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聊聊傳統文化(一)如果你不愛聽那是因為,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2011-12-12 19:02:09) 下一個

聊聊傳統文化(一)如果你不愛聽那是因為,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隻有長城外才有的清香

誰說出塞歌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想著草原千裏閃著金光

想著風沙呼嘯過大漠

想著黃河岸啊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前段時間看到大家在談傳統文化,就想到很喜歡的這首歌,出塞曲”——尤其喜歡裏麵的兩句詞:如果你不愛聽那是因為,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這首歌應該是蔡琴首唱,我卻更喜歡張清芳的版本。

  其實張清芳的版本因為聲線問題少些滄桑感,但我聽的時候是在收音機裏,還是信號不太好的收音機,於是在電波嘈雜聲中,缺點補足。

  自然,最主要還是席慕容的詞好,唱反而是配角。

  其實不管是傳統文化還是其他什麽文化,如果裏麵沒有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然就沒感覺。  

  就像我寧肯吃街邊兒尾氣灰塵裏不幹不淨十有八九是地溝油做的煎餅果子,也不喜歡吃幹幹淨淨貌似更有保障的開封菜麥當勞之類。沒什麽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喜歡與不喜歡。同樣,記得前些年有位國足洋教練,據說中午麥當勞晚上開封菜,第二天再換過來,也不願意品嚐中華美食,無它,就是不喜歡。

  而這個喜歡與否,純粹個人感覺,別人是強迫不了的。

  當然,不喜歡也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了解以後不喜歡,那是口味問題,沒辦法。一種是根本不了解,就以為自己不喜歡,又因為誤會而拒絕了解,那就比較可惜了。假如有機會了解的話,也許會感歎啊,原來這麽好啊,我現在才明白,早知道就好了”——我個人對傳統文化,就是這樣的感覺。

  ——聯想起多年前的一部電影,湯姆漢克斯演一個經紀人帶領一個樂隊從默默無聞到成功的故事,裏麵的女主角,是我喜歡的類型。

  女主角跟男主角經曆波折終於深情擁吻,女主角食髓知味,歎道:早就該這樣了。

  而我真正開始了解傳統文化之時,也是同樣的感歎:早就該學習了,早明白這些該多好啊。

  可惜,遇到好老師太晚。


  其實,我們為什麽會討論要不要學習傳統文化,這個問題本身就比較吊詭。

  所有的文化,都可以不學習,都可以當它不存在,文化不會影響你穿衣吃飯,人隻要吃飽穿暖就能活著。

  如果沒有思想感情人格等等,跟動物甚至植物一樣,人類社會就沒那麽多麻煩了。

  如果人隻滿足於活著,那文化是沒什麽意義,就像人如果隻探討動物本能,那還有什麽好說的呢?活就活了,死就死了,動物是不會也不需要思考生死問題的,隻有人類才那麽有病想那麽多亂七八糟的東西。

    我們不喜歡,或者說不那麽喜歡,隻是因為我們覺得那玩意兒跟我們沒關係——一般來說,我們隻關心跟我們自己有關係的事物——其實,傳統文化裏的內容,真是跟我們息息相關,說的都是言下之意,直接相關的東西。如果我們覺得沒關係,或者是因為我們沒機會了解,或者眼前還沒關係,機緣沒到。

  比較典型的傳統文化,如果從人生觀世界觀入手,核心其實就那麽幾本書——古人比較慎重,自己覺得不靠譜就不寫書,覺得不靠譜也不流傳,所以傳下來的,幾本書都是好東西——周易、黃帝內經,老子莊子列子,四書五經,能多少了解一下這些書,對傳統文化的把握也就差不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