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美而行

人生的這段旅途,我願為美而行。
個人資料
正文

好文推薦:換一個角度審視青春期叛逆性

(2012-03-31 10:20:15) 下一個
我在“此時此刻”這本雜誌上(http://thismomentpress.com/)讀到一篇好文章,位置在P22-23,  學海無涯欄目。人到中年,我們都麵臨同樣的問題與困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處理,直接關係著家庭的和睦、子女的成長以及我們自己生活的質量。關於這個問題議論不少,但這篇文章重點從生物學的角度剖析了青春期叛逆的生物學基礎,讓我們能以更理性、更包容的愛,來和子女一起走過這段不太平坦的旅程。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把文章複製在這裏,不過在雜誌電子版裏讀有插圖更好看。這本雜誌其他的內容可讀性也很高,我把每一期都讀了,不錯。


                                                           換一個角度審視青春期叛逆性

                                                                                                            何少牧


        青春期叛逆性跨越民族、種族和國家的界限,存在於任何政治製度下、任何經濟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億萬家庭之中,給社會帶來嚴重的挑戰。它所造成的家庭衝突、學習中斷、離家出走、濫用毒品、暴力犯罪等等問題,使政府、社會、家長頭疼不已。根據加拿大官方的統計資料, 14-19 歲青少年的犯罪率遠高於任何其他年齡組,參看 http://www.ccsd.ca/cpsd/ccsd/c_age.htm 。更嚴重的是:在成年犯罪的那部分人中,絕大多數可以追溯到青春期的根源。當然我們也看到:在曆史上做出重大(正麵或負麵)影響的人物,大都有一個不同凡響的青少年時代。既往學術研究的重點是經濟環境、家庭背景、社會影響、學校教育等人文方麵。本文試圖從生物學角度來討論這一問題。

  在生物進化過程中,脊椎動物從海洋移居陸地後,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大大擴張和複雜化了,年幼子代必須依賴親代的庇護和撫養才能成長。總的趨勢是:動物進化到越高級的形式,壽命越長,生育率也越低。因此,如果某種高等動物不能擁有保護子代健康成長的本能,這物種必然不能延續到今天,這是很容易理解的。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子代在有能力自我生存之後,在獲得繁殖力之前,必須有一種機製使之離開親代獨立生活,以(一)避免近親交配和繁殖,因為這關係到後代的健康、強壯和競爭力,關係到優良基因的延續;(二)擴展種群的生存空間。這個時機就是青春期,這個機製就是叛逆性。麻雀翅膀硬了就得離巢,老虎學會捕獲獵物後要自立山頭。假如我們的祖先沒有獲得青春期叛逆這種性狀並把它遺傳到今天的話,人類必然在漫長的、殘酷的生存競爭中被淘汰。這就是青春期叛逆的合理性。
       如果大家同意青春期叛逆性的存在遠遠早於猴子走出叢林拿起石塊和火把瞬間的話,那麽也應該承認: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向青春期叛逆性挑戰,而不是反之。首先,人類發展了意識、思維、倫理觀念和社會道德,這使得亂倫成為極罕見的行為。其次,人類的空間和環境開拓不再是盲目的生物學行為,而是深思熟慮的有計劃行動。另外,社會的不良因素,如幫派、毒品、賭博、不負責任的媒體(包括近年來大行其道的互聯網)等等,都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造成巨大危險。最後,由於獲取生活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手段複雜化,人必須通過長時期的學習方能獲得足夠的社會生存和競爭能力,尤其是 18 世紀的工業革命和 20 世紀的信息革命後,人再也不是摘果子充饑就可以生存並繁殖的動物了,他們在整個青春期,甚至二十多歲的年青人還得依賴父母的養育。在這些情況下,叛逆性的正麵意義減少而其負麵意義凸顯出來。

       既然青春期叛逆性是由於生物進化獲得的,那麽,它必定以物質(即某種身體結構)的方式遺傳。也就是說,在人體內存在某種結構及產品造成青春期叛逆性。最合理的推斷 , 這種結構應是在腦內。最近很多科學家試圖用最先進的技術探索青年人腦結構的特點,據說有一些收獲(參看 National Geographic 2011 年 October 號文章《 The Teenage Brain 》) http://ngm.nationalgeographic.com/2011/10/teenage-brains/dobbs-text 。不過我對此抱懷疑態度,首先作者沒有證明這些變化和叛逆性存在直接關聯,而且我覺得這些結構的變化很可能隻是若幹細胞群的活動增加,不可能應用目前的 imagine 技術就能檢測出來。
 
       下麵這句話大概已沒有爭論:青春期是由下丘腦分泌的幾種肽類腦激素啟動的,最重要的當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這是一種由 10 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短肽,生理功能是促進垂體前葉相關靶細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其次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腎上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等。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多種興奮性和抑製性神經調節因子共同參與了此過程,包括 γ- 氨基丁酸、神經肽 Y 及褪黑激素等等。 70 年代以來,已發現、分析及合成很多種腦內肽類激素,包括非常特別的嗎啡樣肽類, β 內啡肽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種,極小量的這種 31 肽就能對情緒發生強力的影響。神經肽是一類特殊的信息物質,特點是含量低、活性高、作用廣泛而又複雜,在體內調節多種多樣的生理功能,如痛覺、睡眠、情緒、學習與記憶乃至神經係統本身的分化和發育。尤其要注意的是:這些肽類常常有一個共同的大蛋白質分子前體。這前體分解後形成多條或長或短的肽鏈,各條肽鏈具有可能完全不同的生物活性。另外,在胃腸道和淋巴器官等外周部位也能產生結構完全相同的肽類,但它們被血 - 腦屏障所阻,對中樞神經係統影響甚微。除神經肽外,青春期腦內非肽類遞質和神經調節因子也處於極活躍的狀態,尤應注意的是兒茶酚胺、 5- 羥色胺和多巴胺。
 
     由於性腺尚未成熟,性激素對中樞的反饋不足,青春時期腦內的神經細胞內分泌活動極其活躍和紊亂。下麵這一句話純屬我自己的推測,目前未有確鑿證據,盼望讀者回應及討論:很可能是由於肽類激素、非肽類遞質和神經調節因子過度活躍和紊亂的作用,青年人的叛逆思維、情緒波動都達到高峰。這種紊亂的分泌狀況要持續到性腺發育完全,血漿性激素水平足以負反饋至大腦抑製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活動,達到一種靜態平衡才結束。這時,這個青年人也就已經在身體和精神上發育成為成年人,他(她)的叛逆性行為也慢慢的回複正常。我們也認為“這孩子終於懂事了”。

        最後談談家長對叛逆的子女應取什麽態度。既然青春期叛逆是一個正常的過程,那麽(一)要把工作做在青春期前,即預防。建立互信和良性互動是最重要的。讓年幼子女願意和你傾談。 Paul Tillich 說:“ The first duty of love is to listen ”。尊重他們的自尊、隱私和選擇。談話的內容主要應是他們喜歡的題目:體育比賽、流行音樂、時裝、電影、朋友, What's new in school ……,切忌總想教育他們。如何談比談什麽更重要,要在青春期前夕就把自己的角色從父母調整為知心朋友,這樣在他們逐漸步入青春期時,仍然願意把自己的想法(不管它如何荒唐)和你傾訴和商量,那麽你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 二 ) 身教重於言教。你希望孩子們做什麽樣的人,你自己就應該做出榜樣。有誠實、向上、具備平等競爭意識的孩子是你一生最大的福氣。但先決條件是你得讓他們敬佩和為你自豪。(三)和學校保持良好的交通,這不單使你隨時掌握孩子的學習和交友情況,更使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四)即使已經出現叛逆行為,也一定要保持冷靜和寬容的態度,盡你能做的去幫助他們,而不是嘮叨:“我為你……”。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了什麽,你永遠是愛他們的。請相信:你的孩子早晚會讓你滿意和自豪。

        筆者自己教育子女也不是很成功。那時工作忙,起初疏忽了。後來靠著忍耐和等待,謝天謝地,後果還不錯。這裏把我的事後思考說出來供大家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邊走邊攝的評論:

同時也看到有另一個版麵大大誇讚的。。。
這樣不錯,多麵性~~~
邊走邊攝 回複 悄悄話 是她引起一場討論,有人感興趣討論這些話題。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這一期雜誌挑著看了一些,是在為某記者專刊專輯地做廣告了?

費解!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這種紊亂的分泌狀況要持續到性腺發育完全,血漿性激素水平足以負反饋至大腦抑製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活動,達到一種靜態平衡才結束。

---那麽如何解釋每個個體程度上的不同,有的根本就沒有青春期叛逆,一貫不叛逆者也大有之,自我調節功能強,嗬嗬。。。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哇,這麽複雜呀,從生物進化的角度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