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網絡作者:瀏星雨
金融危機越演越烈,大洋彼岸每天都有令人揪心的消息傳過來。眾多愛國人士的心也和美國人的心一起跳動著。前天,傳來美國“感恩節”銷售下滑;昨天,傳來了“ 華爾街”大裁員;今天,又傳來了“美國約30個州瀕臨破產向聯邦政府求援”的消息。
人民日報網的這篇文章說的是,由於失業人數增加,領取失業金的時間加長,導致一些州的“失業基金”快要用盡。如果,聯邦政府不進行“救援”,那麽一些州政府將應付不了這麽多的福利開支,那麽州政府就得破產並關門。(農民工返鄉,鄉政府會關門嗎?)
失業,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工作了。原來,我們中國有個比較好聽的詞匯叫“待崗”,待崗後不能重新上崗的那就是“下崗”。現在中國也有失業的概念了,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但是數千萬的遊蕩在鄉間或城區的無所事事的農村人口是從來不會失業的。因為,共和國還沒有把他們納入就業的範圍。
而在美國,隻要你年滿16周歲,隻要你不是蹲在監獄裏麵的囚犯,隻要你有尋找工作的行動,當你還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你就是失業。不管你是偷渡來到美國的,不管你是 70歲老翁或60歲的老婦,不管你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隻要你有尋找工作的行動,當你還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你就是失業。就是你暫時待崗在家,1個月後將重新回原單位上崗,那麽你在這一個月內也是失業了。當然不想上班的富婆,外出旅遊的大款,雖然沒有工作,但不在失業的統計範圍內。
在美國,失業率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來看待的。因為充分就業(高就業率)是美聯儲的三大法定職責之一。
二戰以來的67年間,美國失業率超過7%的年份共有11年。67年裏麵,美國出現的三個失業高峰時期分別為:第一個時期為1975年到1977年間,失業率為8.5,7.7和7.1%; 第二個高峰為1980年到1986年間,失業率為7.0-9.7%;第三個失業高峰為1991年到1993年間,失業率為6.8,7.5和6.9%.
自從2007年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的一年來,美國失業率上升了1.7個百分點,在2008年11月份達到6.7%,也即共有1033萬人失業。
這些失業者,
依照性別區分: 男性失業率為6.5%:女性失業率為5.5%。(女性在美國更不容易失業嘛,看來那個美國人權狀況報告得改寫了)。
依照種族區分:亞洲人失業率為4.8%,最低;白人為6.1%,第二低;南美人為8.6%;黑人為11.2%,最高。(美國到底是經濟決定政治地位,還是政治決定經濟地位,國務院的“美國人權狀況報告撰寫組”得好好琢磨了。而且看來美國的職場對亞洲人的歧視最少了,那個美國人權狀況報告又得改寫了)
依照學曆區分:高中以下文憑者失業率為10.5%;高中畢業文憑者為6.8%;大專文憑者為5.5%;大學本科以上3.1%。(看來美國職場最歧視低學曆者,那個美國人權報告應該把這條添加進去)
依照年齡區分:16-17歲年齡段的失業率為20.4%,最高;18-19歲年齡段為18.3%;20-24歲年齡段為10.9%;25-34年齡段為 6.9%;45-54年齡段為5.1%;55歲以上的老年人失業率為4.7%,最低(看來美國的就業市場並不歧視老年人,看來那個美國人權狀況報告又得改寫了)。
進一步,來看看美國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的就業情況。在我們社會主義中國,青春少女是最容易就業的了。但是在美國並非如此。請看:
美國16-17歲妙齡少女的失業率為19.4%,為最高;17-19歲少女的失業率為15.0%;20-24歲年輕女性為9.1%;25-34歲青年婦女為 6.4%;35-44歲的中年婦女為5.4%;45-54歲中年後期的婦女為4.5%;而55歲以上老年婦女為4.3%,為最低。去美國“考察”的官員朋友們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問題:在紐約繁華地帶的著名“梅西”百貨商店裏麵怎麽盡是些6,70歲的老頭老太接待顧客啊?(筆者注:我在抄錄這組數據的時候,我的手是顫抖著的,這組數據“科學”地描述了美國的社會生態)
再看看我們中國。我剛剛看到一份介紹賀紹強妻子羅秦在重慶找工遭遇的報道。從美國回來的她說,人家很好奇:這裏30多歲就下崗,你40歲還出來找工作?是啊,在我們中國有個名詞,上網的青年人可能不太知道。這就是“就業大齡困難對象”,官方資料中俗稱為“4050”人員,指的是那些男性年滿50周歲,女性年滿40周歲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他們有條件申領《再就業優惠證》。
大家從電視,報紙和互聯網上麵看到,幾乎每個月都有幾十萬的美國人丟掉工作,都挺同情他們的。其實,相比我們中國人,他們簡直太幸運了。隻是電視,報紙和互聯網很少報道美國又創造多少新崗位了,幫助多少人重新就業了,美國的黨和政府又幫助多少困難失業者解決生活困難了等等。
在美國這個市場經濟體係中,每天有大量的企業倒閉,但是也有大量的新企業誕生;在美國的職場裏麵,每天有大量人員失業,同時也有大量人員再就業。生老病死,仍自然規律也。但是,就像人口一樣,死亡長期多於出生,這個社會就處在問題之中。現在的美國就是這樣,它正處在金融危機中心,它處在經濟衰退中。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經濟漩渦中,美國還是每天都有新職位誕生。比如在2008年10月31日這一天,美國一共有310萬個職位在等待著求職者。
2008年,美國的失業人口中,有31.5%在5周內重新找到工作;有30.0%的失業者在5-14周內找到新工作;有17.1%的失業者在15-26周內重新找到工作;失業半年以上的僅為21.4%。也就是說將近80%的失業者能夠在半年內重新找到工作。
在美國,失業了,有些單位會給予一定工資數額的補償。如果沒有,那麽就可以向政府領取失業金,按照目前的規定,失業金可以領到半年以上。半年以後,依然找不到工作,就可以開始享受低收入(或無收入)社會保障金,這樣在住房,醫療和子女上學方麵取得相應的福利。2008年美國單人貧困線為10400美元。在美國針對低收入群體的福利有十數項之多,比如單人的年收入不到13524美元者,就可以享受領取食品券了。那些年齡到65歲(62歲也可以)的可以辦理退休手續,當然你想老當益壯,繼續為社會發揮餘熱,你也可以繼續找工作,在你找到新工作之前,你就是失業者。(詳細請看附錄:美國低收入者福利計劃)
失業金的申領,相對於中國的來說,太便民了。大多數州可以在網上申請;一些州可以通過錄音電話申請;少數州需要郵寄材料申請,基本不需要跑腿。一旦核準,每個星期,你就可以領到政府給你的現金支票了。失業金數額大致在1200到2400美元之間,依照工齡和薪水各州有所不同。
美國的失業率統計口徑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上述提到的“入戶調查失業率”,它是將全部的16歲以上人口包括在內的全麵就業狀況調查。這是統計口徑最寬廣的一種。大家在電視,報紙和互聯網上看到的就是這種。根據這種失業統計標準,美國自從2007年12月以來至2008年11月,共增加失業人數270萬人,總數達到1033萬。
第二種,是“單位調查失業率”。就是從單位(雇主)那裏獲得聘用和解雇信息,從IRS獲得工資發放數據,算得失業率。這種失業率一般作為對“入戶調查失業率 ”的補充說明。這種失業率統計口徑比上一種小得多。因為有些自由職業者常常被排除在統計之外。根據這種失業統計標準,美國自從2007年12月以來至 2008年11月,共增加失業人數190萬人,隻有第一種的70.4%。
第三種,就是在我們中國常常聽到的“登記失業率”。就是從失業救濟部門登記表中獲得失業人數而算得的一種失業率。這種失業率基本不被美國社會認可,也幾乎不出現在官方的報告中。因為這種失業率是極其失真的失業率。因為,1,高收入失業者一般不向救濟部門登記;2,短暫失業者很少向救濟部門登記;3,特別是大量的超過失業金領取期限的失業者不在失業部門掌握之中。 2008年11月的登記失業人數為450萬人,隻有第一種的44%。如果也像中國的統計口徑一樣,那麽金融危機中美國的失業率就不是6.7%,而是 2.94%了,世界第一和諧啊。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犯罪率可以有以下幾種:1,實際犯罪率;2,調查犯罪率;3,報案犯罪率;4,立案犯罪率。很顯然,立案犯罪率是和實際犯罪率相差最遠的一種。想必大家都有一些自己的體會。筆者丟失第一輛自行車的時候,在派出所呆了3個小時,後來獲得失竊證明,領到保險公司48元的賠償;丟失第二輛自行車的時候在派出所等待了1個小時,告訴我回家等待消息;丟失第三輛自行車的時候,我向巡警報告,巡警安慰了我幾句;丟失第四輛自行車的時候,我告訴自己自認倒黴吧。
上麵已經提到,現在中國和國際接軌,也有失業率了。隻不過官方定期發布的是城鎮登記失業率。2007年12月份的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幾乎為世界最低。
隻是,這個失業率為好5倍的結果:排除--排除--限製--控製
1,排除:這個失業率的統計範圍隻限定於2億勞動人口,其餘大多數中國勞動人口被排除在統計之外。4億的農村勞動人口,不在統計範圍內,還勉強可以理解,但是 1億的城鎮職工也不在內,就有點匪夷所思了。美國則是把所有年滿16歲的找工作者全部算在內,沒有年齡上限,隻是監獄囚犯除外。
2,排除:數百萬的城鎮單位“下崗人員”也被排除在統計範圍之外。這些人沒有工作,隻領取在崗職工收入百分之十幾的生活費,不算失業者。在2007年年底這樣的人有597萬之多,他們的平均生活費為360元。如果這部分人被統計進去,那麽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將達到6.88%,超過危機和衰退中的美國2008年11月“最廣義失業率”了。假如不搞雙重標準,美國也把領取平均工資25%的生活費的沒有工作的人,不計入失業的話,那麽美國政府可以宣稱自己幾乎消滅了失業現象。
3,限製:在失業登記程序上進行限製。中國的失業登記條例規定,失業者必須在原戶籍所在地進行失業登記。假如你是西安或蘭州戶口,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後失業,你必須回西安或蘭州進行失業登記,失業保險金也隻能在西安或蘭州領取。想想看,會有多少人不心急火燎地尋找新工作,而會為了每個月300多元的失業金千裏迢迢地趕回西安或蘭州登記失業?而美國則在工作所在地登記,有多個工作地點的則在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登記,或自由選擇目前的居住地進行登記。如果,美國也能學會這招,那麽失業率也將會大大降低。
4,控製:中國失業率是可控的,有指標的失業率。比如,規定大學新畢業生在失業6個月後,才有資格登記為失業人員。而且在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控製登記失業率,發放失業登記指標。比如一個工廠解聘500工人,但隻給100個失業登記指標,這樣政府隻要負擔100個工人的失業救濟,失業率又被控製在“和諧”的範圍內。5年來城鎮登記失業率:2003年為4。3%;2004年為4.2%;2005年為4.2%;2006年為 4.1%;2007年為4.0%,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和諧”的產物。
假如,美國放棄雙重標準,轉向和諧社會,盛世中國學習,那麽美國就幾乎完全沒有失業概念了。
在中國,並不是你登記失業了,你就可以領到失業金的。
首先,你要有城鎮戶口,第二你要繳納足量足夠期限的失業保險金,第三,你要能提供可靠的理由正當的“失業證明”。第四,地方的失業保險帳號要有錢支付(現在,一些地方投保的農民工也可以領取失業金了,但是金額為城鎮戶口30-40%,大約每月100或200多元人民幣)。
2007 年11月份,大約有290萬人領到失業金,平均每月370元,為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18%。在2008年,北京的失業金為502-611元:上海為410-550元;天津480-520元;重慶為260-470元人民幣。分別為07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北京)15-19%;(上海)14-19%;(天津)22-23%;(重慶)14-24%。
2008年,美國的平均失業救濟金大約為1700美元,而2007年美國的月平均工資為3368美元。這樣,美國失業救濟金相當於上一年的平均工資50%,這個比例相對於歐洲來說是低了,卻大約相當於中國的三倍。況且在美國,單人年收入在15,600美元(單人貧困線的150%)以下的時候,就可以享受一係列的福利。(詳細請看附錄:美國低收入者福利計劃)
從上麵可以看出,中國在應付失業福利方麵,所采取的是少發和不發。綜上所述,如果在失業內涵和外延定義方麵和救濟福利方麵,美國不搞雙重標準,而是向中國標準靠攏,那麽美國就可以自豪地宣布,基本消滅了失業現象。那麽當然就沒有“失業基金將在數月內可能告罄”的情況了,那麽人民日報網也就寫不出““美國約 30個州瀕臨破產向聯邦政府求援””文章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日雲先生有一段論述,應該值得我們深思:“中國媒體和許多評論者往往順著美國人的思路、依美國的標準來認識和評論美國,將美國人的判斷當作自己的判斷。比如美國人說,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了。我們也跟著喊,替美國人操心。可是,幾乎每個來到美國的中國人,都會為美國“藍天白雲,鳥語花香” 的自然生態之好而驚訝不已。人們突然發現,原來,環境惡化主要是我們的問題,而不是美國的問題。慣常,美國人敏銳地發現問題,尖銳地提出問題,並且按他們的習慣,比較誇張地描述了問題。美國社會的問題是美國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按美國標準它才是問題,按中國標準它不是問題,或不是那麽嚴重的問題。”
說起來挺可悲的,大家都是上過小學和中學的人,黨和政府教育了大家多年,要大家關心祖國,不想卻把大家培養成了“遠視眼”。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的失業了,饑餓了,貧窮了,債務了,看得清清楚楚,卻對自己的祖國的現狀視而不見或者漠不關心,以至於頻頻鬧笑話出醜。
某些人,很有意思,剛剛脫離農村才沒有幾年,就學著城裏人的樣子說話了,處處從“大局”考慮,事事替“政府”著想;張口“國家利益”,閉口“民族尊嚴”,儼然一副食肉者的姿態。
那些奚落和嘲笑美國人的問題的人,就像餓著肚子說麥當勞是垃圾食品乞丐。那些奚落和嘲笑美國人的問題的人,其實是自己光著屁-股,卻嘲笑別人的褲腿上有個洞。他們大概是秉承了阿Q精神勝利法,覺得風景這邊獨好,學朝鮮人那樣歌唱:“全世界都羨慕我們!”。
那些思考和評論美國的問題的人注意了:美國人的問題是美國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按照美國標準它才是問題,按照中國的標準它壓根兒就不是個問題。愛國人士們!以後別吃飽了沒事兒幹,瞎操美國心了。
瀏星雨 於 2008年12月19日,修改於12月23日。
標注:有關美國的數據來源於美國勞工部的統計報告;有關中國的數據來源於中國國家統計局和官方新聞報道。
附錄:美國低收入人群享有的福利計劃(這裏的低收入概念有超過貧困線的125%(單人年13000美元),150%(單人年15600美元)和185%(單人年19240美元)等幾個層次)
一,美國健康服務部負責的“扶貧‘計劃(*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o Community Services Block Grant
o Head Start
o Low-Income 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 (LIHEAP)
o Community Food and Nutrition Program
o PARTS of Medicaid (31 percent of eligibles in Fiscal Year 2004)
o Hill-Burton Uncompensated Services Program
o AIDS Drug Assistance Program
o State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o Medicare – Prescription Drug Coverage (subsidized portion only)
o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o Migrant Health Centers
o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o Health Professions Student Loans — Loans for Disadvantaged Students
o Health Careers Opportunity Program
o Scholarships for Health Professions Students from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s
o Job Opportunities for Low-Income Individuals
o Assets for Independence Demonstration Program
二,美國農業部負責的“扶貧‘計劃(*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o Food Stamp Program(著名的食品券計劃)
o 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 (WIC)
o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for free and reduced-price meals only)(學生免費午餐計劃)
o School Breakfast Program (for free and reduced-price meals only)(學生免費早餐計劃)
o Child and Adult Care Food Program (for free and reduced-price meals only)
o Expanded Food and Nutrition Education Program
三,美國能源部負責的“扶貧”計劃(* Department of Energy):
o Weatherization Assistance for Low-Income Persons
四,美國勞動部負責的“扶貧”計劃(* Department of Labor):
o Job Corps
o National Farmworker Jobs Program
o Senior Community Service Employment Program
o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Youth Activities
五,美國財政部負責的“扶貧”計劃(*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o Low-Income Taxpayer Clinics
六,美國國家和社區合作服務部門的“扶貧”計劃(* 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o Foster Grandparent Program
o Senior Companion Program
七,美國法律部門的“扶貧”計劃(* Legal Services Corporation):
o Legal Services for the Poor
八,各州,縣和市政府的“扶貧”計劃
九,公共服務係統的“扶貧”計劃,比如煤水電和通訊部門等等。
十,不依照貧困線執行的“扶貧”計劃
* 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TANF) and its predecessor, Aid to Families with Dependent Children (AFDC) (in most cases)
* 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 (SSI)
* 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EITC)
* State/local-funded General Assistance (in most cases)
* Large parts of Medicaid (69 percent of eligibles in Fiscal Year 2004)
* Section 8 low-income housing assistance
* Low-rent public hou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