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垃圾,倒垃圾,垃圾桶(四)三種理論
先說一件讓我自己比較慚愧的事情,但可以見證我的變化與成長。
希望能打破一些朋友的偏見與成見,也希望能引發一些朋友的思考。
今天朋友告訴我她去了教堂——不算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話,這位朋友是受我影響開始學佛的——我說祝賀啊,願主保佑你平安喜樂。
朋友:我要理解他們的文化。
放下自己,就可以了。
朋友很驚訝:你變了啊,記得以前你還批評我去教堂的。
真的嘛?慚愧慚愧,我那時候比較狹隘,學佛沒學通。
本來是想比較詳細把這個係列寫完的,忽然發現如果真想寫仔細了,那就不是寫著玩兒,而成了一本書了,寫的麻煩看的人也麻煩,何必——而馬上有一些事情讓我沒辦法花更多時間寫那麽細——所以就先簡單介紹幾個理論,然後介紹具體方法。
有些朋友未必能接受這些理論與方法,因為跟我們的常識很大衝突,那麽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有興趣嚐試的可以自己去在實踐中體會。
這次,就“不解釋”了——其中牽扯的東西太多,要是講理,嗬嗬,恐怕一輩子都吵不完——因為涉及到生命的本源。
ABC模式:
A是引發我們情緒的事件。
B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或者我們的觀念。
C是結果,或者我們的感受。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認為我們的情緒反應,比如難過啊痛苦啊高興啊,都是A的問題,然後就一直折騰A,尤其是關於A的人與事。
麻煩在於:我們挑錯了對手,或者選錯了關鍵對象。
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感覺好一些,我們有兩個方麵可以使勁兒,A與B。
麻煩在於:要改變A——等於改變這個世界,太難了!!!
為什麽我們不去改變B???!!!
你會發現:當你先改變了B,導致了C的改變,然後非常奇妙的事情發生了,與A有關的事情,也改變了。
——下麵是最重要的結論:這才是最好的改變世界改變自身處境的方法。
三種人格
我們身體內部,隱藏了三種人格: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如果我們仔細檢查自己的心理,會發現,我們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自己。
我們很喜歡折騰自己,也都是我們自己折騰自己。
聖經與佛教的說法是正確的,而不是心理輔導與說教,更不是欺騙愚昧信眾的把戲。
我們經常用各種方法扮演這幾種角色,雖然痛苦不已,卻也樂此不疲。
救生員理論
在海邊或者遊泳池,做救生員,需要什麽條件?
第一,當然是要會遊泳。
第二,還要會救人技術。
第三,人家呼救你才去救人——要不然,人家遊的好好的,你忽然跑過去:哎呀我來救你你快淹死了,輕則被罵神經病重則被打成神經病了吧:)))
當然,除非是別種情況: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幫——另有所圖:)
還有的時候,人家不過是假裝溺水,或者自己逗悶子,或者跟男女朋友撒嬌,或者跟世界加上自己開玩個笑——如果您就跑去扮演救世主了,那就讓人家笑掉大牙了。(這時候我們內心的英雄情結爆發,拯救者的角色意識凸顯,我們就被自己的錯覺與情緒控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