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程師治國到社會科學家理政,隱含著治國方略的某種調整。在工業化建設年代,不僅需要大量工科
被稱為“改革開放後第三次地方黨委集中換屆”結束,一大批
這些嶄新亮相的省部新政要,雖然個性和經曆各不相同,但從他們身上,仍然可以找出不少共性。這些共性,在某種程度上隱含著執政者治國方略和用人思路的調整。
77、78級現象
當今政壇,80年代初畢業的“文革”後大學生開始占據顯著位置,形成了耐人尋味的“77、78級現象”,他們是恢複高考後第一批走進大學殿堂的人。
如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77級)、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77級)、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77級)、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78級)、四川省長蔣巨峰(78級)、甘肅省長陸浩(78級)、湖南省長周強(78級)、寧夏回族自治區代主席王正偉(77級)、商務部部長薄熙來(77級)、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蔡武(78級)、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78級)、國家
不難理解這種現象產生的時代背景。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一畢業,恰逢國家人才短缺,被國家各大機關、研究院校和大企業所吸收。加之改革開放提供的廣闊舞台,他們具備了比後來者更好的契機。
觀察者指出,77、78級政界人士兼有革命年代幹部的群眾工作
“77、78級現象”隻是領導幹部年輕化的一個縮影。在這次省級黨委換屆中,一批50歲上下、年富力強的領導幹部走上省委書記、省長的重要崗位。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隻有50歲,是最年輕的省委書記;湖南省長周強47歲,成為最年輕的省長。省級黨委領導班子呈現出“456”的三級年齡梯次格局:40出頭、50開外、60上下,老中青三代合理搭配的班子初步形成。
有研究者撰文稱,根據任職年限規定,省級黨政“一把手”為65歲,紀委書記為63歲,其他常委為60歲,但在這次黨委換屆中,實際上形成了“318”的年齡線:黨政“一把手”提名年齡不能超過63歲;紀委書記的提名年齡不能超過61歲;其他常委的提名年齡不能超過58歲。據統計,目前31個省委書記的平均年齡為58.39歲。特別是孫政才、周強和胡春華這批60年代出生的官員亮相政壇,反映出幹部年輕化的力度。年輕越來越成為中國各級主政者的共同形象。
博士高官多
2007年3月,中央任命張高麗為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係,曾在石油部門工作15年,在廣東省(包括深圳市)工作16年,2001年調任山東,先後擔任山東省副省長、省長、省委書記。張高麗對宏觀經濟頗有研究,1999年被清華大學聘為兼職教授,並被母校廈門大學聘為管理學院院長和教授。
吉林省委書記王瑉也是備受關注的學者型官員。這位機械製造專家在南京
張高麗、王瑉隻是知識型高官的兩位典型。在中國目前的省部級一把手中,還有12人擁有博士頭銜。他們分別是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經濟學博士)、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法學博士)、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法學博士)、山西省長於幼軍(哲學博士)、陝西省長袁純清(管理學博士)、寧夏回族自治區代主席王正偉(經濟學博士)、
據統計,在此次黨委換屆後的98名省級黨委書記和副書記中,全部是大專以上學曆。其中,擁有研究生學曆的占60%。
觀察家認為,在不同時期,國家對幹部知識層麵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全球化日益加速、信息社會逐漸來臨的今天,麵臨的問題縱橫交錯、高度複雜,因此,對幹部知識性、專業性的要求也更為迫切。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專業技能強、具備國際視野的學者型官員更容易得到提拔和重用。
法學家從政
“法學家從政”是中國政壇的另一典型現象。除前麵提到的李源潮、周強外,還有一長串法學專業出身的政要名單:國家保密局局長夏勇、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上海徐匯區區長孫潮、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郝鐵川……
這些出身法學院的政要履新伊始,就給人一種嶄新的施政形象。夏勇入主國家保密局後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改革保密製度,將自然災害死亡人數從保密選項 中刪除;周強甫一到任,就將轄內55個行政執法部門的“權力清單”公之於眾,向外界展示出陽光執法的決心;孫潮從華東政法學院赴任徐匯區區長後,就致力於 打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政府行政模式,進行政府流程再造。
其實,法學家從政隻是中國高官學科背景變化的一種體現。細心的人士會發現,近年來理工科出身的省部級官員比重逐漸下降,而擁有包括法學在內文科 背景的高級官員則越來越多。以這次省級黨委換屆為例,在98位黨委書記、副書記中,72人具有人文社會科學背景,占73%。在大學期間,他們大多攻讀文史 哲、法學、經濟、政治、新聞傳播等文科專業。
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學校上。有媒體曾拿中國最著名的兩所學府——北大和清華做過比較:在過去幾十年內,清華大學為中國培養了很多領導人,被概括為“清華現象”;然而,近年來擁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員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清華現象”已不再醒目。
研究者認為,從工程師治國到社會科學家理政,隱含著治國方略的某種調整。在工業化建設年代,不僅需要大量工科人才,而且技術專家更適應直接管理 經濟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社會管理的複雜化,國家對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的官員需求上升,經濟類和法學類學科出身的官員開始成為政界翹楚。
從世界範圍來看,社會科學家治國也是一種趨勢。據了解,發展中國家多傾向於學理科的工程人員治國,到一定時期則變為學文科的社會管理人員走上前台。美國高官2/3是學法律的,俄羅斯的專家治國理念也漸漸淡出。
從政經曆豐富
在這批新政要中,大多數具有豐富的從政經曆。他們大多是從基層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如李克強下過鄉,擔任過公社幹部,考入大學後擔任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習近平擔任過生產隊書記、縣委副書記。
有些新政要具有豐富的沿海發達省份工作經驗。最典型的莫過於張高麗,他先在廣東工作16年,主政深圳後再到山東主政數年,現在又調任天津,真可謂是外界所稱的“從南到北,麵朝大海”。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曾在浙江任職7年,從2001年開始又在福建工作至今。
不過,很難用一兩種模式概括這批官員的成長經曆。如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長期在青海省商業廳、財政廳等省直機關工作,熟知省級機構運作特點;團中 央第一書記胡春華在西藏紮根近20年,屬於邊疆出身;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一直在黨委係統任職,具有豐富的黨務工作經驗;水利部部長陳雷、國家氣象總局局長 鄭國光則屬於科班出身,二人分別在水利和氣象部門工作多年。
觀察者指出,這一群體基本都親曆改革開放全過程,在思想解放大潮和改革開放中得到鍛煉成長,擁有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與五六十年代的“工農幹部”、“革命幹部”相比,他們的執政理念、領導方式、理論水平、個性特點更為鮮明,這無疑給中國政壇帶來了一股清風。
黨外精英“入閣”
6月29日,無黨派人士陳竺被任命為衛生部部長。這是改革開放29年來,中國第一位出任國家部委正職的無黨派人士。兩個月前,另一位黨外人士萬鋼,被任命為科技部部長,他是1972年傅作義辭任水利電力部部長後35年來,首位民主黨派人士擔任政府部長。
在地方層麵,上海市、湖南省先後規定優秀黨外幹部可出任政府部門領導正職;南京市《2007~2011年培養選拔黨外領導幹部工作規劃》要求, 到2011年市政府要有50%的組成部門選配黨外人士擔任領導幹部……中央和各省市的標誌性舉動表明,大規模選拔和任用黨外幹部已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的一致 行動。
據統計,目前中國八大民主黨派共有黨員60多萬人,其中17.6萬人擔任各級人大代表,3.2萬人擔任縣級以上領導職務。評論人士認為,建國初 期讓大量黨外知名人士參與執政,是著眼於國內各階層的團結;現在更多的是著眼於黨外精英的專業才能,反映出執政黨的寬廣胸襟和博大視野。
女政治家各展風采
隨著李海峰被任命為國務院僑辦主任,中國政治舞台上又多了一名女性政治家。這位國僑辦的第五任主任,曾經是大慶油田著名的“女子采油隊”隊長。
最新一項統計表明,自2001年以來,中國省、市、縣級領導班子中,女幹部的配備率提高了17%以上。到2005年底,省部級女領導幹部達到241人。各級女幹部的數量已接近幹部總數的40%。
目前,中國已有九位女性國家領導人,比2001年增加了五位。在國務院29個組成部門中,有正副女部長16人。女性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這些女政治家的從政經驗絕大部分體現出女性特色:大多分管教科文衛和婦女工作。政治舞台上,她們各具魅力,各展風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吳儀。
吳儀是建國後的第三位,也是自1982年以來的第一位女副總理,有“鐵娘子”之稱。她出現在公眾麵前時,總是語氣鏗鏘,目光堅定,與世界各國政 要從容談笑,遊刃有餘。美國《福布斯》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排行榜”中,吳儀名列第二。《財富》雜誌將她評為“全球經濟人物”。在人們眼中,吳儀始 終是一位充滿智慧和魅力的女性,女性同胞尤其欣賞吳儀的裝扮,誇讚她服飾時尚考究、大方新潮,既顯女政治家的出色風采,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雅致。
此外,青海省長宋秀岩是目前唯一的女省長,也是繼顧秀蓮之後中國第二位女省長。身兼省長、女兒、妻子、母親四重身份的宋秀岩,就任後這樣給自己 的角色排序:“作為省長,我擔負著530萬青海人民的囑托,這個角色是最重要的。而作為一個女人,百善孝為先,父母當然排在第一位。丈夫和孩子好像是一杆 秤,這兩者應該是平衡的。”這種心跡袒露,為她贏得了公眾的好感。
(摘自《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