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商人在迪拜如魚得水 買下人造"上海島" zt

(2008-04-07 07:16:03) 下一個
中國商人在迪拜如魚得水 買下人造上海島(圖) 新華網

現在要說起中東哪個城市最著名,恐怕大家都會回答“迪拜”。是的,迪拜如今成了全世界最有名、最奢華閃亮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中東、乃至世界的新興經濟中心。而迪拜對中國人來說更加不陌生。據統計,目前在迪拜經商和工作的華人高達10萬人。當《世界新聞報》記者到了迪拜,和很多常年在那裏生活工作的華人聊過之後,更是聽說實際遠不止這個數字,在迪拜的華人總數可能高達15萬之多。

  在迪拜停留的數日裏,《世界新聞報》記者真切地感受到華人在那裏的生活,以及華人對迪拜的貢獻。

  溫州老板坐擁四商城

  初到迪拜時,記者拜訪了我駐迪拜總領館的高有楨總領事,高總為人熱情,樂於助人,在迪拜是響當當的人物。當我問到迪拜華人裏比較成功的有哪位時,高總一下子就想起了陳誌遠。

  在迪拜華人圈子裏,提起陳誌遠的名字,可以說是大名鼎鼎。50多歲的陳誌遠有一個半官方的職務,阿聯酋溫州商會會長。這位陳會長的來頭可不簡單。在迪拜,他開有四家商城,中國商品城、輕工城、誌遠鞋城和汽配五金城。在迪拜的Musalla路上,四家商城比鄰而立。最顯眼的輕工城大樓樓頂處的五個漢字“中國輕工城”熠熠生輝。

  “溫州的鞋很出名,物美價廉,我們看到了迪拜的商機,就來到了這裏,最開始就是賣鞋,後來事業越滾越大,就到了今天這樣。”說到自己事業上的成就,陳誌遠很低調,“1999年我剛到迪拜的時候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外語、簽證、辦事程序、法律等等,碰了不少釘子,但是我不灰心,我相信這裏是我能夠取得成功的地方,所以我堅持。”陳誌遠說。




資料圖片:迪拜按世界地圖形狀打造的世界島效果圖


  “有了一些成功的經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我的溫州同鄉介紹來一起掙錢,迪拜的很多溫州人或我們國家其它城市的朋友都是我介紹來的。現在大家在這裏都幹得不錯,我也很開心。”風雨過後總是彩虹,陳誌遠的堅持也為他帶來日後的喜悅。如今,走在這四家商城所在的街區,中國人的麵孔比比皆是,有的在這裏工作,也有的前來購物,周邊的旅店,也大多居住著前來經商或旅遊的中國人,甚至還有幾家中國餐館就在這個街區裏。這裏,儼然成了迪拜的“城中之城”。

  “我們這裏就是國內常說的迪拜‘中國城’。”陳誌遠說。

  房地產老總英語流利

  去年,一則《中國商人一擲千金拿下迪拜世界地圖島之上海島》的消息在國內不脛而走。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走高,又是什麽人在把地產熱帶到了迪拜?

  在迪拜一棟豪華別墅裏,《世界新聞報》記者見到了葉建民。他是上海一家民營企業“中州集團”的常務副總裁。正是這家民營企業,斥資2800萬美元購下了上海島。見到葉總,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現在民營企業領導已經換了樣子。以前,我一直認為民營企業老總是那些隻會享受名車豪宅的幕後人物,而眼前這位葉總侃侃而談的商業思想和一口流利的英語讓人對民營企業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談到買上海島這一大手筆,葉總說:“我們投資這個島,就是看中了它的市場。”葉總說,“我們已經為上海島做了一個整體設計,在島上建高檔別墅區和會所,來吸引歐美高端人士在此消費。”

  小超市裏應有盡有

  要說在國外居住的華人有什麽共同的困難?最大的困難可能莫過於買不到中國菜需要的調料、難以在家裏吃上可口的飯菜了。但是在迪拜,這一問題就不存在,因為這裏有一家大名鼎鼎的中國超市。

  在迪拜中國商品城二樓一個門臉不大的小商鋪裏,女老板王月眉邊給新到的貨物打價簽,邊向記者介紹說:“你看,我這裏出售的全是中國食品,你在國內能買到什麽,我這裏幾乎全買得到。”

  毫不誇張地說,這家小店是在中東地區國家生活的華人到迪拜時鐵定會去的地方,米醋、老抽、花椒、老幹媽辣醬甚至速凍水餃、旺旺米餅和泡椒鳳爪,應有盡有。因為對於這裏的中國人來說,它是中國式烹飪所需調味品的“補給站”。很多顧客都是整箱整箱地購買各種佐料和食品。“這回吃餃子終於有醋蘸了。”從沙特到迪拜出差的中國小夥子姚一磊一邊忙著把10桶醋往紙箱裏裝一邊說,“我這回專門帶了個大行李箱,全預備裝了中國佐料帶回去的。”這家小小的超市,已經成為了中東地區華人圈中有著響當當知名度的中國超市。

  王月眉告訴記者,幾年來,小店名氣都是靠來過的人口口相傳而越來越大的,有些在其他中東國家長期居住的華人,時常會打電話來訂貨,然後托朋友幫忙捎過去。

  中國“的哥”迪拜拉活

  “中國城”位於迪拜的老城區,是迪拜堵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這裏也被不少迪拜出租車司機視為載客“禁區”。一天,《世界新聞報》記者在該地區采訪結束後,在路邊苦等40多分鍾也沒等到一輛出租車。在幾近絕望的時候,來了一輛出租車,更讓記者驚喜的是,司機是中國“的哥”。

  這位名叫楊洪超的司機說,他在迪拜跑“個體”出租車已經一年多了,他的乘客多是中國人。據他說,迪拜的出租車司機很多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由於中國遊客語言不通,打車時講不清目的地,所以有些司機不愛拉中國乘客。“見著同胞,能幫就幫一把唄。”楊洪超說,平時他看到路邊有中國人等車,肯定要停下問一聲。“‘中國城’堵車,別的司機可以不來,我肯定得來。”

  新聞現場:在迪拜公路邊打車不容易

  有人曾開玩笑地說,再吝嗇的人到了迪拜也會變成購物狂,親曆迪拜之後才知道此言不虛。全市十多家超大型商場一個賽一個地氣勢恢弘,隨便挑一家,都可以逛一整天不用出來。由於實行零關稅製,一些歐洲知名品牌在迪拜的售價甚至比在本國還要便宜,而那些中檔商品的品種,也比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多得多。遇上打折季,更能出現“用地攤價格淘得品牌貨”的“奇跡”。

  於是,每天當迪拜各大購物中心打烊時,就會有數以千計的顧客在商場門前排起長長隊等出租車。很多逛得精疲力竭的人坐在地上或購物車中打盹。等上一兩個甚至三四個小時才能坐上出租車,已經成為迪拜商場裏常見的現象。

  “迪拜什麽都好,就是打車太難了。”多數曾到迪拜自由行的遊客都有過相似經曆:任你在酷熱的天氣裏滿頭大汗地站在路邊對著一輛輛空駛出租車招手示意甚至是振臂高呼,可就是沒有一輛停下來。

  對此,出租車司機的解釋有二,一是出租車調度站已經給司機指派任務,所以中途不能停車拉別的乘客。二是遊客打車的地點不對。原來,在迪拜的大街上,隻有在路邊發現一塊向人行道凸起的拐彎,那才是出租車可以停靠的地方。

  而更讓打車人無奈的是,有時好不容易攔下一輛出租車,卻被司機以“不認路”為由拒載。在迪拜多年的王曉洲告訴記者,“不認路”其實是客氣的說法,真正原因是司機嫌乘客要去的地方太堵車。“說來好笑,他們不願意拉活兒去堵車嚴重的地方,多半是因為那樣他們就不能開快車了。”迪拜人喜歡開快車是有名的,出租車司機也不例外。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