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肯尼亞北部行
六 . 初訪 部落人
傳統四.珠編工藝
一家門口有兩個女人坐在地上用細珠子編項鏈,不同顏色的珠子拚出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形,還拚出了肯尼亞的國旗,這是她們特有的技藝,已經風靡全世界。
寨子裏很多人脖子上都掛著很多個項鏈,手上套著很多個手鐲。這些東西她們也用來賺點私房錢, 寨子最裏麵有個專為遊人擺的地攤市場:兩排拖兒帶女的女人麵對麵坐在地上,相隔約
兒童團
寨裏小孩很多,點點豆豆,大的背著小的, 穿著破舊的體協杉或布褂子。幾乎每個人手裏都搖著一隻筆做玩具, 這是遊客公式化的禮物。見我和他們說話,一些小孩怯生生又有點興奮地過來拉著我的手,其中有幾個能說點英語。 我拿出來的禮物還是隻有筆,每人送了一隻,沒有人開口要,得到了當然也很高興,我喜歡這些純樸的孩子。我真後悔沒有買些小玩具帶來,由其是益智型的,還有小畫書,至少可以讓這些學令前的兒童開闊視野,豐富想象。
人類已經進入了科學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而這些從未離開過寨子的兒童,筆,似乎是他們對外麵世界僅有的認識,和除了生存必需以外唯一的奢侈,而且沒見他們有紙,不知他們的筆往哪兒畫? 除了周圍這寨上風光,他們又能畫出點什麽?生活在我們來自那發達社會的同令小孩,早就已經在食物的汪洋大海裏浸泡得食無其味,忙得那些商人挖空心思地製造新的味覺刺激;也早已在玩具的山堆上爬得玩無其物,價值可以讓這一寨子人填飽肚子一星期的現代玩具,他們最多也就是玩上一個星期就可以拿去車庫裏賤賣了。 從人類財富的分配來講,這世界永遠沒有公平。
離寨子約兩百米遠處是歐洲人捐款為他們蓋的小學 , 美國人又捐款在裏麵建了一套引水係統,讓學校裏有自來水用。幾排磚房分別是教室,辦公室,醫務室,還有一個小教堂。醫生和基督教牧師在這一帶巡回服務,並不長住某一個地方。附近寨子的小孩都到這兒來免費念書,共有 180 名學生,學校用英語教學,民族語言 Swahili 則作為語言課來修。
學校有四名土生土長於這個村寨,從內羅畢中專畢業後回鄉,穿著現代的年輕小夥子當老師,他們的工資由捐款基金付。 接待我們的亞力山大二十三歲,是個緬恬的男孩,在這教學已經兩年。他帶我們參觀了雖然簡陋但桌椅板凳齊備學校,有不少圖書,教科書是巡回公用的。亞力山大說他父母要他二十五歲時結婚,可寨子裏的女孩他都沒看上,已經接受了現代文明,我看他是有點曾經滄海難為水了。
募捐 — 部落人的現代生存之道
這是主要靠募捐來生存和發展的部落,從一開始,酋長就不失時機地明示我們捐款,為饑民,為兒童,為婦女,為老師,為 … 那五十美金的入寨費僅屬於學校,他還有如此眾多的花銷等待著我們這些“遊客朋友捐的小錢。” 怕我們拿捏不定數目,小錢的定義也用二十美金比如說了,我聽著像是給出的底價。
我同情他們的貧窮,承認和他們相比我們是富人,雖然在我們居住的發達國家我們並不富有,但我不習慣甚至反感這種無孔不入的,讓人難堪的募捐。 最後站在他家門口,想著這兩個多小時的導遊,交了二十塊錢給他, 他迅速地把錢揣進懷裏,反複強調一定用來買糧食分給全寨的人吃,我說得出口的隻能是 : “我希望如此。” 我估計募捐的能力是選舉酋長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想起雲南大山上的原始民族,那是窮得不要說牛羊,就連褲子也穿不起的地方。因為閉塞,沒有遊客來觀摩原始,也就從來沒有機會通過募捐來改善生活。東非人幸運的一點是他們豐富的寶藏,迷人的風光和野生動物吸引了歐美一個世紀,為他們贏得了機會。
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