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啊,日本(十六)日本茶道

(2022-12-28 06:49:27) 下一個

日本啊,日本(十六)日本茶道

 

 

  一說起所謂的中國茶道,就忍不住想起來無數的場景,就忍不住一聲歎息。

  讓我想起來前段時間的醬油風波:都是科技與狠活兒。

  隻能希望茶葉越來越好。  

  或許,這就是民族性吧。

  而日本的醬油,基本上沒有科技與狠活兒的存在空間,原料表上就是簡簡單單的大豆和水,方法就是釀造。

  ——前天去超市,終於看到了一款國產醬油,大字標明:釀造期半年以上。

  ——不知道算不算是黑色幽默。

  不同的地方,自然淘汰的結果就不同。

  可惜的是,似乎有的地方總是發生逆淘汰,而睜眼說瞎話成為堂而皇之。

  更可惜的是,似乎看不出一點兒改變的跡象,愈演愈烈。

  一聲歎息。

 

 

  或許,陸羽應該稱之為“茶祖”。

  畢竟,在他之前,茶還不能稱之為“茶”,一般名之為“荼”——瓊瑤有一本小說,就叫“開到荼蘼”,小時候覺得這個名字好美啊。。。——似乎記得在江南某茶園還是博物館,石板路上刻了二十一種茶字的不同寫法,比回字多多了。

  陸羽之後,茶的名字才漸漸固定下來。

  以及茶器,水,泡法,等等,他之前,中國茶還是加上各種鹽胡椒等等佐料當菜吃的——所以,有些人把“吃茶去”當做禪茶一味的起源是非常可疑的,人家的原意恐怕與“吃飯去、喝水去、大便去”沒什麽不同,並沒有把茶單獨拿出來說事兒,估計當時正好在吃茶,徒弟就問了這個問題,然後師父應幾作答,才有此事。

  與後世的喝茶完全兩碼事兒,與日本茶道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更是天差地別。

  

 

  日本茶道,從理論到實踐,要做就做全套。

  實踐上,從院落開始,就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有院落,有園林,有茶室,茶室有專門的入口,室內有掛畫軸的地方,有插花的地方,有焚香的地方,然後是燒水喝茶的地方,每一道程序都有自己的器具,有自己的一套玩兒法,動作的開始過程結束,都有嚴格的標準。

  傳說千利休之前,有六十多道程序,千利休覺得太繁瑣,精簡到了不到三十道。

  ——咱們中國有嗎?有過嗎?

  都沒有。

  偶爾有人做過一些嚐試,也是馬馬虎虎就算了,距離日本的標準程序傳承有序垂幾百年,相差不可以道裏計。

 

  當然,日本的這些程序都是從中國學習以後發展起來的。

  當年日本的禪僧,應該是在中國禪寺裏與喝茶的僧人們,學會了製茶泡茶喝茶的程序,連茶種自然都是從中國帶去的,然後經過他們的精加工,才有了後來的樣子。

  但是,咱們沒有好好發展不是,也沒有人家下那麽大功夫不是?!

 

  當然會有人說我們中國喜歡道家,喜歡任運自在隨遇而安,不喜歡那麽死板僵化,茶泡的好喝就好了——道在屎溺,怎麽就不能在茶裏了?

  當然沒問題。

  那就隻能是個別人的境界,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了。

  至於個別人到沒到,那隻有天知道了。

 

  當然還會有人說,日本做那麽嚴謹,不過是他們的天性和文化使然,未必有真正的成就。

  這話當然也沒有錯。

  但是,這麽一大套標準動作,隻是記住,就不容易,就是對定力的訓練,嚴絲合縫做下來,短的幾十分鍾,長的幾個小時,對定力的要求更是不得了,幾十年一貫下來,對定力的訓練,對心性的磨煉,結果如何?

  這不是修行,什麽是修行?

  這不是道,什麽是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道在其中矣。

 

  戒、定,慧,皆在其中,體、相、用,皆在其裏。

  ——當然,至於能不能生慧,看個人造化了。

 

  運水搬柴,皆是修行。

  隨緣應化,任運自在。

  皆在日本茶道中。

 

 

  當然,還有人會說,這東西咱們一樣可以啊,我們也製定一套不就得了。

  當然,當然。

  問題是人家早在幾百年前就製定出來了,還堅持了幾百年沒變。

  咱們現在開始當然沒問題。

  但是,但是,就算你製定出來了,讓大家都接受,並且傳承下去,而且一代代傳承有序,還不知道哪輩子的事兒。

  以國人的秉性,一個字:難。

  二個字:難上加難。

  茶人同誌們任重道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gentsmith' 的評論 : 嗬嗬不可說不可說,怎麽說都是錯:)))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gentsmith' 的評論 : 六祖慧能在安史之亂之前,你不能說中國人沒有禪啊,一碼歸一碼。就像斯大林和普金不幹好事兒,你不能說是托爾斯泰和巴甫洛夫的問題啊。
千利休學佛怎麽樣是他的事,我就不作評價了。
agentsmit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微風' 的評論 : 我覺得這不是道,如果算做道,也是妖道:)至於啥是道,我可不知道,還要請教您呢,能講講嗎?千萬別說微言大義讓俺悟,俺悟不了:))
agentsmit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微風' 的評論 : 他的野心那麽大,怎麽會為了表演而表演呢。他是用茶道來潛移默化地影響推動改革日本文化。他是日本禪茶文化的創立者,也是日本文化的改革家和政治家。他有些像中國的孔子,不同之處在於他沒有著書,不立文字,而是利用他的禪茶和超級美學在不言不語中影響了全日本。關鍵是他成功了啊!厲害厲害,沒想到中國禪宗在日本落地生根培育出了日本禪文化而在本土反而發育不良:)不過我覺得他的茶文化日本人接受了,他的禪道日本人沒有得到。得了形似沒有神似。要不然也不會侵略中國了。我有點明白豐臣秀吉的怒了,千利休栽培了他成就了他,可也隻有這樣才能成就千利休自己的夢想啊。在千利休的眼裏,豐臣是他一手扶植的應該聽話報恩,可是被栽培的總有一天要獨立啊,就像那牽牛花願意自在的開放而不是成為千利休瓶中那一枝開的正好(越琢磨這個牽牛花的故事越覺得陰森)但千利休又是何人怎肯低頭呢?他最後使出的自殺絕招等於是讓豐臣與他同歸於盡。沒有他的扶持,豐臣也很快完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哎,我覺得千利休是天蠍座的,他學佛也是劍走偏鋒了吧?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gentsmith' 的評論 : 當然,現在日本人在很多商業場所表演的日本茶道,那自然是表演,你去看的也是表演啊,難道說你去那裏去尋道的?
至於千利休,你覺得他是在表演,還是他為了表演,才搞這一套東西呢?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gentsmith' 的評論 : 嗬嗬,你以為什麽是道?花裏胡哨莫名其妙的一套高大上的才可能是道?
喝茶當然是為了喝茶,那就隻能叫喝茶,如果叫茶道的話,就不能僅僅是喝茶了。
喝茶當然可以隻是喝茶,現在國內的大眾喝茶就是如此啊。不是很好嗎?
但是,如果你希望這是茶道,希望利用茶來修行,就不能隻是喝茶是為了喝茶了。
喝茶當然不是為了表演,但是人家在那裏喝茶,在你眼裏就是表演,人家體會的是體,你看到了相,也不矛盾啊,對吧?
儀式把你帶入了什麽,要看你自己啊。
中國人有什麽不敢輕言道了?早就被用濫了好不好。
日本人是術還是道,那個要去問日本人,但是,人家就敢把中國人的術提煉到道的高度,到底是中國人不敢呢,還是沒有意識到呢?
什麽藝做到最後不是合於道呢?如果做不到合於道,什麽藝、禮、技又能說自己水平高呢?
什麽藝、禮、技又不是在天地萬物的規律裏呢?
agentsmith 回複 悄悄話 這不是修行,什麽是修行? 這不是道,什麽是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道在其中矣。---這就叫道?這就叫修行?這不就是茶藝嘛,是靠一整套嚴苛繁瑣的禮製,刻板無趣的儀式,就跟英國貴族禮儀類似,或者天主教那套宗教程序一樣,用儀式賦予日常行為以一定的神性和意義。我明白一定程度的儀式化是必要的,器物也是要一定的講究的。 但喝茶畢竟是為了喝茶,而不是為了表演。儀式本身是為了將人帶入某種情境,將人身上的某一部分、某種東西呈現出來,而不是將人帶入一個規矩的牢籠。還有“道”這個字我覺得是被日本人錯用了。中國人不敢輕言道,在日本啥都是道,比如花道、劍道、弓道、空手道。也就是說道在日本可能是一種“術”,“法”的意思。它是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是生活起居的禮節,也是社交的規範各種儀式和規矩。這和中國人心中的道是全然不同的。應該翻譯成藝,禮,技啥的。日本的道大概起初是模仿古代中國的繁文縟節吧?但就跟您說的他們擅長在一點點小空間裏輾轉騰挪做到極致,打造出了自己的小宇宙,這是真的,也是很讚的。而中國的道講的是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呀。是翻譯家的錯譯吧?這怎麽會是道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