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邊緣化的主流——1981~1989年《小說選刊》研究

(2008-02-01 13:02:22) 下一個
《小說選刊》是中國作協主辦的刊物之一,創刊於1980年10月,1989年停刊,90年代中 期複刊。1981~1989年的《小說選刊》曆經新時期文學的盛況,也記載著這近十年文學的 繁華盛景。《小說選刊》所選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新時期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水準,並在一定程度上引 導了新時期小說創作的走向,成為當時權威性的文學期刊。一、小說的形態魯迅在論短篇小說時說 :“在現在的環境中,人們忙於生活,無暇來看長篇,自然也是短篇小說繁生的很大原因之一。隻 頃刻間,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用數頃刻,遂知種種作風,種種作者,種種所 寫的人和物和事狀,所得也頗不少的。”①正是由於形式上的短小快捷,在許多藝術變革和社會變 革的重要時期,短篇小說往往領風氣之先。從我國新時期小說的發展曆程上看,短篇小說的這種作 用也非常明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在時代政治倡導的撥亂反正、思想解放的 大潮中,新時期文學擔當了先鋒角色。《小說選刊》1984年改版以前就完全刊發短篇小說,其 中80年代初的部分短篇小說對曆史的認識已能夠由一般社會問題深入到普遍人性的層麵,達到了 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性高度;在藝術上深化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道路,使現實主義的藝術傳統在新的 時期得到豐富和發展。但從文本意義上看,更多較為成熟的短篇則出現於80年代中後期。由於中 篇小說的獨特的審美特質與敘事空間,為作家提供了一個相當充分的審美載體和相對自由的文本空 間。“這一有較大容量的形式,使許多在反思‘文革’上,有許多的事、情、思急於講出的作家所 樂於采用的”②。相對於短篇和長篇小說,新時期以來的中篇小說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更為突出。改 版後的《小說選刊》增多頁碼,使中篇小說的發表成為可能,所選發的中篇小說多是各文學思潮的 代表作,如:代表“改革文學”的《燕趙悲歌》③,代表“反思文學”的《雪落黃河靜無聲》④《 綠化樹》⑤,代表“知青文學”的《北方的河》⑥《這一片神奇的土2006·6(下)社會科學 論壇地》⑦,代表“文化尋根小說”的《小鮑莊》⑧《棋王》⑨等,代表“現代派文學”的《你別 無選擇》%&$等,代表“先鋒派文學”的《瀚海》’&$,代表“新曆史小說”的《紅高粱》( &$《靈旗》)&$等,代表“新寫實小說”的《煩惱人生》*&$《風景》+&$《新兵連》, &$《白渦》-&$《伏羲伏羲》.&$等等。這些作品成為許多作家迄今為止的代表作,而蔣子 龍、叢維熙、張賢亮、張承誌、阿城、韓少功、王安憶、劉索拉、洪峰、莫言、池莉、方方、劉恒 、劉震雲等作家也恰恰靠這些中篇奠定了他們在文壇上的藝術地位。二、敘事方式的演變1981 ~1989年的《小說選刊》以1985年分成前後兩個階段,前期所選中短篇小說體現了現實主 義文學主潮的複歸與深化,多采用傳統的敘事模式;後期作品在敘述方式上發生了很大變化,藝術 視角從單一走向多樣化。70年代末西方現代文藝思潮開始被引進,然而這種探索在80年代初還 沒有形成潮流而廣泛使用,大部分作品在創作中依然尊崇傳統的創作模式。這一時期《小說選刊》 所選的小說多是反映我國改革開放時期社會的變革、改革者的動人形象以及變革中人們心態的變化 的“改革文學”;另一些作品則承繼了70年代末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的餘蓄,以不同方式繼續 挖掘“文革”的曆史記憶。在敘述時間上,多采用連貫敘述和倒裝敘述。交錯敘述則很少使用,即 使運用也隻是在故事的進程中穿插進主人公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帶有很大的補充說明的性質,屬於 情節性敘事而缺少複雜的多層次的心理敘事。從敘事角度上看,所選作品多采用作者與敘述者同一 的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較少采用限知視角。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時期的第一人稱敘事中,其敘 述者“我”絕大部分是配角。講的是“我”的見聞,“我”的朋友、同事的故事,或是作為記者、 作家的“我”的采訪對象的故事,卻不是“我”自己的故事。隻有極少數作品如《我的遙遠的清平 灣》$/&《這一片神奇的土地》《肖爾布拉克》%0&《雪落黃河靜無聲》《北方的河》《綠化 樹》《錯、錯、錯!》0’&《生死之間》(&0等反思小說、知青小說才是講述自己的故事、感 受,敘述者的敘述直接切入“我”的內心世界,使“我”的心態得到充分展示的機會。這一時期所 選作品的敘事結構大都以情節為中心,與時代同步反映社會生活,對於人物心理、意誌、情緒的表 現還比較薄弱。它往往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和硬性的情節框架,以此作為塑造人物性格、展示社 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說側重人物與事件的外部寫實和客觀敘事,心理分析和描寫總是依附於情節 ,用來說明事件變化和人物行動的原因、動機和結果。在敘事技巧的運用上,在敘事模式的轉變上 ,80年代初期所選作品似乎還沒有達到五四時期文學的水平。到了80年代中後期,各種現代派 手法的廣泛運用,很自然地衝擊了傳統的敘事方式;西方敘事學理論被介紹進來,更促使作家樹立 明確的敘事意識,在敘事方式上進行積極的實驗和探索,從而相當普遍地形成了小說的現代敘事風 格。1985年以後《小說選刊》所選作品的風格、題材開始走向多樣化,選登了一些對藝術形式 、敘事模式進行探索與創新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文學·曆史邊緣化的主流175作家自覺打破 了過去常見的全知全能的敘事視角,開始重視敘事者的設置,運用內視角敘事、有限的外視角敘事 、內視角的交叉移位等多種視角進行敘事。張承誌的《北方的河》、韓少功的《歸去來》#!就 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內視角敘事,展現了人物情緒的波動,內心情感的潛流以至於細微的變異。同時 一些沒有特意疏離現實、漠視社會關係的作品,由於采用這種內視角敘事,使人物更具個性風貌, 更能表現出人性深度。阿城的《棋王》采用了有限的外視角敘事,設置了第一人稱的敘事者“我” ,從“我”的絕非全知的視野和個人化的感悟,寫出王一生與眾不同的人生態度。同時在一些作品 中出現了第三人稱限知視角的使用,它不同於傳統的第三人稱全知視角,而具有主觀化和局部化的 特點。“敘述人直接切入作品人物的心理世界,通過他的眼睛觀察一切他的敘述受到人物心理流程 的種種限製一切未經人物感知的事物皆不能加以敘述”$#!。王蒙的大部分心態小說多運用的是 第三人稱的限知視角,都較好的表現了人物的心理。內視角的交叉移位就多個敘事者、視角切換, 如莫言的《紅高粱》%!#等,逼近了多元的社會生活的本來麵目,呈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多重性。 這一時期還登載了一些更具現代意味的先鋒派的作品,如紮西達娃的《係在皮繩扣上的魂》!&# 、宗璞的《泥淖中的頭顱》’#!、洪峰的《瀚海》!(#、餘華的《河邊的錯誤》!)#、《鮮 血梅花》+#*、陳村的《死》*,#《一天》-*#,格非的《風琴》*#等。作家們更為看 重故事的敘述而不是故事的內容,把敘述方式置於故事的重要性之上。這些作品對敘述者、敘述視 角LT敘述時間、敘述節奏、敘述語式等敘述方式非常重視,打破時空的邏輯順序,強調敘述者的 自我介入或多視角的轉換、複合,隨意打通現實與幻覺,在敘事角度、結構方式與人物塑造上強化 主體感官的功能,表現經驗世界的不確定性和深層心理的隱秘性。80年代末,小說形式實驗開始 減弱,新寫實小說異軍突起。新寫實小說重視“還原”生活的客觀性敘事,敘述者持較少介入故事 的態度,從中很難看到敘述人的議論或直接的情感評價。在敘事結構上,80年代中後期所選作品 逐漸從以情節為中心向以人物心理為中心轉移。即使是仍執著於事件本身的意義和人物性格的刻畫 的作品,在事件和人物關係的編織中,也更多的灌注了作家複雜的人生感受和理性思考。可以說, 80年代中後期的文本敘事模式的探索是對五四時期文學文本形式探索的回歸與超越。邊緣化的主 流——1981~1989年《小說選刊》研究@燕華$天津科技大學法政學院作為中國作協主辦 的權威刊物,《小說選刊》所選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新時期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水準,並在一定程度上 引導了新時期小說創作的走向。文本從小說形態、敘事方式的演變兩方麵,解讀1981~1989年《小說選刊》自身的發展及其為新時期小說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小說選刊》;;新時期小說;;小說形態;;敘事方式的演變<1>《三閑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第121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2>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第247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版。
<3>見《小說選刊》1984年第10期。
<4><5>分別見《小說選刊》1984年第2、4期
<6><7><8><9><10>,8#分別見《小說選刊》1984年第3期、1983年第3期、1985年第9期、1984年第12期、1985年第5期、1987年第5期。
分別見《小說選刊》1986年第6、10期。
見《小說選刊》1987年第11期。
分別見《小說選刊》1988年第1、3、5、7期。
分別見《小說選刊》1983年第3、4期。
見《小說選刊》1984年第5、10期、1985年第11期。
陳傳才:《中國20世紀後20年文學思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分別見《小說選刊》1986年第6期、1985年第11期、1986年第1期、1987年第5 期、1988年第5期、1989年第8期、1986年第2期、1987年第2期、1989年 第6期。史邊緣化的主流175作家自覺打破了過去常見的全知全能的敘事視角,開始重視敘事者 的設置,運用內視角敘事、有限的外視角敘事、內視角的交叉移位等多種視角進行敘事。張承誌的 《北方的河》、韓少功的《歸去來》#!就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內視角敘事,展現了人物情緒的波 動,內心情感的潛流以至於細微的變異。同時一些沒有特意疏離現實、漠視社會關係的作品,由於 采用這種內視角敘事,使人物更具個性風貌,更能表現出人性深度。阿城的《棋王》采用了有限的外視角敘事,設置了第一人稱的敘事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呆霸王 回複 悄悄話 小說選刊也是我所愛。八十年代後期的中篇真是成熟。這批人該出史詩般的長篇了。可惜還未見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