他公司共同開發的,主要由3枚芯片組成。具體來說,為負責模擬信號處理的模擬前端LSI,負責藍光光盤記錄編/解碼等的數字信號處理LSI,負責DVD及CD記錄編/解碼等的DSP。該芯片組與激光頭一端封裝的DVD紅色半導體激光器驅動IC、藍光光盤藍紫色半導體激光器驅動IC以及受光部分的OEIC等配合使用。
此次的激光頭可支持藍光光盤媒體以及DVD媒體的記錄和播放。不支持CD的記錄和播放。由於藍光光盤與DVD所采用的不同物鏡的數值孔徑(NA)差,以及光盤構造的不同造成的球麵失真,通過刻有細微凹凸的PSE(Phase Shift Element)進行補償。NA為0.85的物鏡由1枚玻璃鏡頭構成。工作時光盤與物鏡間的距離方麵,藍光光盤為0.5mm,DVD為0.3mm。
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2004年7月開發成功了能夠刻錄和播放CD、DVD和藍光光盤3代光盤的激光頭“OPU81”。 OPU81不僅是單麵單層25GB可擦寫藍光光盤,還能刻錄和播放單麵雙層50GB光盤。同時還能刻錄CD-R、CD-RW、追記型DVD和可擦寫 DVD。並且支持單麵雙層DVD+R光盤的刻錄。OPU81的高度為20.2mm,支撐激光頭的2個滑動軸間隔為56.5mm,重量為50g。
六、藍光技術在電視領域中的具體應用
在藍光技術上開發出來專業光盤,目前單麵容量為23.3GB,相關驅動器性能可以達到:單光頭72Mb/s,雙光頭144Mbps的讀寫速率,可記錄85分鍾DVCAM或45分鍾MPEG IMX 50M質量的視音頻素材,存儲時間30年,相關設備運行條件0~40℃,存儲條件-20~60℃。Sony公司的XDCAM係列專業光盤產品實現了高數據傳輸和長時間記錄,其產品係列包括攝錄機、錄放機、非線性編輯和移動編輯係統,覆蓋了節目製作全流程。專業光盤係統為徹底打通無磁帶工作流程提供了技術基礎,可給現有的電視製作流程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優化工作流程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個是節目上載,另一個是在上載後的初期編目和二次編目。專業光盤技術在這些方麵有傳統磁帶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從最初的拍攝環節開始,有很多的元數據就已經記錄在光盤上,也就是說很多編目工作在前期就可以輕鬆完成,而專業光盤在上載環節中又有著比磁帶上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這些關鍵環節中輔助全流程的優化,使得在網絡製作過程中效率大大提高。而隨著專業光盤在網絡製作係統中的導入,除了發揮在節目製作中比磁帶更強的優勢外,在節目交換中可以同時跨越AV與IT兩個平台,在這方麵對今後節目的存儲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BIRTV2004上,Sony公司將集中力量展示XDCAM專業光盤係列產品:包括可以記錄DVCAM格式的PDW-510P攝錄機、可在DVCAM記錄格式及MPEG IMX記錄格式之間進行切換的PDW-530P攝錄一體機、PDW-D1專業光盤驅動器、PDW-V1便攜式專業光盤錄像機、PDW-1500小型專業光盤錄像機以及功能完善的XPRI係列非線性編輯係統。
PDW-510P及PDW-530P專業光盤攝錄一體機可以方便靈活地在任何環境下穩定地使用。與傳統磁帶攝錄一體機不同,專業光盤攝錄一體機擁有高效率的素材瀏覽搜索能力、完善的編輯功能和高速素材文件上載功能。利用基於圖標方式的素材搜索功能,記者可以方便地瀏覽記錄在光盤上的素材,可以利用基於EDL(編輯決定列表)方式的編輯功能在攝錄一體機上實現以往需要兩台錄像機才可以實現的對編/ 粗編功能,這將極大地提高新聞類節目的製作效率。兩款專業光盤攝錄一體機還配置以太網接口,專業光盤中的素材可以通過網絡接口直接向非線性編輯係統上載素材。
XDCAM PDW-D1是一種具有高速i.Link接口的外置式專業光盤驅動器。D1驅動器體積小巧,非常便於攜帶和使用,是配合Sony XPRI全功能筆記本非線性編輯係統完成節目製作的利器。利用D1驅動器,用戶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擁有一套完整的專業光盤編輯係統。
XDCAM PDW-V1便攜式錄像機、PDW-1500小型錄像機擁有小巧的身材和強大的線性/非線性編輯功能。考慮到與多種格式磁帶設備的兼容使用,PDW- 1500小型錄像機可以作為編輯放像機與傳統磁帶錄像機組合成為高效的線性編輯係統。同時,PDW-1500的雙光頭讀寫設計和標準配置千兆以太網(Gbps)接口又可以使PDW-1500成為一台高速節目素材上載係統,使得XDCAM強大的非線性編輯支持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2004年8月的雅典夏季奧運會上, Sony的XDCAM專業光盤係列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全球各大電視台對奧運體育賽事的轉播。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體育中心在本屆雅典奧運會上采用了解XDCAM專業光盤係統進行百年奧運的現場報道。
CCTV使用XDCAM專業光盤攝錄一體機記錄下來比賽的場景,將節目素材在第一時間由 XDCAM移動非線性編輯係統進行快速編輯,或者通過某種形式的網絡設施向後方節目製作中心進行高速傳輸;回到IBC(國際新聞中心)的成品節目光盤或是原始素材光盤可以通過收錄係統以高碼率和低碼率方式向非線性製作網絡進行高速上載;在非線性編輯網絡係統中,來自XDCAM專業光盤的節目內容和來自傳統磁帶設備的節目內容可以實現無縫融合,形成最終的節目。
七、 中國力爭下一代光盤技術取得突破
在眾多跨國公司的淩厲夾擊下,在水與火的夾縫中,中國光盤產業究竟有無出路?無論是有關部門,還是協會,都已經瞄準了下一代技術。
中國光盤產業推進委員會說,我國已宣布2008年開播數字電視,高清顯示器市場不斷擴大,消費者在翹首企盼高清晰激光視盤播放機。“每次技術轉折關頭都為後來者提供機會,這也給中國提供了周旋機會”。
科技部973計劃專門就“超高密度超快速信息存儲與處理的基礎研究”立項。光盤中心已在“多波長多階光存儲技術”基礎上研發出新型激光視盤機樣機,並申報9項中國發明專利和1項美國發明專利。利用這一技術,可將存儲量提高近3倍,數據傳輸率提高4倍。
目前光盤產業知識產權的核心問題是光盤格式。這一項目由於采用全新的編碼體係,可在基本技術相同的情況下建立具自主產權的光盤產品序列,有望為建立具有自主產權的光盤產業開辟新途徑,徹底擺脫知識產權問題的困擾。
我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作後盾,光盤產業應敢於在所謂“國際標準”麵前標新立異。這也是台灣、美國企業願與我們合作研製樣機並進一步開發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學家計劃把這一技術用於藍光光盤存儲係統,並與台灣合作製定中國光盤標準。
專家指出,如果改用這一新格式,我國光盤機可與“國際標準”兼容,而外國光盤機卻不能讀中國光盤。“這個項目國家投了3000萬元,5年已經過去了三年半。下一步關鍵在於應用推廣,在於企業參與,在於能否迅速推出質高價低的產品。隻有這樣,光盤產業才有可能鹹魚翻身。”
2001年,中國光盤產業推進委員會曾提出新一代光盤播放機的技術攻關項目清單,包括藍激光LD研發、藍激光光學頭研發、多階存儲技術、新的數字壓縮技術等12項。“這些項目至今仍有實際意義。”
國內研究機構已在研究藍光激光器,加上光盤產業本地化取得的進展,在第三代光盤技術上占據一席之地不是沒有可能。關鍵是應在國家強有力的組織下,上下遊結合,產學研結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