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沿東非大裂穀南下
一 . 赤道上的雪山
雲遮霧障的肯尼亞山終於在我們離它而去的那一天顯露了崢嶸,
二 橫跨大裂穀
兩億年以前 , 地球的外殼從非洲大陸的薄弱之處,自己撕開了一條
人類和自然的曆史就在這噴發與沉降的過程中衍生,今天的大裂穀已經演變出魔幻般的地貌特征:渺無人煙的沙漠與肥沃的糧田,無邊的荒原與陡峭的懸崖絕壁 ,它 南北向橫跨非洲大陸,把肯尼亞齊齊劈成了東西兩半。裂穀最寬的地方有一百多公裏,而最窄之處就在內羅畢以北不遠,僅有
大裂穀還 懷抱著一串獨特的湖泊 -- 高濃度的碳酸鹽堿水湖,它們的形成是因為陡峭的 裂 穀壁阻擋了湖水與大海的交流,湖水不斷地蒸發,來自火山石的堿濃縮了,讓適者生存的一些水藻和魚類在堿水裏大量繁衍,成了億萬隻鳥類豐盛的食物。 沿著這條亙古造化的大裂穀,我們正在奔往的就是這其中的一個傑出代表: 納庫如( Nakuru )湖。
從 Samburu 到納庫如湖是 六個小時顛簸得讓人想笑的路,有時直接就是在岩石上蹦達。 到一個小鎮加油時, 一張笑臉湊到了窗前,“顛夠了吧 ? ” 笑臉問,“這是我們非洲的免費舞蹈,好好欣賞 ! ” 笑臉調侃著。 這舞我們一跳就是十幾天,從北向南又跳過了赤道,但不是過的同一個點,所以又和赤道的另一個招牌合了影,還加進了看守赤道招牌的人。
這是肯尼亞農村一個普通的早晨,不慌不忙的陽光和空氣,卻又充滿了節奏和生機。路邊物品交易市場已經開張,小牛小羊,土豆辣椒,衣服褲子,鞋子襪子小百貨全擺在一塊空土地上賣。 最好看的是披著紅毯子,提著棍子的馬賽人,騎著中國產的自行車,後座上帶著羊去市場上換東西。 順路去了一個小瀑布,來自尼亞加拉瀑布國度的人是不會再為之動容的了,倒是有個男孩在那兒雕刻肥皂石燭台引起我們的興趣,到處都有賣的東西,第一次見到是怎麽雕出來的:成型後的白石燭台先用顏色噴出各種想要的形狀,比如說斑馬,再在上麵刻出石頭本色的白線條,來表現斑馬的細節,很精致耐看的工藝品。
然後,從大裂穀兩壁可以遙遙相望的地方,我們駛進大裂穀底那金黃與翠綠相間的良田, 帶著穿越 滄海桑田 般的自豪,從東向西第一次跨越了大裂穀。當路過肯尼亞第四大城市 納庫如時,我們知道離今天的目的地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