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莫效書生亂解禪(十五)禪宗與淨土的結合

(2006-08-28 19:49:04) 下一個

莫效書生亂解禪(十五)禪與淨土的結合


  上次我們說到,修行的基礎功夫,就是要做到“一心不亂”。做不到這個基礎,其他的所謂境界啊這個那個的,都是空話,不管是禪宗也好密宗也罷,其他宗派自然也是如此。
  其實,別的宗教信仰,如果把其中修身修心或者信仰的核心部分提煉出來,也是一樣的結論。
  世外法如此,世間法也是一樣。我們學習技藝、工作、做事、做人等等,如果不一心一意,能有所成者,鳳毛麟角。
  所謂“出世法世間法不相違背”。
  世界上的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至於怎麽做到一心不亂,做到一心不亂以後,往哪個方向繼續,那就各自有不同的處理辦法了。

  在修行上,功夫是第一位的,沒有真實的功夫證明,信念自然不夠穩固,道理自然不能明了,理論沒有根基,行願也少了方向。考較一個人的道理是不是真的切實,看看他功夫有沒有上路,就知道了。
  你看那人滿口佛話,道理比誰都懂,麵色卻是蠟黃,說話有氣無力,走路都不穩,說這樣的悟道了,怎麽取信於人呢。你看他講話的時候,目光都穩定不了,更別談心意了。當然,沒有這些,也許一樣是菩薩再來,有了這些,也有可能是裝的,並不能一而概之。然而,大奸似忠,大忠似奸,畢竟你要先“大”了才做的到。那麽,別擔心,他既然假的那麽象真的了,也就真能教你真東西了,你就那麽學著,慢慢真東西也能出的來。所以,“不怕學假,就怕假學”。
  關於這樣的情況,佛經裏就曾經記載過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沒有悟道,冒充大師,結果別人相信了,把他請到家裏講法,他怕人看穿心內疾苦無人能知,就說人生皆苦。聽的人恍然大悟,明白了人生即苦的道理,然後棄世修行去了。
  歪花結正果,並不奇怪。
   
  禪修與淨土的結合,自然是又可以抄近路,又比較穩妥,不會在臨終卻還沒有悟道的情況下墜入三惡道。方法得當,就可以往生西方,到極樂世界去聽阿彌陀佛講課。有那麽好的老師教我們,自然比現在我們自己瞎學瞎練,或者聽那些自己也似懂非懂,又喜歡冒充懂的人好的多。
  唉,說到這裏,就想起那麽多人成天這裏聽那裏聽、這裏看那裏看、這裏猜那裏猜,琢磨誰是大師、誰是真大師、誰的話比較有道理,真是無可奈何。有那麽多琢磨別人的時間,幹嗎不多琢磨琢磨自己,道又不是別人替你成的,功夫也不是人家說說你就有的!別人說的對不對,有那麽重要嗎?自己肯老實下功夫,早就都明白了,哪裏需要聽那麽多課看那麽多論述啊!放著佛經不讀,放著最穩妥的課本不學,非去看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到後來學不好修不成,怪誰呢?!
  別人說的道,不管如何,你不去真修實證的話,永遠也到不了你身上。說的千步,不如行的一步。聽的萬步,也不如行的一步。
  偷心不死!
  老想從別人那裏聽個什麽密法,自己就不用吃苦了,就一蹴而就了,就省事兒了,就有近路抄了。
  別的事兒都有近路可抄,就這事兒門兒也沒有,走一步就是一步,沒半點兒虛頭。
  時光寶貴,無常迅速,大藏經還沒讀完,哪來的心思看那些東西?連最起碼的呼吸功夫都做不好呢,求那麽多密法有什麽用呢!做不到“一心不亂”,念再多遍咒語又有什麽效果呢!
  有時但念十方佛,無事閑觀一片心。
  好好做功夫,多多積功德。時不我待啊。
  世人之至可憐憫者也!

  達摩祖師在引導二祖神光的時候,說了幾句話:“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注意,這裏是可以“入”道,而不是“成”道。初步,就是這麽入手,後麵的事情,另說。
  這幾句話,可以說是禪宗的入手宗旨——當然不隻是禪宗,任何修行法門,包括世間的學問事業,離了這幾就話,想有所成就,都是“顛倒夢想”。
  少看少聽少做多餘的事情,也就是“外息諸緣”的一部分,內心無喘,就是功夫,包涵了生理心理各方麵。外無識別能力,內無定計,做什麽事情都不可能成功,不隻修行。
  細細的分析這幾句話,就有的羅嗦了,在此不提。
  

  西方淨土的修法,有幾種,重點就是前文中所引佛經裏提到的,兩個字:念佛。一般人,隻以為是念頌佛號,算是誤會,也算是對了一部分。
  禪宗的的修法,從古到今,變化了很多,到後來,基本上不是參話頭,就是看念頭。達到的效果,不外乎是從“截斷眾流,三際托空”開始,在第六識裏下手,希望在某個瞬間開悟。
  這其中,有必然,有偶然,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算是哲學的體現。
  或者,用修止觀的方法,在止與觀中求一個突破。先求止,再起觀,止觀雙運,在這個一步一步往前走的過程裏,看你的機緣巧合,能不能抓住悟道的契機。
  起觀先不論,求止的過程裏,有無數的方法,基本上是包括在“都攝六根”的範圍內,為什麽我們就不能把求止的過程,和淨土的方法配合起來呢——當然是可以配合的,“萬法歸一”嘛。

  無論是參話頭還是看念頭,都是要先求一個止,才談的上其他。“知止而後能定”,既然你參話頭,為什麽不能參“南無阿彌陀佛”?看念頭,為什麽不能看你念的那個“阿彌陀佛”?觀想的時候,既然你可以觀金剛亥母,為什麽不直接觀“阿彌陀佛”?
  或者把佛號念到綿綿密密密不透風,再返觀這個過程,完全控製你的思維。
  在這所有的行為裏,你都可以把修行的過程——不管是禪宗密宗還是天台宗的方法——和念頌佛號和觀想佛像結合起來,努力做到“自他不隔於毫端”,佛我不二,與佛相應。
  自然,也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再具體下去,怎麽配合,每一步可能產生的症狀、征候,怎麽處理,怎麽應對,還有許多講究,都需要細心加耐心。然而,大致上就是這麽個思路了。
  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做起來,並不會容易。
  更具體的方法,以後有機會,在專門寫修證方法的文章裏,再專門介紹。

  印光大師為什麽要叮囑弘一大師“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僅僅是讓他用心念佛嗎?自然沒有那麽簡單。念佛法門,“以一念代萬念”、“一法攝萬法”、“都攝一處”,做的好了,管你什麽止啊觀啊看話頭啊密咒啊,都在其中,“南無阿彌陀佛”,不是最好的最大的咒語麽?“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真實不虛。”
  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有句話說,前三十年不學禪宗,沒有誌氣,後三十年不修淨土,沒有見識。這和世間法裏的“年輕時不是一個激進派,是沒誌氣,年長了還是一個激進派,那是沒成熟”,道理相仿。
  “丈夫自有衝天誌,不向如來行處行”,有誌氣自然是好事,然而用不好,就成了不自量力自欺欺人。“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誌氣可以很高,但是做法,還是要回到最基本最簡單也最關鍵的地方來。隻是站在山頂,聽風聲鶴唳,看風光霽月,覺得自己不錯,山河大地盡受眼底,古往今來不過一瞬——那是山高,不是你高!你的那些道理啊悟啊,都是佛和祖師大德的增上緣,都是看來聽來的,不是你自己證明了的,說穿了,還是第六意識裏的意識流,頂多是個獨影意識,連第七識都還沒有到,何況第八識。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自己在意識裏想象這個那個,造作一個“化城”,然後就自以為是貢高我慢起來,而不是塌塌實實,一點點磨出功夫,一點點行願。然而,意識歸意識,你歸你,還是什麽都沒有。連意識都打不破,能有什麽。除了會說幾句佛話,騙了別人也騙了自己一輩子,其他,和不學佛的人,沒什麽兩樣。
.  到最後,論禪,沒有個悟處,法身不知道什麽樣兒,論淨土,沒有個歸依處,身後也沒個去處,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還不知道自己是誰是什麽。
  修行了一輩子,最後什麽都沒得著,那又何苦。  


  最後,把四料簡介紹給大家,明理之餘,也有個警戒: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那是客觀描述,說實話和狠有什麽關係啊?又不是佛把你扔進地獄的,是你自己非要去不可啊:)
不慈悲為懷告訴你幹嗎,讓你自己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好了:)
南無阿彌陀佛!
采薇^^ 回複 悄悄話 佛祖的心眼幹嘛那麽狠?!那無禪無淨土的就那麽可憐....
不是慈悲為懷嘛?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