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史為鑒 麵向未來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觀感

(2010-05-27 21:03:25) 下一個




十一月底一個寒冷的周末,我來到了位於南京市區西南的江東門外日軍集體屠殺的遺址附近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1. 在灰暗的天空襯托下,一條狹長的青石板路引向紀念館的入口。沿路一座座的大型雕塑,展現的是一個個痛苦掙紮的靈魂,哭訴著七十多年前日軍的殘暴和南京平民老百姓的悲慘。還沒進館,我已經感受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曆史的沉重,壓抑和心揪!




紀念館的介紹在其官網維基上已經蠻詳細,這裏就不再重複。現在的新館於2007年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殺70周年重新開放,占地28000平方米,共展出著3000件文物、3500多張照片及超過10000份的文獻。

2. 進入紀念館的大門後是悼念廣場,青石板路的兩旁是大片鵝卵石鋪成的墓地,一片荒涼。而左手邊是一麵刻有十三國文字書寫的“遇難者 300000”的“災難之牆”。






3. 刻有南京大屠殺事件時間表的石碑十字架


紀念館的大部分建於地下,不僅展陳麵積龐大,文物繁多覆蓋麵廣(連南京保衛戰中國民黨部隊使用的一座碉堡也完整遷移到館內),而且設計理念非常現代,充分運用聲,光及影視技術來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景。可以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我參觀過的博物館/紀念館中最好之一。

從主體入口進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靈堂。地麵上點點燈火,而兩側的牆上刻滿了能收集到的遇難者的名字。大部分展廳是禁止拍照的,以下是三張從網上搜到的照片:

× 日軍的部分武器


×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保護了上萬名中國婦孺難民的美國基督會在華女傳教士魏特琳


× 東京審判


4. 主展廳出口的和平鴿


5. 集會廣場的“殘破城門”及臥地雕塑


6. 北極閣附近遇難同胞紀念碑


7. 觸目驚心的累累白骨


8. “萬人坑”遺址


展館尾廳有一個設計很特別,每隔十二秒就會有一滴水滴落的聲音,同時側麵牆上有一張遇難者人頭照片亮起來。大屠殺時,南京城平均每十二秒就會有一個中國人被害!

9. 展廳參觀完畢出來是和平公園。右邊吹著衝鋒號的戰士象征著1945年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勝利,而遠方的和平女神代表了中國人民祈求世界永遠和平的良好願望。




我想每一個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人,對約翰·拉貝的名言:“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都會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後記:最近兩個多月每個星期天晚上都在追看HBO的大片:The Pacific。這個號稱HBO史上投資最大的劇集描述了二戰美軍在太平洋戰區與日軍浴血奮戰的過程。前方到後方,英雄與懦夫,榮譽與恥辱,多角度真實體現各色人物和普通士兵的七情六欲。我尤其喜歡它的片頭,相信明年的金球和艾米獎上這個劇集應捧回不少獎項。



大家如果沒看或漏掉幾集,即將到來的Memorial Days周末HBO每天五集重放整個係列,不容錯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