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
2008 (2)
2013 (1)
2014 (1)
2019 (1)
2020 (280)
2021 (148)
2022 (141)
2023 (146)
2024 (149)
今天難得有一整天無所事事,本來想寫篇雄文,可一坐下來,發現沒啥可寫的。為啥呢?我這個人不喜歡馬後炮,所有的大事(當然是我認為的大事)都提前給出預測了,而且基本上沒有啥離譜的,對人的評論基本上就更沒有什麽偏差,比如對馬斯克,比如對議長約翰遜,等等,這等於提前把我自己的嘴堵上了。而這個周末大家都過節,也就沒有超級大新聞,最大的新聞是德州Kerr縣大洪水,一個小時降雨量1尺,說實話我沒見過。以前見過類似的降水速率,基本上看不出3尺遠,但都是幾分鍾的事情。所以這個超強降水量,是當年海底火山噴發導致大氣中水含量暴增導致,還是有人操縱氣象戰?我覺得後者的可能性大,特別是在紅州紅縣,打擊一下MAGA的氣勢。算了,今天不說陰謀論了,總之那些洪水中去世的人的家人(主要是一批girl scout的孩子在河邊)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打擊。當然,這個時候ABC什麽的說Trump削減氣候經費讓天氣預報失準導致的這次災難,這個是生怕政府不會調查背後的原因麽?
既然沒有太多新聞可以分析,我就想就馬斯克組黨的未來做個預測吧。馬斯克在BBB通過後在X上發推征詢是否該組美國黨,大約2/3的人讚同,其實參與的人也不多,百萬級別,而且還是全球參與。說個不好聽的話,這種全球征詢美國政治事務的行為,還是全球化的思維,要是中共國的話,就是有顛覆政府的意圖了。好吧,帽子先留著,我就說這種征詢結果,其實是沒啥權重的,而且參與者寡,那麽就說明馬斯克的政治上的號召力,及其有限。記住這個及其有限的判斷,這是接下來預測的一個重要假設。
既然組黨,那就必須有綱領有目標。按馬斯克的說法,是搞10個眾院席位搞2-3個參院席位,在眾參兩院勢均力敵的今天,這樣的分布足可以跟兩大黨討價還價成為最有權勢的黨。這個想法,在歐洲可以,在以色列可能還能混著混著成了執政黨。可是在美國,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且不說多黨製的國家有多爛,就說兩黨控製著每次選舉的分區,馬斯克的新黨,最多是拉攏一批大學剛畢業沒畢業的成天要顯擺自己獨立政治地位的愣頭青,這個一遇到選舉分區,就基本崴泥。你到哪裏能找到一個選區70萬愣頭青的劃片?這是眾院,參院就更別提了,一個州讓你能忽悠過來?美國過去三次選舉已經充分證明,收買政治不可行,美國人的選舉不是燒錢就能左右的。放兩槍倒還行,馬斯克有這個膽量嗎?
順著上麵的說法,就是受眾和綱領了。上了年紀的恐怕難鼓動,隻有年輕人,打著高科技旗號,這個可能可以鼓動一些學生。我一想到學生就有些怵頭,無它,要想大比數鼓動學生,最好的綱領,就是共產主義。不然誰跟著你鬧革命?馬斯克經營公司的那套獨裁,在學生中完全沒市場。學生們要的是話語權,可不是什麽吃苦耐勞加班趕進度。所以,看來看去,隻要造反幹革命才能最直接拿到話語權。馬斯克要想政治上有作為,隻能是這個方向使勁。那樣是不是很反動?
最後,馬斯克的人品。大家看看馬斯克是怎麽在Tesla從投資人反客為主成為主導的。其它的公司不知道發家史,那補貼也不提, 就說他這種唯我獨尊的人品,能聚攏一批人給他出謀劃策並且執行得體,最終拿下幾個選取麽?我看難。他這種隻能當棋手的人,找幾個誌同道合的人不容易,能達成妥協的就更難。就算一時借勢上位(那也是兩黨都太爛),也會很快把馬媒人踹過牆。不需要多了,有兩個這樣的,馬斯克政治上的操作也就要破產。
所以,馬黨的下場,我是相當不看好。美國第三黨不是沒有,成不了氣候是有深層次原因的。畢竟兩黨製是在牽製和效率中比較平衡的一個選擇,雖然大多數時候兩黨都相當無聊。但是,美國絕不會跟歐洲那些幾架馬車那樣成立政府,要真那樣,美國就不是第一強國了。再說一遍,真正的危險,是組黨靠發動學生,那樣就是共產黨的路數,而看來看去,這是馬斯克最可能成功的路徑。
https://x.com/EricLDaugh/status/1942031432999719344
---- 當年的報導不是說愛潑斯坦死時,監獄的監控碰巧失控嗎?那現在又那來的整11小時的監控視頻呢?
---- 也夠有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