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孩子們都到學校看球賽去了,剩下我們倆。“去哪兒吃?”老公問我。就兩個人真是沒必要做飯了,又是周末,出去享受一下兩人世界是應該的。
多少年來我們出去吃飯都是拖家帶口一群人,常去的幾家餐館沒有不認識我們的。“又來啦!裏邊請。”“喲,這倆小帥哥又長高了!”“啊呀呀,兩個姑娘越長越漂亮啦!”“怎麽樣?最近忙不忙啊?”“你看你,怎麽一點兒也不顯老呀。”這幾句話是我們最常聽到的、略帶虛偽的“歡迎詞”,早聽膩了。可最近這一年多,情況在不斷地變化著。這不爭的事實就是,孩子們不再願意和我們一起出去吃飯了。老板娘的“歡迎詞”也變成了:“就你們倆位?孩子呢?”
先從老大開始,一說出去吃飯,借口就來了:要麽是同學生日Party,早就答應人家了。要麽是要和同學一起做Project,早就約好了。這樣的理由似乎很充分。答應人家的事一定要兌現,我們一直是這樣教育他們的,我們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接著老二也開始效仿,但理由略有不同,但似乎更合情合理:你們老說外麵的飯又油又鹹,為什麽還要去。爸肚子太大了,還吃!媽老說要減肥要減肥,不減了?嘖嘖,後生可畏,句句是真理啊!
兩個兒子比較現實,要是沒事並且餓了,就會高高興興去大吃一頓,要是正在打遊戲,就會說:我一點都不餓。如果這個理由不被接受,人家還有更好的理由,那就是:我還有作業沒做完。真的假的我搞不清楚,頂多吼一句:“怎麽作業沒做完還打遊戲?關掉!”我家雖說實行的是民主集中製,但集中的成分還是大於民主的成分,老的真要一聲令下,小的還是不敢違抗的,真正的民主集中製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我說的是我家。
出去吃飯尚且如此,全家的集體活動更是如此。以前,逢年過節去親戚家聚會也好,去朋友家參加Party也好,一定是傾巢出動,浩浩蕩蕩。而如今,人家請的是我們全家人,但實到人數很難再報滿勤。就連我們自家出去休假、旅遊,如今也很難湊齊人數了。不過,明年夏天的回國計劃,全家人的響應還是很一致的,大女兒說的最實在:“我沒錢買機票呀,當然要和你們一起去了。”換而言之:“如果我有錢的話,就會和朋友一起去的。”時代洪流滾滾向前,螳臂怎能阻擋。
幾年前一想到孩子們將會一個一個地飛走,心裏就會產生一種失落感,似乎有些怕孩子們長大,怕他們離開我。可不知道為什麽,當這種現象即將來臨之時,我卻完全沒有了先前的那種感覺,甚至希望那個“時代”早些到來。也許,我已經太累了,也許,那個時候還沒有真正來臨。
別說出去吃飯湊不齊人,就是家裏的晚飯現在也常常有兩三把椅子是空的。自從大女兒上了大學,飯桌就很少圍圓過。雖然女兒還住在家裏,但常常很晚才下課回家。二女兒開始打工後,每周總有一天很晚回來,別人俄了也就不等她了。兩個兒子都在樂隊,不是排練就是演出、比賽,常常不在家吃飯。我家多年來“人不到齊不開飯”的軍規已經打破。
從前,晚飯是我家最熱鬧的時候,飯菜還沒上桌小餓鬼們就等不急了,趁我不注意,這個伸手摸塊雞,那個伸手摸塊肉,我要是裝沒看見,開飯時一盤子紅燒雞塊就剩半盤了。吃飯時更是嘰嘰喳喳,這個告狀說妹妹又穿了她的襪子,那個申辯說誰讓姐姐先拿了她的發卡。兩個兒子更是上麵動嘴下麵動腿,桌上吃飯不耽誤,桌下頻頻挑釁,戰事繁忙,直到菜湯灑到桌子上。“哥哥先踢我的!”“不對!是弟弟先踢的我!”最後隻能一人五十大板。包公當年真的能做到件件案子公平處理嗎?我懷疑。在處理我家眾多的個案當中,我不是清官,我結案的方式常常是:“都給我閉嘴!看誰敢再多說一句!”“你倆都給我站過去!站好!”一碗水端平的說法純屬扯淡。
後幾年,飯桌上談話內容變了,“下學期我想選修化學,可那個化學老師傻了吧嘰的。”“知道嗎?我們音樂老師是同性戀,想做變性手術呢。”“媽,我學校飯卡裏的錢快不夠了,你別忘了往裏加點錢啊。”“爸,鋼琴老師說還要買一本譜子,你什麽時候有空帶我去書店?”家裏的、學校的、與我有關的、與我無關的,孩子們的信息許多是在飯桌上獲得的。
現在一到吃飯,我很少再說“你們能不能讓我安靜會兒?!”取而代之的話是:“你姐幾點回來?”“弟弟該回來了吧。”真的是安靜了,雖然不是每天都能安靜,但至少比從前安靜多了,這是我期待了很久的那種安靜。我終於可以一邊吃著飯,一邊東一頭西一頭地跟老公閑聊著,跟孩子閑扯著。我不知道再過幾年等孩子們真正都離開家的時候,我家吃飯會是怎樣的情景。老公說,到那時就搬到洛杉磯去吧,那兒天南地北的中國飯都有,咱就不用開夥了。我說咱幹脆回國吧,國內的東西又好吃又便宜。是啊,兩個人的飯可怎麽做啊,做一頓得吃一個禮拜吧。以後的事以後再說,至少現在我基本上能吃上安靜飯了。
木易楊柳:我現在可就盼著他們快點飛走呢。
讀過--期中的很多感覺都有--尤其是孩子們一點點長大--不能夠聚在一起--有時候很---是啊---小的時候盼著他們長大--可是--真的大了--又感到空蕩蕩的---
雪紅:
沒想到你有幾個孩子也會感到寂寞。孩子大了,總的離家。我現在就是自己找樂子!
我就希望他們早些離開家,可還要等至少四年,兒子十四歲了,快了,有盼頭了。
一堆孩子的媽:老漫:到時候會有新的法規出台:不是逢年過節少回來。老太太我沒時間做飯!你現在能吃安靜飯,趕緊享受吧!
再過幾年,兒孫滿堂,有你熱鬧了,享不完的天倫之樂!
哈哈,不要嘴硬啊,到時侯最想他們回家的肯定是你呀!!
老漫:到時候會有新的法規出台:不是逢年過節少回來。老太太我沒時間做飯!你現在能吃安靜飯,趕緊享受吧!
再過幾年,兒孫滿堂,有你熱鬧了,享不完的天倫之樂!
開心^_^果果:你歡迎我們就行了,不敢勞祖國的大駕。好羨慕大姐的家齊樂融融的生活啊,當年帶這麽多孩子大肯定很辛苦,可現在是幸福無處不在。
好期待明年你們一家回國,好像你老家是嘉興吧,不忘來遊遊西湖,也讓果果這個老五見見哥哥姐姐們。
祖國歡迎你們!
好羨慕大姐的家齊樂融融的生活啊,當年帶這麽多孩子大肯定很辛苦,可現在是幸福無處不在。
好期待明年你們一家回國,好像你老家是嘉興吧,不忘來遊遊西湖,也讓果果這個老五見見哥哥姐姐們。
祖國歡迎你們!
自由自在:我現在就想安靜,熱鬧夠了啊。
孩子多好,其樂融融!我還體會不到這感覺呢?我女兒在上海工作,平時我們二人在家覺得太安靜了點
,真羨慕你有一個快樂的大家庭!
紫羅蘭:勝利在望,還有至少四年兒子才高中畢業。看來你這個做媽的任務完成得七七八八了,接下來清靜的日子就老倆口自己琢磨著咋過了!嘿,完成一下自己的心願,少操下一代的心,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的好日子來了!!
老五他娘(北京):在所有的家務活兒當中,我最不打怵的就是做飯,不是吹,我一個人敢承辦三十多人的聚會。我常想,如果再有下放勞動,我肯定要求去廚房。
總是想你們家那麽多人天天怎麽做飯哪,我這不會做飯的總為吃什麽著急,就對付一個孩子都為難,也是,你們家那麽大菜園子可以吃絕對綠色的蔬菜,而我們很多菜是不敢動的。現在你卻為人少了著急,不知道該怎麽做飯了,真讓我慚愧啊。其實也簡單,換個小鍋做飯,每次炒一、兩個菜,實在吃不了留著早上吃,順便解決了早飯問題,人少更好對付了。不過到時候你們兩個該念叨幾個孩子現在怎麽樣了?怎麽不來個電話啊?老大工作如何?老二有沒有對象等等,肯定有操不完的心,看不見其實更著急,趕緊好好享受這段時光吧,都大了請都請不回來了。
魔:我還羨慕你呢,洗洗腳、做做按摩,家裏沒孩子攉攉,幹幹淨淨,多享受啊!唉,人總是羨慕自己沒有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羨慕死了,俺現在是骨肉分離呢.,我家機器係統出現了問題,打不了字,在單位又不好意思分神,,抱歉呀,
想寫文章,要表達的東西很多....,無從下手..
然明父親的電話變了,你先等等,他爸爸來參加老幹部的會議就知道了.
小小青青草:我想我會兩頭跑的,就像我老媽現在一樣。
生活就是這樣過的,你還是好的,那些獨生子女的更是失落,老來總是最後的伴就是老伴了,不管在哪裏都是這樣的,不過我想你們不會離開這裏的,因為在這裏至少還可以見到孩子們。
佳曉妹妹:以後都結了婚就變成八個,一家再生兩個的話就十六個。我可管不起飯!回來就一起喝粥吧。佳曉媽媽覺得現在的安靜隻是一個暫時的階段,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佳曉媽媽也讓佳曉外婆安靜吃飯好一段時間,那幾年佳曉媽媽睡懶覺、加班、泡酒吧、玩失蹤……反正就是不回娘家去。現在不一樣了,一到周末,佳曉媽媽和外婆就互打電話,這邊說:“有燉肘子、紅燒雞……趕快過來!”那邊說:“馬上出來啦!”,好象聽見外婆仿佛煮好豬食正在敲盆子邊叫豬們過來啃吃的聲音……同樣的電話還會在佳曉姨媽家再來一次。於是全家8口人匯合在外婆家,大吃特吃,還整點小酒喝喝。完了再大包小包拎些水果雞蛋回去(其實好多東西是平時做女兒的搬回爸媽家的)……全家在一起的飯桌,老人說的就是:“吃這個吃那個!”麵對爸媽說傾家回來吃娘家是“還鄉團”的打趣,佳曉媽媽理直氣壯地說:“不吃你們吃誰啊?你們兩爭點氣做個長壽老烏龜啊,我們好一直吃下去哦!”知道老人就是盼著這樣的日子多一點的啊。所以說,現在的安靜是為了以後更多人口的團聚,很快就會熱鬧起來的,不過,那時候的父母是真的老了,那時候的子女,也對家的概念有不一樣的認識了呢。
天籟玄琴:兩個女兒中文很好,一口標準普通話。兒子差很多,混著說,英文比中文多。
這就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段經曆,你孩子多,感受就會更強烈一些。我在想象,你家飯桌上的熱鬧對話,說的都是中文還是英語?或是兩結合?應該是英語吧,而你又將其翻成中文寫在這兒,很有意思!我小時候也經常與妹妹在桌下開腳戰,一點都沒有當姐姐的樣,毫不相讓。
空空蕩蕩:我也盼著這一天呢。
唉,我一個孩子都嫌她鬧,她要是有一天不在家,我真是有解放之感。也許我不是一個好媽媽,我真是希望她在點離開家!
瓜豆:
真是一個幸福專橫的媽!
孩子少可以講民主,孩子多就隻能專製了。美國不能打孩子,小東西們夠幸福的了。
佳曉媽媽覺得現在的安靜隻是一個暫時的階段,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佳曉媽媽也讓佳曉外婆安靜吃飯好一段時間,那幾年佳曉媽媽睡懶覺、加班、泡酒吧、玩失蹤……反正就是不回娘家去。現在不一樣了,一到周末,佳曉媽媽和外婆就互打電話,這邊說:“有燉肘子、紅燒雞……趕快過來!”那邊說:“馬上出來啦!”,好象聽見外婆仿佛煮好豬食正在敲盆子邊叫豬們過來啃吃的聲音……同樣的電話還會在佳曉姨媽家再來一次。於是全家8口人匯合在外婆家,大吃特吃,還整點小酒喝喝。完了再大包小包拎些水果雞蛋回去(其實好多東西是平時做女兒的搬回爸媽家的)……全家在一起的飯桌,老人說的就是:“吃這個吃那個!”麵對爸媽說傾家回來吃娘家是“還鄉團”的打趣,佳曉媽媽理直氣壯地說:“不吃你們吃誰啊?你們兩爭點氣做個長壽老烏龜啊,我們好一直吃下去哦!”知道老人就是盼著這樣的日子多一點的啊。所以說,現在的安靜是為了以後更多人口的團聚,很快就會熱鬧起來的,不過,那時候的父母是真的老了,那時候的子女,也對家的概念有不一樣的認識了呢。
一家人其樂融融,羨慕死了,俺現在是骨肉分離呢.,我家機器係統出現了問題,打不了字,在單位又不好意思分神,,抱歉呀,
想寫文章,要表達的東西很多....,無從下手..
然明父親的電話變了,你先等等,他爸爸來參加老幹部的會議就知道了.
看來你這個做媽的任務完成得七七八八了,接下來清靜的日子就老倆口自己琢磨著咋過了!嘿,完成一下自己的心願,少操下一代的心,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的好日子來了!!
一個孩子當寶養,兩個孩子當貓養,三個孩子當狗養,四個孩子當豬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