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的閑聊(四)吃茶去
(2013-11-13 15:28:11)
下一個
關於茶的閑聊(四)吃茶去
一說因緣,就說偏了。
其實因緣故事,就隻當故事聽就好了,聽完了嗬嗬一笑,至於有沒有引發一些思考,那是各人自己的事兒。
這些年,類似的故事聽過很多,有真有假。真的有照片證據,因為被有心人發現了民國時的一批照片,跟現在的照片相一一對照,麵貌驚人的相似。其實這些東西在國外不算什麽,有人長期研究,隻是國內自己哄自己,喜歡扣偽科學的帽子,才把自己弄的一愣一愣的。
假的就多了去了,比如我就見過三個乾隆,二個雍正(我朋友那裏還有倆雍正),還有三個嶽飛一個楊度漢文帝唐太宗等等,不知名的就更多了——自然,這裏麵當然基本上是假的,數學大家都會算。
這裏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都喜歡往名人好人上說,沒有人承認自己是某某壞人。
當然,還有更嚴重的,就更沒有人願意承認了:按照理論,人不會一直是人,還可能是動物甚至更不好的,怎麽辦?
這樣的情況我們倒是遇到過,某人打坐時進入境界,發現自己前世曾經是某種海底動物,自己就是不肯承認,念叨著“我怎麽能是那個呢,我怎麽能那麽難看呢”,我們心裏都有數,卻也隻能憋著笑。那怎麽辦呢,人家自己都不願意承認,我們又何苦相逼。
真相往往不好玩也不好笑。
很多人不信這些東西,其實沒什麽大不了,唯物主義久了,無神論久了,不相信很正常,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重要的是,是不是遇到了事情,因為理論可以騙人,事實騙不了人。
比如年輕的時候,經常遇到新朋友問我有沒有當過兵,我很奇怪,我一文弱書生,跟當兵有什麽關係,開始沒當回事兒,後來次數多了,也就留了心。但是也一直沒有結果。
直到後來,得知了真相:原來我前世做過軍人。
明白了就發現,自己身上確實有些軍人的秉性,改了很多年就是改不掉。
當然,酸秀才的秉性就更難改了。
我以前不信邪,甚至覺得可以憑自己的力量改變因果——人自以為是到一定程度,會以為自己什麽都行。當然那也確實可以做到,但是那力量要很大——結果遇到了事情,才知道,哪有那麽容易!
比如最近遇到了邪乎事兒,事後才想起來,小時候媽媽就提醒過我,以後要遇到什麽什麽——我媽就挺神的,我們家的很多事情都能預知——我那時候根本不相信她的話,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一輩子隻做好事,不可能做什麽壞事,哪裏可能。
然後又想起來前幾年去看望一位比丘尼,順便見了她的二叔。她二叔是修道家的,似乎是被雷打了一下還是被車撞了一下,抱歉忘了,從此就有了神通。他幫我看了看,說我今年轉運,以後會越來越好,但是提醒我今年要小心。我也是沒放在心上,結果出了事情以後,跟朋友聊起來,那朋友才告訴我:你忘了那年去山東的事情了啊?我還想著提醒你注意,今年讓你出來住住避禍呢!
其實,事先有很多跡象,也有很多因緣,可以轉化。
可惜,都沒注意——人在因緣裏被裹挾的時候,是蒙的,很難跳出來。
改變因果哪有那麽容易!
該還的還,該給的給。
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
言歸正傳。
寫關於杯子的內容,略一回顧,才發現自己雖然沒好好喝過茶,杯子倒是用過不少,可惜一不懂珍惜,二不懂留影,大部分都隻是存在記憶裏,湮滅在無聲歲月裏了。
電腦裏有幾幅,手機裏有幾幅,完全不夠用,才想起來微信這個好東西,一年來微信裏隨手發的隨記不少,一定有——抱怨我好久沒寫東西的朋友,應該知道原因了。
有人說,為什麽現在中國沒有詩人了?因為都去編段子了!——與此類似。
這一看微信不得了——因為剛剛換了手機,就想用一下裏麵的新功能,聊天記錄轉移,一查才知道,上帝啊,人是多麽能製造垃圾啊,那才是我兩台手機其中之一,也就是說隻是一半兒記錄,就超過了2G,而且我的群據我所知是少的,才十幾個而已,有的人有80多個群!
看來人類製造垃圾的銷量與科技的發展是成正比的。
利用照片還沒搜集好的當兒,還是把前麵的話題再說一下。
前麵說道,“喝茶,無非三件事,一是對茶的了解,二是茶與人的交流,三是通過茶了解自己。”
第一層,可以說是知識層麵與技術層麵。比如什麽茶,產地特征之類,黑茶白茶紅茶綠茶大葉小葉什麽的,製作特點發酵不發酵,加工不加工什麽的。這些知識,對做茶人來說可能比較需要,對一個單純喝茶的人來說,知道不知道,其實沒那麽嚴重。
第二層,茶與人。茶本身的特點,喝了以後人是什麽滋味什麽感覺,甜苦澀酸回甘生津,等等。
還有茶在什麽時候會有什麽樣的表現,不同的茶味道不同很容易明白,同樣的茶,也變化多端,沒有身心體會就不容易理解了。
其實,茶的活的,就像一個人,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個性,在不同的時節地方都會有不同的表現。
在我的經驗裏,曾經有一次喝冰島,短短不到兩天時間,喝了三次冰島,我們好幾個人都以為是三種茶。謎底揭曉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天氣變化與地方變化,導致了茶的變化,剛剛從廣州帶到北京,與到北京一天以後,在暖氣上烤了幾小時去了濕氣,變化之大,令人咋舌!
泡茶的環節,也應該放在這裏。泡茶的水平,對茶表現的影響,大家都明白。
比如我,就一直泡不好茶,原因很簡單:我的心不在茶上。
茶於我,是一種調心調身的工具,我並不是真正的愛茶人。
所以,我永遠不會是一個真正的茶人。
比起那些嗜茶如命,愛茶至深的朋友,我常常覺得對不起他們給我喝的茶。
第三層,通過茶了解自己。
在喝茶的過程裏,欣賞茶的過程裏,體會茶的過程裏,了解茶的過程裏,學習泡茶的過程裏,慢慢的,你會發覺,茶漸漸隱去,你自己漸漸凸顯出來。
所有的環節,最後都是你自己。
在與茶相交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對自己的了解越來越多。
自己的秉性,自己的急躁,自己的好惡,自己的喜怒哀樂。
那時候,茶是一麵鏡子。
以茶印心,茶兮?心兮?
茶是茶,你是你?茶是你,你是茶?
茶是茶,你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