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想起什麽就寫下來吧,不需講究什麽形式。
正文

紅餃子,綠餃子

(2008-02-15 15:48:48) 下一個

 

        同往年一樣,年三十兒還是幾家湊在一起包餃子。白菜、韭菜、蝦仁、肉末..........,都是星期天去華人超市買回來的。其他的菜由朋友們去操心了,我隻承包了餃子。噢,還烤了燒餅,做了兩樣 鹵菜,還有糖葫蘆。涼菜、年糕、蓮藕排骨湯等都是朋友做的。

        年三十兒一大早七點半不到,老媽就打電話喊我:“快起來!快起來!趙本山宋丹丹出來了。”迷迷糊糊一算,北京時間是三十兒晚上十一點半,想起該給老家表妹打拜年電話了,便一咬牙離開了被窩。等白雲、黑土答完了題,感完了言,我就開始撥電話,無奈這個時間是一年中的通話的最高峰,撥了半天才撥通,兩個表妹正要和孩子們到外麵去放花炮,我要她們替我放一個,多少年沒放過了,想念啊!幸好昨天提前給老爸、阿姨、姑姑、表哥和好友們拜了年,要不等到這會兒,就算我撥通了也得把人家吵醒。等唱完了《難忘今宵》,我這邊天已大亮。

       二十多年前剛來美國的時候,根本看不到“春晚”,等領事館教育處把“春晚”錄像帶寄到各個大學的“中國同學會”時,元宵節都過去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非常感謝領事館,每次一收到錄像帶我們便互相打電話通知,然後聚在一起看錄像。記得一次是87年春節過後的一天,我在係裏打工,晚上在係裏的電腦室值班,我要等同學們都走了,把電腦室收拾幹淨才能最後離開。那天值班時有同學告訴我說錄像帶寄來了,可找不到能放錄像的錄像機。我手裏有係主任交給我的鑰匙,我知道這鑰匙既能開電腦室的門也能開係主任辦公室的門,而係主任的辦公室就有一台大彩電和一個錄像機。在同學們的慫恿下,我第一次做了賊,而且一做就做“劫富濟窮”的江洋大盜,還是跨國的。我打開係主任辦公室的門,把電視推到一個空教室裏,(因為是用於教學的,電視都放在帶輪子的架子上。)那天晚上看得真帶勁。看完已是午夜,電視又被神不知鬼不覺地送了回去,係主任完全不知道。自我安慰一下,讀書人偷電視不是偷,是竊。這事兒現在想想都後怕。

         十四、五年前,家裏安了“小耳朵”,那以後每年我都會半夜四點鍾準時打開電視“與祖國人民同樂”。後來年齡越來越大,節目也越來越差,加上反正有重播,就不再瘋了。那時候不但自己夜裏起來看電視,還要完成朋友們交待的任務:把晚會錄下來給沒裝“小耳朵”的朋友看。倒不是因為節目有多好,玩的就是那份情,那份流在血裏、印在靈魂裏的情。奇怪的是,人年齡越大,那份情越濃、越深。沒出國之前,我家對過年就那麽回事兒,從來沒貼過春聯,也沒往門上貼過“福”字,總覺得把家裏弄得金金亮亮、紅紅綠綠的太土氣,牆上的畫也都是西洋畫,連國畫都不帶掛的。現在可倒好,本來想把大客廳往“洋”了打扮,可最後發現,滿牆都是國畫,其中當然也有女兒的作品,大女兒學畫國畫三年多了,總得臭顯擺一下嘛。上禮拜天去買年貨的時候竟買了兩張又有紅又有金的老鼠貼畫,一個被我貼在了大門口,一個掛在了家裏邊兒。連老公都說:“你又不嫌這東西土啦?”我震震有詞:“這不是過年麽!”

        扯遠了,該說說今年的餃子了。好多年以前回國,朋友請我去和平裏一家東北餐廳吃飯,席間上來了一盤五彩餃子,煞是好看。回來一直想仿造,但一直也未付諸於行動。這回我可真做了,把紅菜頭用榨汁機榨出紅汁,再用胡羅卜纓子榨出綠汁,(胡羅卜汁被我喝了,)分別揉出紅綠兩團麵,朋友看了都說漂亮,有節日氣氛,連擀皮都不覺得累,包餃子像是在玩橡皮泥,玩“過家家”。紅皮兒包白菜餡兒的,綠皮兒包韭菜餡兒的,說說笑笑一會兒就完工了。等想起給餃子們照張相時,綠餃子已經下了鍋。我們一邊吃餃子一邊看轉播的“春晚”,現在有了衛星電視,想看什麽有什麽,根本不覺得是在國外。除夕除了沒放爆竹,其他跟在國內沒兩樣。孩子們也一人得到了一個紅包,拿的時候都知道用中文說:“新年快樂!”挺讓我高興的。因為第二天還要上班、上學,朋友們早早都走了,誰都沒敢熬夜。

      現在差十分鍾就到新年了,祝朋友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於年三十兒夜11點50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綠一 回複 悄悄話 小日子很安逸呢!
xux 回複 悄悄話 怎麽沒貼幾張照片啊,煮好了的也行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