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
2008 (2)
2013 (1)
2014 (1)
2019 (1)
2020 (280)
2021 (148)
2022 (141)
2023 (146)
2024 (149)
今天提前寫這篇,明天就不寫了。
首先是Hunter的認罪協議一事。這個協議本來已經基本上蓋棺論定了,可是這兩天出來個花絮,讓整個事情變得戲劇化。按照Childers律師的描述,眾院共和黨議員Jason Smith給Hunter案的法官發了聽證的材料要求法官否決掉認罪協議。結果這個文件發出後不久,眾院籌款監督委員會的律師驚奇發現這些文件被封存了。於是他們質詢法院。法院書記員則很驚奇,說不是你們要求封存的嗎?一通查找後,接電話的書記員給出了電話記錄,包括來電的號碼。不巧,這個號碼是Hunter的律師事務所的。當然Hunter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很狡猾,說打電話的是辦事員,存在溝通問題等等。這樣律師們就被摘幹淨了,但是法官憤怒了。昨天法官在認罪協議聽證時刻意詢問這個協議是否會廣泛豁免Hunter的其他被調查的罪行,特別是外國代理人登記等。這個問話擊中了DOJ的要害。DOJ隻能表示這個協議隻能針對逃稅和非法持槍的罪行。得,這回Hunter不幹了。於是這個認罪協議到此為止,Hunter必須走庭審了。
戲劇麽?我看沒那麽簡單。Hunter的律師事務所為什麽要弄這麽一出畫蛇添足的戲碼?整個國家機器都控製在民主黨手裏,Hunter還在乎法庭記錄嗎?顯然不需要。那麽這個要求法院封存國會文件這個事情,本身就站不住腳。國會的記錄也是公開記錄,在法院單方麵封存鳥用不頂。再說了,Hunter的各種裸照都滿大街了,隻要豁免未來的起訴,誰在乎這麽個文件?所以我看,是這個律師事務所故意為之,後果就是讓DOJ曝光,然後把Hunter放在焦點上。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麽?
老麥康昨天進行例行發言的時候突然死機,麵無表情停頓在哪裏。邊上的人發覺不對勁了,把他拉出去。過了一會兒他回到發言現場回答問題,看起來大腦重新啟動了。三月份的時候麥糠聲稱在餐館摔倒住院。那時候我就說這種年紀,似乎是中風後摔倒,而不是摔倒後腦震蕩。那麽昨天的宕機重啟,大約是被拉到後台緊急吃藥去了。不管怎麽說,我個人認為要從時機上來看。Trump 2025年重新回到前台是必然的,那麽從現在到那是,1年半的事件,必須要解決國會裏麵的問題,否則仍然會是寸步難行。從這個時間來看,該是這些沼澤大鱷魚們挨個兒退場的時機了。共和黨裏麵麥糠,羅娘娘,林娘娘等,民主黨裏麵所有人。麥糠和民主黨議員誰更有害?我看是這些RINO們。
以色列在一片反對聲和內塔尼亞胡健康狀況不佳的背景中,通過了司法改革,限製了高院摻乎日常政府運作的權力,並且擴大了政府任命高法法官的話語權。這個以色列完全不是三權分立體製,嚴格來說是議會加宗教體製。我看很多評論說這個改革破壞三權分立,基本胡扯。以色列權力最大的是拉比,控製猶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其次是政府,主要關打仗和稅收。法院方麵從來都是在議會權力之下的機構。當然這個改革事實上是加大了議會多數派的權力,怎麽可能不通過呢?沒什麽,以色列不太可能走向獨裁,但是這個改革可以讓政府集中精力。這個是在中東重新走向混亂前的必然的一步。
這些天沸沸揚揚討論奧巴馬廚子溺水的事情。然後把希拉裏的廚子也溺水的曆史扒拉出來。這個本身沒有什麽可談的,廚子和貼身保安是最接近主人秘密的兩類人,尤其是瑪莎葡萄園的廚子,舉行過大型Party,自然知道很多內幕。溺水也是最方便的借口,因為就在海邊上。奧巴馬顯然是沒有人身自由的。這種離開提詞機連話都說不清的人,就是一個傀儡。所以這個廚子溺水,自然也是提線的人的操作。我的問題是,這個廚子會泄露什麽樣的秘密,通過什麽渠道,讓提線人緊張?我覺得顯然不會是腎上腺紅素什麽的,也不是關於奧巴馬客人的,更不是Michelle是變性這樣的話頭。因為一個是這些事情路人皆知,另一個是MSM不報道,Amazon不給他出書,自媒體把他賬號一掐,他說啥不重要。奧巴馬這個人,身上還有什麽不為人知的驚天秘密?
RRN的新聞我非常希望是真的,但是,到目前為止,一條也沒有明證,當然也沒有任何一條被證偽。
所以,看著高興就好。
這種事不要太多。不太遙遠的性島愛潑先生在監獄
被自殺其劇情多少不合理之處,還不是平安無事。
“BREAKING: There’s something strange going on with the police call logs on the night Obama’s Chef drowned. In the section where the cops are supposed to write the reason for the call, it was left blank. Every other call that night was properly filled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