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養母,生母? 也論美籍華裔的愛國情結 zt
(2008-07-22 07:56:34)
下一個
美國,中國,養母,生母? -------- 也論美籍華裔的愛國情結
丹奇 (七月十九日)
今晚受邀出席為入選“龍匯一百”的三位青年領袖踐行。他們將與全美其他三十二位青年領袖一起赴香港參加全球青年領袖論壇。每年香港“龍傳基金 ” 會從世界各地選拔一百位華裔青年領袖參加此論壇,探討世界議題,加強相互交流。然後便會回中國參訪,了解祖國建設的進程,加強對中華文明的認知和對祖國的歸屬感。他們分別是休斯頓聯合校友會會長,萊斯大學音樂係碩士畢業的高才生顧潔娜, UT 奧斯汀分校的許勝楠和劉文君。
望著三個婷婷玉立,才華出眾的傑出女青年,我心感動,充滿希望。忍不住勉勵他們從現在開始,站在一個青年領袖的高度,積極參與美國主流的政治活動。以希拉裏為榜樣,將來也在美國政壇獲得自己的位置,可以是市議員,州議員,甚至國會議員。也可以是市長,州長,甚或總統。美國的憲法規定任何人隻要年滿十八歲,在美國出生,就可以參選總統。隻要是公民就可以參選其他職位。在美國,你隻要有夢,就有機會實現她。我不禁引用文革中的一句話作比喻“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 — “人有多大夢,就成多大事”。我舉了自己為華錦洲總領事在國會山莊飄國旗的故事 (見另文)。說明世上沒有不能實現的夢想,隻怕一個人沒有激情,沒有夢想。
席間,大家自然談到目前的大選和華裔在美國參政的事情。對華裔民選官員的歸零現象頗有感觸。大家自然在如何對待自己的“美籍”和“華裔”的角色上困惑起來。有朋友說,“我們要表麵上愛美國,心裏麵愛中國”,我打趣說“身在曹營心在漢?”。有人說 “我是中國人,當然就要愛中國”。有人說,“美國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土壤和空氣,我們也不能對不起美國”。對於這些困惑,我一直以來就有自己堅定的信念。我把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美國和中國對於我們這些華裔而言,其實就是生母和養母的關係。我深愛我的祖國生母,她生養了我,無論她曾經貧窮還是現在富裕,我的根在那裏。我也摯愛我的寄居地美國,她是為我們這一代移民提供了實現自己最大夢想的樂園,無論她過去多麽強大,現在如何蕭條,她是我出生在此地的兩個孩子的祖國。我們既然定居在這裏,就要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在奉獻自己的才華為建設養母的家園時,也盡自己的努力為建設祖國生母的家園做貢獻。
我們作為兩個母親的孩子,要既愛生母,也愛養母。當兩位“母親”起爭執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調停,而不是做艱難的選邊。但要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 生母與我們血肉相連,與我們容易互相理解,永遠也不會拋棄我們。但養母可能就不會有這層深厚的紐帶般的感情,在挫折中容易起猜疑之心,不信任感。這就需要我們更加努力的與養母的其他族裔的孩子和睦相處,積極爭取融入其政治體係,參政議政,而不是自我邊緣化,然後抱怨其他“兄弟姐妹不愛你,養母不疼你”,當養母的孩子們忙著選“家長 --- 總統”的時候,你卻連投票都不去,更別奢談自己參選,這樣又如何讓其他兄弟了解你的心情和需求呢?到最後,一旦你有什麽事,又有誰會來管你呢?當 PARTY 正熱鬧的時候,如果你不是與大家一起在中心共舞,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在舞會的圈子外麵,黯然神傷,孤獨離去了。
美國確實存在對華裔的“玻璃天花板”,但如果我們多幾個像駱家輝州長,吳大衛國會議員,趙小蘭勞工部長這樣的華裔積極參政,這個天花板是指日可破的,因為它既然是玻璃的,它本身就是易碎品。隻是我們太膽小了,或許幹脆不感興趣去打破它,呆在“ Comfort Zone ( 舒服區 ) ”不願冒險,怕玻璃渣刺破自己的拳頭。其實,衝破這層天花板後,你會看到外麵更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遊戲規則,然後參與進去,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 BIG PLAYER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