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馬賽馬拉 (Maasai Mara) 大草原
一 . 草原之王
馬賽馬拉( Maasai Mara ),有人稱它為園中之園, 無邊的草地複蓋著逶迤的丘陵, 電影“走出非洲”裏那讓人震撼的景色是它最生動的寫照;也有人說他是世界上最完美最 密集 的 野生 動物天堂, 觀賞到 “五 大動物”的機率極高;更因每年動物大遷移在這裏橫渡馬拉河,這被稱之為“天堂之渡”的壯舉,讓 馬賽馬拉 聞名於世。
總之,肯尼亞西南角的這 片熱土是 這個國家無可爭議的 Safari 之最, 馬賽得名於這片土地的主人馬賽人, 馬拉 則是馬賽語斑片的意思,描述這裏片片綠色的叢林散布在金黃色的大草原上。 馬賽馬拉的中心即是 占地 1510 平方公裏, 1961 年 肯尼亞政府 確立的第一個 國家保護區 --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因為有名,遊客如雲,中國旅行社還專門在公園門口獨樹一幟地立了塊天藍色的牌子,醒目地寫著白色的中國字,闡述了馬賽馬拉的不同凡響,由此可見中國來客之多,影響之大。我們住的 Mara Keekerok 賓館是 63 年經肯尼亞總統批準,在保護區內建起的第一家賓館,生意熱火朝天,有許多大的旅行團光顧,客流量很可觀,熱氣球基地也就建在它的附近。馬賽馬拉是黃紅色的,紅色的土地加黃色的草原, Mara Keekerok 賓館從建築物到房間的基調自然也是選用黃紅色,並一律采用動物的形象來做圖案,床頭雕成大象頭,窗簾印著犀牛,長頸鹿頂著台燈,到處都充斥著濃鬱的馬賽馬拉情調。
在人類的觀念中, 獅子,這個僅次於虎的第二大貓科動物,象征著至高無上的尊貴,勇氣,力量和忠誠,而雄獅頭上那一圈豎起的黑豁色鬃毛,則標明了它草原之主,動物之王的地位。
這是獅子密集的地方, 我們曾 三次近在咫尺地觀看獅子群的生活。 與其它的貓類不一樣,獅子是群居動物,一群裏的數目從 4 到 40 隻不等,常又分為亞群,領地可大到兩百多平方公裏。 獅群裏有幾頭母獅,常是在一起長大的姐妹,她們共同捕獵和扶養幼獅,也和大象家族一樣,一兩頭年輕力壯的雄獅,以擊敗同類而獲取獅群之主的地位。不同的是,奪取了政權的獅王還要斬草除根,滅盡先王的兒女,淨化自己的家園,然後再繁衍自己的後代。 幼獅一胎 2 到 4 隻,成活的機率很低,尤其是小公獅。 原因首先是獅群進食有嚴格的順序, 雄獅當仁不讓地先填飽自己的肚皮, 母獅居二,幼獅隻能靠父母吃剩的殘食充饑,饑餓居然是死亡原因之最。小公獅頑皮好動,常常遭意外,成年後又被父親視為潛在的威脅而被驅逐出境,開始自打江山的雄獅生涯。
可我們眼前的這尊獅王,睡眼惺鬆地趴在灌木的蔭影裏,時不時環視一下圍觀它的車群,神情淡漠而傲慢,除了那碩壯的身軀和那圈神氣活現的鬃毛,它哪有王者的精神麵貌?獅王後也一樣,臉上盯滿蒼蠅都懶得趕。也許應該這樣來理解:正是它們那種對周遭險惡通通不屑一顧的姿態才是王者真正的風範。
幾隻青春少年,朝氣蓬勃的半大獅子不停地追來打去,在岩石上竄上爬下 , 互相摸摸臉抓抓背的,要不就白肚皮朝天,躺倒在地上裝死。它們 睡覺的時候盤成一堆,頭蹭著頭,腳鉤著腳,一動則全動,生動地表現了群居動物相互依存的習性。
馬賽馬拉也有更多機會看到血腥的場麵,我們沒遇到 動物間 直接的撕咬,隻見盛宴之後幾隻幼獅身旁角馬血淋淋的頭顱,守護它們的母 獅 還在全神貫注地向遠方眺望,找尋新的獵物。 其實獅子捕獵的能力並不強,一次出擊不成便會放棄目標,捕獵角馬一類的大動物常需要群起而攻之, 雄獅那有力的一掌往往是成敗的關鍵。 因為懶散,它們常需要吃豹子吃剩的腐肉過日子,而成群的禿鷹又圍著獅子吃剩的骨架爭啄殘存的肉絲。草原上動物的殘骸隨處可見, 自然界裏 物竟天擇, 弱肉強食的遊戲在這裏恒古不變地天天上演。
這麽多好片!如果我能拍到一張就很滿足啦
嗬嗬
你的紅土地在哪兒
最前麵幾個獅子,好像比例不太對,圖片拉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