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拉美國下水,必須的

(2023-02-10 07:09:00) 下一個

俄烏衝突已經進行了一年了。現在看來越來越往世界大戰的方向發展。大家夥不停地送援助(又洗回來),送武器(屬於幫助軍工企業賺錢),送坦克(不知道烏克蘭有足夠的技術兵來使用這玩意兒嗎),等等。這個還不夠,DS看起來嫌烏克蘭無法獨立跟俄羅斯戰鬥。那麽好,咱拉一下北約國家下水。最新的消息,是86歲高齡的調查記者Seymour Hersh 在Substack發了個什麽博客,援引一個匿名的線報說北溪管道爆炸是美國海軍的手筆,是偽拜政府幹的。當然前兩天自媒體都炸鍋了,覺得這個是偽拜政府作惡的又一幕。這年頭還真的要考察一下messenger的背景才能做初步判斷,因為演員和冒名的實在太多了。這個消息我是這麽看的。首先看看可能導致的後果。破壞北溪這樣的大型基建,包括連接克裏米亞大橋這樣的事情,如果是美國幹的,那麽就是宣戰行為。因為這種攻擊,必須用軍事或準軍事的裝備。那麽導致的後果就是兩國開打。兩個最大的核大國開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什麽後果。當年蘇聯跟美國對峙,也基本避免正麵交手。而現在,如果兩國交手,再加上北約,俄羅斯的幾個小弟,是不是5億人口的目標當年就實現了?所以,但看可能的後果,就知道這個消息是個什麽用意。那麽再來看看這個調查記者吧。且不說老人家已經86了,是否還有精力核足夠的判斷力。也不說匿名(這個是造謠的同義詞,我們看到的太多了)。單說此人的背景,普利策獎獲得者。成名在70年代,成名的報道是美軍在越南的屠殺。現在回看當時的背景,就是反戰基調。反戰是為什麽?真的是為了和平?不是的。全球化離不開和平環境,所以這個老先生是全球化的先鋒人物,紐約時報的資深記者。那現在50年過去了,需要一個資深記者來給所謂美國海軍破壞北溪管道這樣的事情來定調,那麽這個老先生的名號,是不是就是最佳選擇?萬一老先生已經無法寫文了呢?好辦,有一隊人馬代勞(而且這個也是最容易的,老先生動個手指頭,我們的團隊就理會意思了!)。所以,拉美國直接上戰車,應該是背後的真正用意。當然,一篇匿名消息的自媒是不夠的,還會有別的什麽一起敲鑼打鼓,等著吧。

在偽拜宣布5月11日終止大流行緊急狀態的前提下,CDC宣布將mRNA疫苗加入兒童和成年人的接種推薦中。這種推薦雖然沒有強製作用,但是,藍州的居民注意力,這些州的學區就可以以CDC的推薦來強行要求接種。看來疫苗這個事情,天還沒有完全亮。全方麵揭露病毒和疫苗陰謀,以及背後的屠殺和控製人民自由,這揭露追究工作,看起來又是需要至少一代人的事情。我們大概還不知道mRNA是否能改變人的基因,不管技術上做到與否,我基本可以斷言,這個是推行mRNA 疫苗的初衷之一。

美國交通部發起調查,調查馬斯克的腦植入芯片是否具有潛在的非法移動病原體的風險。聽聽這個用詞,我們就知道小受部長的大腦需要這麽一個芯片。這得是多有想象力才能弄出這麽個由頭。或許人家的床上生活就是這麽有想象力的。算了扯遠了。這個事情明顯的狗咬狗,看戲就好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高科技都是以美好的初衷開始的,等到了日常生活中,就如現在的格萊美一樣,黑色背景紅色基調,都是撒旦祭禮的結局。馬斯克是這個過程的最大收益者(也是被揀選來忽悠稅款的),所以別為他現在的在“遭遇”打抱不平。

俄羅斯宣布清空歐元,保留黃金,人民幣和盧布。這個應該是金融領域對美聯儲等央行的全球金融體係的挑戰。當然央行體係目前還是龐然大物,所以這種挑戰不太會有短期效果。長期來看,所有的紙幣無錨係統都會崩潰,最終還是會回歸到經受了千年考驗的貴金屬錨定體係來。至於加密幣,我看我已經跟不上這個潮流了。不過潮流這種事情,不過是漲漲跌跌,最終的平均值不是還在那裏麽?

最後說一下最近火爆的Chat GPT吧。這個AI聊天一天能看到多個報道。不過呢,我更感興趣的是背後的事情。現在報道了,這個公司的CEO,8歲能拆電腦,16歲出櫃,斯坦福輟學,然後搞出這麽一個新鮮玩意兒。好吧,我怎麽覺得名校輟學是一個搞IT的必須元素呢?上一個是誰啊?然後現在出櫃這個事情是時興的元素。至於8歲什麽的,也沒什麽。我在10歲的時候就會編程,也拆過電腦,那時候國內大學裏也沒幾台電腦(蘋果II什麽的),這種時間久遠的東西隨便吹牛。看完這個背景,元芳,你怎麽想?這個AI軟件,怕又是什麽政府項目搞出來的(輿論控製),然後找這麽個代理人來在全社會推廣。等著吧,這個Sam Altman 將接過比爾蓋茨的接力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tian_ya 回複 悄悄話 謝更新。
Freda2012 回複 悄悄話 Chat GPT基本能取代程序員了,下一步可以取代大多數就業者,那麽這些人將成為施瓦布口中的useless eaters?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做國際城管這個角色常常是吃力不不討好,可又有什麽法子可以卸責呢,畢竟曆史與現實的責任擱在那裏,不是想躲就躲得了的。那年美國在索馬裏維穩受挫,對隨後幹預盧旺達種族屠殺表現出猶豫不決,結果鬧出大事後被砸磚被詬病。
登錄後才可評論.