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主席手捧炸藥包,解放了雷鋒叔叔” | ||||
2007-08-22 09:52:19 來源:南方日報 陳楓 | ||||
結束語 2007年高考錄取即將結束,我們與省教育考試院合作推出的“高考三十年”係列活動也在降下帷幕。 與三十年前不同,今年一躍而上將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達30多萬;而三十年前,53萬農場知青、應屆畢業生最終擠過獨木橋的僅8000多人。 中國高等教育已告別精英教育,跨入了大眾化教育時代。 然而,不論是飽經滄桑的82屆人,還是剛剛步出考場的高考“新兵”,高考始終是人生旅途中難忘的一幕,而“分數麵前人人平等”所折射出來的“公平正義”又恰是當下中國的價值追求。 正因如此,本報與省教育考試院合作推出的“高考三十年”係列活動才受到社會的熱切關注,深深吸引著大家的目光。在這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裏,我們收到讀者的電子郵件、網上帖子和來信數千件。在這裏,大家分享彼此獨特的高考經曆,或自由表達對高考改革的真知灼見,有些已在本報發表,還有更多的優秀篇章將入編即將出版的《廣東高考三十年》文集。 國家恢複高考整整三十年了,它改變了一代人,改變了一個國家和民族,不管未來的高考將如何變革,也許不變的是走過的難忘歲月,不變的是我們對“公平正義”價值的永恒追求。
這位經曆過2003年抗擊非典、2006年“齊二藥”假藥事件考驗的中山三院黨委書記,當年還是中山醫學院年輕的醫教組副組長,被借調到廣東省高校中專招生辦公室,成為考務組和錄取組的負責人。 翻開他的4本日記本,還有保留下來的一大堆試卷、通知資料,我們驚奇於他無比精細的記錄,更感謝曆史的饋贈,留下如此精彩、難以磨滅的記憶。 有意識地出些難題,相當於大學一二年級水平 十年沒有高考了,1977年10月下旬通知要恢複,12月11日就要考試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年是怎麽完成的? 王榮新回憶說,當時,考務組負責命題、印刷、包裝、銷毀、轉運這五大任務。 早在1977年6月,他們就下到全省多個縣市調研,準備搞文化考查試點。10月恢複高考的消息傳來,火速在全省抽調了23名老師,負責命題。這些老師分別來自大學、中學、省教材編寫組,政治清白、業務過硬,而且當年沒有直係親屬參加考試。 11月1日,23名老師每人帶100斤糧票,被拉到佛山部隊,在舊祠堂住下了,開始了大約1個月的命題。 在王榮新的日記本上,我們看到,當年命題指導思想是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肅清四人幫“寧要沒有文化的勞動者”流毒。命題原則是重視基礎,注意理論與實際結合,開卷考試,獨立完成。 本子裏還夾著一張內部通知:1977年10月25日,省招生辦接到教育部計劃司李同誌電話通知,為了選拔真正優秀的青年,早出人才,要求各地有意識地出些難題,相當於大學一二年級水平。通知要求“內部掌握,不得印發”。 提綱 要學華國鋒的《貴在鼓勁》,要練“大批判的議論文” 為了便於考生複習,他們還根據1973年省編中學教材,搞了一份統考複習提綱。每份工本費1分錢,當年真是一份難求,非常搶手。 有趣的是,當年是大學與中專招生考試一起進行,有87萬多人考試。複習提綱也相應規定,政治、語文是大家通用,數學、理化、史地則分初中、高中兩層次。 記者看到,當年要複習的內容其實並不多,就濃縮在一張紙上。政治有“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揭批'四人幫'”等內容。語文除了馬恩列毛等偉大導師的經典著作,無產階級大文豪高爾基的《海燕》、魯迅的《祝福》、《論“打落水狗”》,還有華國鋒的《貴在鼓勁》,懷念周總理的名篇《人民的好總理,我們熱愛你》。作文要求除了“練習寫人記事的記敘文”,還有“大批判、評論性的議論文”,時代烙印鮮明。 包裝 48人包裝87萬考生試卷,命題老師“秘密旅遊” 命題完畢,考卷在廣州新華印刷廠印完,就運到佛山軍營包裝。 當年全省有23000多個試室,83768袋考卷,分為兩種,大袋有52份,小袋32份。 23名命題老師,再加上25名工人,48個人負責全省87萬考生試卷的裝袋,這是多麽恐怖的工作量啊! 王榮新日記本上還清晰記錄著,包裝速度是每人每小時裝144袋、每天上午蓋500個封口章。“當年是流水作業,身體累,心理壓力更大,怕出差錯。” 之後,他們又坐著貨車,把破損、多餘的試卷從佛山運回廣州造紙廠銷毀。“當時風很大,吹得試卷要飛了,大家隻能像電影裏英雄人物保護國家財產一樣,撲上去,壓在試卷堆上。” 為了保密,1977年12月5日,這些命題人員都被秘密地送到廣西桂林“旅遊”。王榮新留下當年唯一的一張珍貴照片。12日回到廣州,隨後23位命題老師又分赴全省各市,指導評卷。 評卷 當年用算盤計分,懷疑作文題泄密 準考證寫明:12月11日(周日)上午考數學、下午考政治,12日是語文、理化或史地,13日上午考外語,每科考試時間都是2個半小時。盡管是開卷考試,但要求隻能帶各科書本進場。 當年全省有7300人監考,5545人評卷。廣州就有好幾個評卷點,如東山區在黃華路黨校,越秀區在越華路教育局。每人每天要求的評卷進度是:語文23份-25份、數學150份-200份,政治100份,理化100份-150份。 評卷進度很慢,當年還是用算盤計分的,條件非常簡陋。當時發現有個別答卷內容雷同。還有人來信揭發,有考生語文課本上就寫著“大治之年見聞”,與當年廣東作文題“大治之年氣象新”非常相似,懷疑試題泄密。後來一查,是老師猜題押題太厲害,題目相似,但並非作弊。 答卷 讓人哭笑不得,“四大發明”成“柴米油鹽” 但最令評卷老師哭笑不得的,還是十年荒廢書本,考生知識薄弱。王榮新的筆記本上,詳細列舉了一些錯得離譜的例子: 文言文翻譯,有考生將《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翻譯為“愚公思想頑固,頑固不化,不實行計劃生育,生了很多子孫,所以妻子很弱”。有的將“愚公長息”翻譯為“愚公的大媳婦”、“愚公拉長條氣”。至於《曹劌論戰》的“夫(語氣虛詞)戰”一詞,則有“丈夫”、“老公”、“夫妻”、“將軍”、“大丈夫”等18種解法。甚至有考生連“翻譯”兩字都不理解,全部標上拚音。 作文更是五花八門,有考生將“大治之年氣象新”理解為廣州今年天氣很好。中專招生的作文題是“雷鋒叔叔回來了”,有考生寫成“雷鋒叔叔跟著毛主席南征北戰幾十年”,有的虛構成“華主席手捧炸藥包,葉副主席扛大炮,鄧副主席拿衝鋒槍,打進了四人幫的黑司令部,解放了雷鋒叔叔。華主席親切接見了雷鋒叔叔”等等,簡直有如今流行的“惡搞”味道。中專作文隻要求500字,有考生錯別字多達40多個,算上重複出現的有70多個。 政治試卷,有的考生將“形而上學”解釋為“形式上的上學,不是真的上學”。曆史科最離譜,把“四大發明”解釋為“柴米油鹽”、“豬狗牛羊”。 盡管是開卷考試,不少考生還是交了白卷。有的就在上麵寫打油詩:“考生本無才,形勢逼我來。試題本容易,無奈答不來。”“平日不用功,上場撲了空。罪歸四人幫,怒火滿心腔”。 王榮新感歎:這些答卷可笑又可悲,足見十年文革誤國之深。而小平果斷拍板當年就恢複高考,重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又是何等及時和英明。 錄取 全省87萬考生合格率僅5.9% 錄取也很艱苦。當年考生檔案集中在中山醫學院的學生宿舍,堆得滿屋子都是。錄取組人員坐在地板上,通宵達旦地工作。 當年合格線廣州總分是240分,全省各地是241分。全省參加統考有876348人,總合格率為5.9%,其中各地市以海南最高,為9.3%。其中高考理科有356983名考生,合格率為5.8%,文科有156436人,合格率為4%;中專考生362929人,合格率6.8%。 王榮新回憶,當年經常有兩種人找他拍桌子。一是外省高校招生人員,當時學校也是冷熱不均,工科最熱,而有的學校比較冷門,他們等了幾天都沒接到一個考生檔案。二是部分縣市招生辦的人員,要求多給他們錄取指標。 令他深感愧疚的是,老婆懷孕了,他卻不能在家陪伴。女兒是1978年2月生的,當時招生工作還沒完全結束。 令他至今自豪的是,親眼看著一批批積壓了11年之久的知識青年中的精英,從此走上了成才之路。 統籌:梅誌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